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城崇法寺遺址的漢代風貌

明代《永城縣志》說,崇法寺建立于唐代之前,根據其地出土的殘磚碎瓦中的忍冬紋判斷,崇法寺應始建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那麼在漢代時崇法寺遺址這片地方面貌是怎樣的呢?

永城崇法寺遺址的漢代風貌

從崇法寺公園施工在附近挖出的不少殘碎繩紋磚以及零碎漢瓦來看,從附近地下的土層的斷面來看,這裡在漢代也存在建築遺迹,但沒有大規模的聚落遺址積澱的文化層。這些繩紋磚側面帶花紋的磚全部是漢墓用磚,主要漢磚花紋有乳丁紋與菱形紋的組合,乳丁紋與變形卷雲紋的組合,乳丁紋與柿楴紋的組合,乳丁紋與十字穿環紋的組合,乳丁紋與幾何紋的組合。這些漢磚有西漢的,但絕大部分為東漢時期的。說明在漢代崇法寺遺址一帶分布着零星的漢代建築和漢代小磚室墓。這些小墓都在曆史早期被破壞殆盡,花紋磚幾乎全部殘斷。

聚落和漢墓都是修建地勢較高的地方,由此可以推測崇法寺遺址在漢代為高地,這與崇法寺遺址為蕲水北岸大堤的判斷是一緻的。蕲水記載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經注》裡,自商丘谷熟向東南流。根據史料,漢代永城當時應該叫甫城,跨蕲水兩岸,隋大業元年開鑿大運河就是利用古河道蕲水改造而成的,這方面史家多有考證。

蕲水作為一條自然河,兩岸較為開闊,現在在永城侯嶺一帶隋堤的北面還可以看到古河灘面貌的輪廓,十分明顯。在兩岸的堤頂高地上分布着零星漢代小遺址和小磚室墓,這些遺迹在日月湖施工挖土曾在隋堤兩側都有過發現。漢代甫城的居民居住在蕲水兩岸,将墳墓埋葬在岸堤的高處,尤其風水較好的河之陽是首選。崇法寺遺址作為北堤成為漢代聚落和漢墓埋葬地是很自然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