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作者:盛弘

“易水古硯”,始于戰國時期,為中國制硯之鼻祖。

千百年來,出自易縣的易硯以其悠遠的曆史、優質的硯石資源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名揚天下,在中國博深精美的硯文化藝術曆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易硯素以石質溫潤細膩、色澤鮮明而享譽古今。

1992年,也正是從易縣發現的一塊80噸巨型硯台,榮獲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稱号,還被人們稱之為“中華騰龍硯”!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山東青島有一位企業家不惜花費巨資收藏這方硯台,後來經評估其價值高達2億元人民币!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深山現巨石,六年刻一硯

這還要從一塊驚天巨石說起。

硯台是由石頭做成的,好硯少不了好石材。

可由于端硯石料越開越少,為保護珍稀石料,不少端硯礦坑已經封坑多年。

端硯材料稀缺的窘境,導緻如今市場上好硯難尋。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1992年,在易縣一座荒蕪人煙的廢棄山林裡,當地村民發現了一塊巨型雨黛石。

北國易州,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易縣大山,正好包容了衆多優質的硯石材料。

有村民認出這塊石頭是不可多得的紫石硯料,但是這麼整塊而巨大的水硯石材料,他們也是第一次見。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易縣政府,當即組織勞工前往山上開采這塊雨黛石。

在海拔高度300多米的山林之中,幾十名勞工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将巨石周圍與山體連接配接處的土壤清理幹淨。

随後勞工們又削山開路、拆牆拓路,耗費了一個多月才将硯石順利地運到下腳。根據測算,這塊雨黛石重達180噸。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易硯領軍人物鄒洪利,出生于易水河畔,從小熱愛書畫與閱讀。

受父親經常講述易墨和易硯的故事影響,鄒洪利小時候就懂得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它在中國東方文明大國中的牢固地位。

大學時他仍眷戀着家鄉的易水硯,查名硯資料,訪雕刻名師。

畢業後便投身于家鄉易硯的振興和崛起。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易縣的30位專業制硯師在鄒洪利的領頭下彙聚一堂,對着這塊質地細膩而珍奇的寶貝開啟了前後共計六年的精雕細刻。

然而,各種題材在制硯師們的腦海裡不斷浮現、又不斷否定。

最終花費了一年的時間,他們才定下硯體為56條盤龍與9尊神龜錯綜交雜的整體形象。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着手創作後,困難遠比他們想象得多。

面對180噸的石料,工程量浩大,即便分工後,每位制硯師仍然需要掏空心思的構圖設計還有依據石質去粗取精、因材施計。

不過,艱苦沒有阻止藝術家們的熱愛,精益求精的态度使然,多種獨辟蹊徑的創作技法都被一一呈現在了硯石上,陽雕、浮雕、平雕、透雕、立雕讓硯石開始活靈活現。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六年間,30位制硯師共用各種刻刀一萬餘把,電動機械工具一百多台,各種硯雕配件一萬餘件,先後投入了海量的資金。

如此巨大的耗費,易縣雕刻師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打造一個能代表當地工藝水準,代表易縣“中國硯都”的作品。

1998年,這一後來被稱為“中華騰龍硯”的巨作正式亮相。

硯台整體宛如一搜巨輪伏波踏浪,氣勢磅礴。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硯體長為14.6米、寬為3.8米、高為1.6米,重量約為80噸。

盤踞着的56條巨龍形态各異,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交錯有緻,象征着大陸的56個民族在九州大地上繁衍生息、萬古長青。

圍繞着巨龍的是巍然聳立的山嶺和逶迤起伏的長城,象征着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

巨龍的左方刻着太陽,右方刻着月亮,象征着中華民族曆史悠久與日月同輝。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硯池部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九尊神龜雄踞,寓意為九州方圓,黃河、長江也猶如兩條長龍,滋潤着錦繡般的中華大地。

硯底部分是朵朵祥雲與翻滾的波濤,仿佛巨龍将架長風、破巨浪,騰空而起,這也象征着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将迎着新時代邁向國富民強。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雕刻行業的專家們端詳後無不驚歎,連連稱贊:“體量如此龐大的硯台能夠做到如此精妙的雕刻,極其複雜的雕刻工藝與手段顯現出大而不俗的絕佳效果,不僅在本土雕刻行業裡是第一個,放眼到整個硯雕界,也是絕無僅有。”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一睹風采後,斥巨資收藏

2007年初,經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進階認證官現場測量确認,易縣的這尊“中華騰龍硯”被授予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中華騰龍硯”吸引了不少來易縣的參觀者,他們都是為了親眼目睹“明星硯台”的風采。

最大的盤龍一根龍須就有一位成年人手臂的粗細,驚訝與贊歎是現場人群裡最常發出的聲音。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駐足沉思了許久的看客,這位看客衣冠楚楚,精神飽滿。他對着硯台已經細緻地看了不下五遍,目光還未有轉移之意。

這是一位來自山東青島的民間企業家,名叫戚蘊發。

經營管理之餘,他喜歡收藏各種印章、奇石以及古化石。

還未來參觀前,戚蘊發已對“中華騰龍硯”歎為觀止。

此行來到易縣,他更是帶着一層特殊的目的。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戚蘊發想将“中華騰龍硯”收入囊中。

按理,硯台的收藏,人們一般會選擇“四大名硯”:澄泥硯、洮硯、端硯、歙硯。

但戚蘊發偏偏鐘意了這塊“巨硯”。

2007年3月初,經過與易縣幹部以及諸多制硯師協商,戚老闆花費巨資收藏下了這尊硯台。

根據當地村民猜測,戚老闆出資達到了八位數。

傳遞後,當地動用了大吊車為他運輸。

重達80噸的巨硯被騰空架起,經過一周的長途跋涉後,于2007年3月17日成功抵達了青島。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中看不中用,藏硯惹是非

由于過于碩大,運達後硯台隻能先被露天擱置。

後來,戚老闆特意騰出了一部分廠房,終于讓巨硯有了不被風吹雨淋的容身之地。

本該是高興的事情,但是巨資收硯,在當地成為了沸沸揚揚的大新聞,一些非議聲也随之而來。

不少人覺得,硯台本應作為文人墨客毛筆書法時研墨的必備用具。

但這個大家夥完全不能放置于書桌上,徹底地失去了作為硯台本身的使用價值。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甚至還有網友出言不遜:“這艘巨船用來涮拖把更合适,當硯台就是大材小用了。”“中看不中用,純是胡鬧,雕刻成洗澡盆差不多。”

面對這些紮人的字眼,戚老闆反倒顯得平靜。

因為他對傳統文化與藝術執着的熱愛,這些鍵盤敲出的言論還不足以擊垮他。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戚老闆認為,“中華騰龍硯”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令人驚歎的智慧,也诠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崛起和騰飛。

同時這方硯台融入了易縣制硯家獨有而淳樸的創意,以六年磨一硯嘔心瀝血的真摯态度造就的。

硯台凝結的是華夏千年的曆史文化底蘊,還集曆史、繪畫、文學、書法、研究、收藏于一體,已經将易水硯升華為一件美妙的藝術品!

是以,戚蘊發笃定,此硯必然有它存在的價值。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公開亮相後,估值達2億

戚蘊發覺得,大多數人對“中華騰龍硯”僅僅是限于表面的直覺了解,沒有體會到深層的雕刻内涵,這是産生非議的根本原因。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他意識到這塊硯台并不僅僅是自己的,也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這個硯台本身所承載的傳統文化。

戚蘊發選擇了重新公開這方硯台,這也是“中華騰龍硯”在青島的首次正式展出。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中華騰龍硯”的觀看現場也不乏有非青島本地遊客的身影。

這場面向全國的巨硯展出,依然是人人稱奇。

一位文物愛好者不由自主地贊歎道:“硯台正中間橫跨的龍好像從大海裡騰空而起的蛟龍,氣勢如虹勢不可擋,手法極其精湛才能出此效果!”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此次,戚老闆還特意安排了幾位解說。

解說員高舉喇叭向現場的群衆闡述着“中華騰龍硯”每一處細節所代表的象征與寓意。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不少觀衆一轉之前的感受:“原來硯台也可以蘊藏如此之多的中華文化,每一處都是有心的雕刻,為華夏藝術錦上添花。”

“易硯雕刻技術與時代發展、祖國富強、中國夢緊密結合,讓一塊雨黛石重新賦予了時代氣息,産生了奪人魂魄、震撼人心的力量。”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中華騰龍硯”在青島的公開亮相無疑是成功而有意義的。

後來,經國家權威機構和專家評估這方世界第一大硯台價值約為2億元人民币。這一數字對于普羅大衆來說有如天文數字一般,而對于像戚蘊發這樣的收藏者來說,則是他們寄托情懷的收藏價值。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被列入非遺,獲各方賞愛

2009年6月9日,“中華騰龍硯”經過十小時的長途運輸,在鄭州世紀歡樂園落地。

這一轉運的過程并非容易。

為保證“世界第一硯”安全順利運往鄭州,多方于年初就開始對運輸工作進行着準備,還特别請專家對所經過的橋梁承重作了專門測試。

經過兩天的精心運輸,巨硯終于進駐鄭州世紀歡樂園,并與遊人見面。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戚蘊發稱:“除了讓河南人民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騰龍硯’,還有一層目的就是通過這次活動‘以硯會友’,希望彙聚更多熱愛藝術的收藏家與傳藝作授的制硯師們一起切磋交流,為弘揚傳播傳統文房知識之發展添磚加瓦”。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2008年6月7日,“中華騰龍硯”為代表的硯台制作技藝(易水硯制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易水硯也成為用之如意,賞之高雅,陳之吉祥,藏之升值,鎮宅鎮殿的高檔藝術珍品。

2017年5月4日,經世界紀錄協會認證人員現場測量确認,“中華騰龍硯”為世界最大的洮硯,并頒發認定證書。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它被人民大會堂、中華世紀壇、北京園博園、軍事博物館等國家機關、大型公共場所、重點大學、大型企業、著名風景旅遊區等場所收藏;

并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外國總統和友人,受到國家上司人以及海内外社會名流、工商業巨子的贊賞和珍愛。

2020年4月7日,據蘭州晚報報道:“世界最大‘中華巨龍硯’找到新主人,蘭州市商業發展商會會長、我省知名企業家、收藏家李強先生斥巨資購買了此硯”。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結語:

易硯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如實地反映了易縣曆史發展和民族融合。

制硯師們的工藝特色和美學觀念加之承載的豐富而珍貴的硯石材料,能夠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多元一體文化體系的形成以及文明的不斷進步。

盡管如今潑墨揮毫的人越來越少,但硯台作為傳統中華文房文化未曾落幕。

2007年山東土豪巨資收藏80噸重硯台,遭諷刺無用,後經估價值2億

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已經成了現代背景下的使命,共同保護文化遺産,延續華夏精彩文明仍需我們的攜手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軍.世界第一大硯台“中華騰龍硯”現身青島[J].招商周刊,2007(08):57.

[2]易水硯上寫春秋(走進大師世界(16))_人民網

[3]“世界第一硯”落戶鄭州世紀歡樂園_中原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