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分期醫美貸款亂象頻發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

作者:聚焦西安城
即分期醫美貸款亂象頻發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

即分期平台頻繁踩雷醫美貸款,高息貸款、違規放貸屢禁不止

近期,有多名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台表示,其線上下門店進行醫美消費時被營銷人員誘導下載下傳即分期平台——上海即科智能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即科金融”)旗下的場景金融科技平台,并通過該平台辦理醫美分期貸款。

另外,即分期平台合作機構涉嫌違規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多名大學生反映稱,他們被低價的網絡廣告吸引到線下醫美門店進行消費,後被線下營銷人員告知療程費用其實不菲,建議進行分期付款,營銷人員推薦大學生下載下傳即分期平台,申請醫美貸款進行消費。業内人士表示,雖然監管部門對“校園貸”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放貸機構往往為了高額回報铤而走險。

高息醫美貸款

據官網資訊披露,即分期平台覆寫醫療、大健康、教育、數位3C等各類消費貸款領域,其中,醫美是該平台主要的業務場景之一。

目前來看,即分期平台的醫美貸款亂象屢禁不止,包括貸款利率過高、收取高額手續費、誘導大學生貸款等。

李樂(化名)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2020年12月,她在成都某美容院營銷人員的推銷下,在即分期平台上辦理了3萬元美容分期貸款,分24期還清,每期償還本金1250元,利息450元。近日,李樂檢視還款賬單發現,在待還清的11期賬單中,合計需還本息18700元,該筆貸款的綜合借款成本為10800元。記者通過IRR利率計算得知,該筆貸款每期利率為2.62%,綜合年化利率為31.46%。而據李樂透露,其與即分期平台的借貸合同上,所标明的每期利率為1.5%。

即分期醫美貸款亂象頻發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
即分期醫美貸款亂象頻發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

*即分期APP上的還款賬單,受訪者提供

記者檢視黑貓投訴發現,不少使用者投訴即分期平台的醫美分期貸款利率過高。其中,一位使用者表示,其在即分期平台上借款30000元,分24期還清,每月還1730元,總利息高達11520元,合計還款41520元。根據IRR利率計算得出,其綜合年化利率達到33.38%。

即分期醫美貸款亂象頻發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

*多位使用者投訴即分期平台貸款利率過高,截圖自黑貓投訴

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幹意見》相關規定,人民法院應嚴格依法規制高利貸,對金融機構的利率上限給出了年化24%的規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複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援。

李樂還告訴記者,該筆借款并非直接打入其在即分期平台上所綁定的銀行卡内,而是直接打進美容院的賬戶中,這給“騙貸”留下了一定空間,據“中國經濟網”消息,即分期平台曾與成都一家醫美機構合作放貸,利用虛假美容手術合同、虛假銀行流水等資料申請銀行貸款,經醫美機構、中介扣除手續費後,最後發放給貸款使用者的貸款金額僅有獲批貸款金額的30%-60%。

此外,即分期平台與廣東南粵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粵銀行”)開展助貸,頻繁陷入征信糾紛,多名使用者投訴稱其通過即分期平台辦理醫美分期貸款,放款方為南粵銀行,在還清貸款數年後,卻發現征信報告出現逾期記錄。南粵銀行曾對此公開回應稱,即分期平台未及時将錢還給該行,導緻使用者征信出現逾期記錄;即分期平台則公開表示,使用者在該平台的賬單早已結清,是南粵銀行内部問題導緻出現征信逾期。南粵銀行與即分期平台各執一詞,使用者逾期征信記錄目前仍待解決。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貸款

在校大學生王雯(化名)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其于2021年10月前往美容院進行消費時,被美容院從業人員推薦開通即分期平台進行貸款。值得注意的是,美容院從業人員在知悉王雯為在校大學生的前提下,仍勸導其開通即分期平台進行貸款。

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上,與王雯有着相似經曆的學生并不鮮見。美容院從業人員往往以低價美容為噱頭吸引在校學生到美容院進行體驗消費,随後向在校學生推銷高價醫美項目,并以可分期付款誘導在校學生下載下傳使用即分期平台進行貸款消費。在此過程中,從業人員往往勸導在校學生在錄制視訊進行貸款審批時,聲稱自己不是學生。

即分期醫美貸款亂象頻發 合作機構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

*多位在校學生投訴即分期平台誘導貸款問題,截圖自黑貓投訴

記者發現,即分期APP上公布的借款年齡條件為18-55周歲,其助貸業務“即有錢”介紹頁面下方則提示“本服務暫不對學生開放”,其分期消費卡“大鵝卡”注冊服務協定中對使用者的年齡要求是年滿18周歲。

2021年2月,中國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釋出《關于進一步規範大學生網際網路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小額貸款公司要加強貸款客戶身份的實質性核驗,不得将大學生設定為網際網路消費貸款的目标客戶群體,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大學生發放網際網路消費貸款。放貸機構外包合作機構要加強獲客篩選,不得采用虛假、引人誤解或者誘導性宣傳等不正當方式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借貸,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放貸機構推送引流大學生。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振民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通知》雖沒有對在校大學生的年齡進行規定,但在校大學生是特指一類人群,即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年滿18周歲的在校大學生仍屬在校大學生,向其發放貸款仍違反《通知》中的相關規定。

鄉村振興建設委副秘書長袁帥對記者表示,“大學生對網貸的危害意識薄弱,同時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出現逾期的現象,進而深陷泥潭。據此前媒體披露,部分小貸公司一半以上的客戶都是大學生,甚至有公司專門為大學生設計貸款産品,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消費。這種現象不僅為貸款機構帶來巨大的壞賬風險,還會對大學生群體造成巨大負擔。”

“對于大學生的消費信貸需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開發針對性、差異化的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産品,并建立完善相适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和預警機制,加強貸前調查評估,重視貸後管理監督”,袁帥進一步補充道。

針對即分期平台征信糾紛以及涉嫌誘導大學生辦理貸款等相關問題,記者分别緻函即刻金融以及南粵銀行,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複。

來源:中科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