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虎风虎韵齐鲁行|走“虎”地,看“虎”影

作者:齐鲁壹点
虎风虎韵齐鲁行|走“虎”地,看“虎”影

文/刘玉涛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虎年新春总是给人以希望,朝气蓬勃,虎虎生威,好像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在春季生机盎然。

1

走“虎”地。龙口的下虎龙石村,记忆中,70年代父亲和大哥一起从这里用小车推石头,步行30多里路运送到龙口港争工分的艰苦日子。下虎龙石村南邻上虎龙石村,从南部界山,由招远石朋村向西延伸至黑夼村南双目顶,向北经模沟村至狗山,全长约5公里,海拔450米,称虎山山脉。东、南、西三面分别为青龙背山、狗山、虎山所环抱。形势险要,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也是当年虎山区驻地。

虎风虎韵齐鲁行|走“虎”地,看“虎”影

据《龙口市村庄志》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战姓由云南迁来定居,因东南有青龙背山,西南有虎山,两山为巨大岩石,取名“虎龙石”,后有陈姓迁来虎山南,取名上虎龙石村,这里地势低,自然形成下虎龙石村。战姓未生育男丁,招来孙姓女婿入赘。清朝末孙姓又从本镇上夼村招来王姓女婿,再后来两大姓氏繁衍至今。明末清初,在村西南的虎山半坡上修建一座马人夫庙。庙院面积为50平方米,有南门、北门。院西1米高的台阶上建两处庙殿。正庙是三宵娘娘的坐塑像,两边是土地爷、喉神娘、送神娘的塑像;西殿是骑麟、骑象、骑虎的武士塑像;殿南是钟楼,当中吊着一口大钟,敲钟响声10里之远可闻。正月初一、十五是庙日。村人死后都到庙里送魂、报庙、敲钟。此庙在“拉庙”运动中扒掉,遗址现已铲平。

今年虎年春节过后,我开车来到父亲和大哥40多年前推石头的地方。沿着错落有致的光滑石板小道,走进了下虎石村这座千年古村落。石头房,石头墙,石头院,石头巷,墙上的“拴马石”镌刻着被时光雕琢后留下的独特印记。村中心有一块大石头,村民俗称“北石头”,此石头上后来新农村改造建有仿古凉亭,村中主要有三条大街,分别称东街、中街、西街。村北有一处较大的石头上有几只酷似脚印的石印,因靠近一座小桥,人们俗称“仙人桥”。远眺村中石巷悠深清寂,那老屋“元宝”青石雕刻的痕迹,虽经历岁月的沧桑,但仍能听到那久远的趸音,在小巷里若隐若无地回荡。10多幢石头老屋,青石砌墙,“小粗瓦”覆顶,古拙的青砖灰瓦,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更显得古朴和沧桑。老屋、石墙、石板路……

2

看“虎”影。莱山又名之莱山、、莱阴山,在黄县故城东南60里处,海拔600多米,绵亘十余里,四望如一。秦始皇巡游天下时,曾建八主(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祠庙,月主祠就筑在莱山之上。对此《史记﹒封禅书》有确切记载:“齐有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西汉武帝、宣帝也都礼拜过此山。从汉代开始,又陆续在南关,泉水疃、徐乡城和唐家等地为月神修建了行宫,四时祭祀。每逢岁旱,当地官员偕百姓会在月主祠前设坛祈雨,武将出兵,也到此拜祷辞行。明正德六年,(1511年)十一月,登州卫戚景通奉檄“剿匪”,守备邹县,路过莱山,登叩月神,祈求月神护佑。凯旋东归后,曾于第二年八月写过一首七律《过莱山》,发誓“重来勒石答神明”。在封建时代,莱山和泰山,华山并列,同为天下名山。

虎风虎韵齐鲁行|走“虎”地,看“虎”影

莱山峰峦秀奇,林木葱茏,故称“仙灵宅窟。”秀丽的山水同灿烂的文化、著名的人物、美丽的传说和历史遗迹荟萃交融,使它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在莱山东麓半腰,有一座建于汉代的莱山院“真顶寺”。寺分山门、大殿、中殿,依山构筑,错落有致。殿宇巍峨,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山门前有戏楼一座,每逢集日、神会,游人如织。寺前有古塔五座,造型古朴,玲珑俏巧,龙凤浮雕,盘旋飞舞。此外尚有遐迩闻名的黑虎洞,传说有两只黑虎蹲伏洞口,洞前有黑虎泉,有泉水从石罅涌出,甘冽异常,绕莱山院而西,形如满月,盈而不溢。寺后静院东侧有一颗龙爪槐,西侧有一株黄檩树,年代久远,枝芽峥嵘,气势豪放。每年阳春季节,寺院牡丹争奇斗妍,满山杜鹃灿灼如火,野生丁香芬芳扑鼻,山上山下,花红叶绿,浓浓相映,生机盎然。

莱山顶上有二峰,南为南山崮,北为北石顶。据传,汉武帝礼拜此山登上主峰时,摔了一跤,故又名“滚龙崖”。莱山主峰西侧有“豁子夼”,长若十余里,怪石嶙峋。山前有“拦马桩”、“饮马湾”、“跑马场”。两峰夹峙的断崖处,崖深谷幽,有清泉瀑布,如喷珠散玉,是莱茵河的发源地。山腰有仙人洞,下有石井和莲花池,池泉自涌,四时不涸,清中透碧,水味甘冽。莱山古有八景:古洞朝阳、倾井倒水、松山晚翠、清泉漱石、方桥压月、莲池毓秀、倒长青松、山岛十洲。“山岛十洲”四个大字刻在一块两丈高的巨石上,笔力遒劲,至今斑驳可辨,传为300多年前的一位县令所书。据说汉武帝曾被莱山八景的旖旎风光所陶醉,竟然驻足不前,乐而忘归。历来封建名宦文人墨。

据龙口民俗专家王玉珉先生在《老黄县》一书中写道:“莱山顶上一虎影,胜过蓬莱八大景”,早年间这首炙人口的黄县民谣传遍了山南海北,许多人飘洋过海来到黄县,一睹“山照虎影”的奇特自然景观。蓬莱自古多胜景,见于清《登州府志》记载的八景依次为仙阁凌空、神山海市、狮洞烟云、万解珠玑、渔粱歌钓、日出扶桑、晚潮新月、澄波万里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黄县的山照虎影有何奥妙,竟与蓬来的八大胜景相媲美,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山照虎影古而有之,只要风静山青,一年四季日日都能看到。但近年以春秋两季中午为佳,在黄县城登高放眼南望,菜山主峰北麓,一只顶天立地的黛青色猛虎,斑纹清晰,虎气腾上,在一仙师指导下,嘘天陆野,蹑影追风,从山峰西南方向呈下山之势,朝东北猛扑下来,使人顿觉虎啸峡谷,山川震弦。但凡领略过这一奇观的人,无不为那“虎啸而谷风臻”的壮观场面所折服。

在虎为百兽之尊,古人视其为吉祥动物,莱山是黄县南境的天然屏障,山中这只虎影无疑被古人视为镇祟辟邪、保障境内安宁的吉光。山照虎影还妙在“足不须远涉,身不必劳顿,不登莱山,便赏山景”。早年间,那些皓首银须的老叟总愿手携含饴绕膝的顽童,边观山看景,边讲述莱山与老虎的故事。山照虎影实为山势、阳光氤氲融汇所变化出的幻影。民国版《黄县志》记载,月主祠前的莱山主峰腹部“有巨石巍起,上矗云霄,作圆形浮图状,周围峭直,径约数丈,山石黝黑……所谓莱山虎影是也”。

相传莱山确实有老虎出没,就连御驾亲征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山上遇到过老虎。清乾隆版《黄县志》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东征路过莱山,有两只黑虎挡住了去路,御马不敢过,后来一位禅师为他解了围,这是案头所存关于莱山文字资料,山上的黑虎洞、黑虎泉至今尚存,它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多得的游览圣地。

虎年,走“虎”地,看“虎”影。今天的下虎龙石村,己非昔比,美得像画,浓得像诗,青山绿水,曲水流觞,这自然天成的山水风光,描绘出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日前,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山东省级古村落。莱山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而亘古如斯的“莱山顶上一虎影”却依然向后人诉说着传奇往事。莱山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引发人们的无尽遐想,它不仅是一个揽胜的心仪之地,而且还是一个凭吊胜迹、发思古幽情的好去处。

虎风虎韵齐鲁行|走“虎”地,看“虎”影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email protected]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email protected]

壹点号龙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