天天看點

虎風虎韻齊魯行|走“虎”地,看“虎”影

作者:齊魯壹點
虎風虎韻齊魯行|走“虎”地,看“虎”影

文/劉玉濤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寫到“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向前去。”虎年新春總是給人以希望,朝氣蓬勃,虎虎生威,好像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在春季生機盎然。

1

走“虎”地。龍口的下虎龍石村,記憶中,70年代父親和大哥一起從這裡用小車推石頭,步行30多裡路運送到龍口港争工分的艱苦日子。下虎龍石村南鄰上虎龍石村,從南部界山,由招遠石朋村向西延伸至黑夼村南雙目頂,向北經模溝村至狗山,全長約5公裡,海拔450米,稱虎山山脈。東、南、西三面分别為青龍背山、狗山、虎山所環抱。形勢險要,抗日戰争時期是八路軍的重要根據地之一,也是當年虎山區駐地。

虎風虎韻齊魯行|走“虎”地,看“虎”影

據《龍口市村莊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戰姓由雲南遷來定居,因東南有青龍背山,西南有虎山,兩山為巨大岩石,取名“虎龍石”,後有陳姓遷來虎山南,取名上虎龍石村,這裡地勢低,自然形成下虎龍石村。戰姓未生育男丁,招來孫姓女婿入贅。清朝末孫姓又從本鎮上夼村招來王姓女婿,再後來兩大姓氏繁衍至今。明末清初,在村西南的虎山半坡上修建一座馬人夫廟。廟院面積為50平方米,有南門、北門。院西1米高的台階上建兩處廟殿。正廟是三宵娘娘的坐塑像,兩邊是土地爺、喉神娘、送神娘的塑像;西殿是騎麟、騎象、騎虎的武士塑像;殿南是鐘樓,當中吊着一口大鐘,敲鐘響聲10裡之遠可聞。正月初一、十五是廟日。村人死後都到廟裡送魂、報廟、敲鐘。此廟在“拉廟”運動中扒掉,遺址現已鏟平。

今年虎年春節過後,我開車來到父親和大哥40多年前推石頭的地方。沿着錯落有緻的光滑石闆小道,走進了下虎石村這座千年古村落。石頭房,石頭牆,石頭院,石頭巷,牆上的“拴馬石”镌刻着被時光雕琢後留下的獨特印記。村中心有一塊大石頭,村民俗稱“北石頭”,此石頭上後來新農村改造建有仿古涼亭,村中主要有三條大街,分别稱東街、中街、西街。村北有一處較大的石頭上有幾隻酷似腳印的石印,因靠近一座小橋,人們俗稱“仙人橋”。遠眺村中石巷悠深清寂,那老屋“元寶”青石雕刻的痕迹,雖經曆歲月的滄桑,但仍能聽到那久遠的趸音,在小巷裡若隐若無地回蕩。10多幢石頭老屋,青石砌牆,“小粗瓦”覆頂,古拙的青磚灰瓦,經過百年風雨的洗禮,更顯得古樸和滄桑。老屋、石牆、石闆路……

2

看“虎”影。萊山又名之萊山、、萊陰山,在黃縣故城東南60裡處,海拔600多米,綿亘十餘裡,四望如一。秦始皇巡遊天下時,曾建八主(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祠廟,月主祠就築在萊山之上。對此《史記﹒封禅書》有确切記載:“齊有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萊山。”西漢武帝、宣帝也都禮拜過此山。從漢代開始,又陸續在南關,泉水疃、徐鄉城和唐家等地為月神修建了行宮,四時祭祀。每逢歲旱,當地官員偕百姓會在月主祠前設壇祈雨,武将出兵,也到此拜禱辭行。明正德六年,(1511年)十一月,登州衛戚景通奉檄“剿匪”,守備鄒縣,路過萊山,登叩月神,祈求月神護佑。凱旋東歸後,曾于第二年八月寫過一首七律《過萊山》,發誓“重來勒石答神明”。在封建時代,萊山和泰山,華山并列,同為天下名山。

虎風虎韻齊魯行|走“虎”地,看“虎”影

萊山峰巒秀奇,林木蔥茏,故稱“仙靈宅窟。”秀麗的山水同燦爛的文化、著名的人物、美麗的傳說和曆史遺迹荟萃交融,使它更加富有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在萊山東麓半腰,有一座建于漢代的萊山院“真頂寺”。寺分山門、大殿、中殿,依山構築,錯落有緻。殿宇巍峨,規模宏大,雄偉壯麗。山門前有戲樓一座,每逢集日、神會,遊人如織。寺前有古塔五座,造型古樸,玲珑俏巧,龍鳳浮雕,盤旋飛舞。此外尚有遐迩聞名的黑虎洞,傳說有兩隻黑虎蹲伏洞口,洞前有黑虎泉,有泉水從石罅湧出,甘冽異常,繞萊山院而西,形如滿月,盈而不溢。寺後靜院東側有一顆龍爪槐,西側有一株黃檩樹,年代久遠,枝芽峥嵘,氣勢豪放。每年陽春季節,寺院牡丹争奇鬥妍,滿山杜鵑燦灼如火,野生丁香芬芳撲鼻,山上山下,花紅葉綠,濃濃相映,生機盎然。

萊山頂上有二峰,南為南山崮,北為北石頂。據傳,漢武帝禮拜此山登上主峰時,摔了一跤,故又名“滾龍崖”。萊山主峰西側有“豁子夼”,長若十餘裡,怪石嶙峋。山前有“攔馬樁”、“飲馬灣”、“跑馬場”。兩峰夾峙的斷崖處,崖深谷幽,有清泉瀑布,如噴珠散玉,是萊茵河的發源地。山腰有仙人洞,下有石井和蓮花池,池泉自湧,四時不涸,清中透碧,水味甘冽。萊山古有八景:古洞朝陽、傾井倒水、松山晚翠、清泉漱石、方橋壓月、蓮池毓秀、倒長青松、山島十洲。“山島十洲”四個大字刻在一塊兩丈高的巨石上,筆力遒勁,至今斑駁可辨,傳為300多年前的一位縣令所書。據說漢武帝曾被萊山八景的旖旎風光所陶醉,竟然駐足不前,樂而忘歸。曆來封建名宦文人墨。

據龍口民俗專家王玉珉先生在《老黃縣》一書中寫道:“萊山頂上一虎影,勝過蓬萊八大景”,早年間這首炙人口的黃縣民謠傳遍了山南海北,許多人飄洋過海來到黃縣,一睹“山照虎影”的奇特自然景觀。蓬萊自古多勝景,見于清《登州府志》記載的八景依次為仙閣淩空、神山海市、獅洞煙雲、萬解珠玑、漁粱歌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澄波萬裡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黃縣的山照虎影有何奧妙,竟與蓬來的八大勝景相媲美,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山照虎影古而有之,隻要風靜山青,一年四季日日都能看到。但近年以春秋兩季中午為佳,在黃縣城登高放眼南望,菜山主峰北麓,一隻頂天立地的黛青色猛虎,斑紋清晰,虎氣騰上,在一仙師指導下,噓天陸野,蹑影追風,從山峰西南方向呈下山之勢,朝東北猛撲下來,使人頓覺虎嘯峽谷,山川震弦。但凡領略過這一奇觀的人,無不為那“虎嘯而谷風臻”的壯觀場面所折服。

在虎為百獸之尊,古人視其為吉祥動物,萊山是黃縣南境的天然屏障,山中這隻虎影無疑被古人視為鎮祟辟邪、保障境内安甯的吉光。山照虎影還妙在“足不須遠涉,身不必勞頓,不登萊山,便賞山景”。早年間,那些皓首銀須的老叟總願手攜含饴繞膝的頑童,邊觀山看景,邊講述萊山與老虎的故事。山照虎影實為山勢、陽光氤氲融彙所變化出的幻影。民國版《黃縣志》記載,月主祠前的萊山主峰腹部“有巨石巍起,上矗雲霄,作圓形浮圖狀,周圍峭直,徑約數丈,山石黝黑……所謂萊山虎影是也”。

相傳萊山确實有老虎出沒,就連禦駕親征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山上遇到過老虎。清乾隆版《黃縣志》記載,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東征路過萊山,有兩隻黑虎擋住了去路,禦馬不敢過,後來一位禅師為他解了圍,這是案頭所存關于萊山文字資料,山上的黑虎洞、黑虎泉至今尚存,它已經成為了人們不可多得的遊覽聖地。

虎年,走“虎”地,看“虎”影。今天的下虎龍石村,己非昔比,美得像畫,濃得像詩,青山綠水,曲水流觞,這自然天成的山水風光,描繪出美麗鄉村的新畫卷。日前,己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山東省級古村落。萊山曆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而亘古如斯的“萊山頂上一虎影”卻依然向後人訴說着傳奇往事。萊山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引發人們的無盡遐想,它不僅是一個攬勝的心儀之地,而且還是一個憑吊勝迹、發思古幽情的好去處。

虎風虎韻齊魯行|走“虎”地,看“虎”影

山東省散文學會龍口創作之家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龍口文學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龍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