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還剩半個月,張藝謀将一千多位戰士練習了一年多的節目給砍了,當将軍找到張藝謀:能不能留下這個節目呀?
張藝謀無視将軍嚴重的懇求,直接拒絕。
因為這是國家的事情,不是他張藝謀個人的事情,可偏偏事與願違,張藝謀一心看上的節目,到演出之際卻出了大問題。
兩千零四年,五十四歲的張藝謀帶着他導演的北京八分鐘,登上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
開幕式結束後收到的不是鮮花與掌聲,而是滿屏的嘲諷。
節目中有穿着俗氣的碎花短裙的女子演奏《茉莉花》,也有聲勢浩大卻極其不正宗的平劇表演和中國功夫,甚至最後結束時又出來一個小姑娘,再次唱起了《茉莉花》。
這場演出被觀衆痛批,不倫不類、混亂到極緻的北京八分鐘,讓衆人對張藝謀的能力産生了質疑。
甚至有觀衆放話稱,不能讓張藝謀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導演,這不是丢人要丢到全世界。
但張藝謀堅決不放棄,三年後,再一次帶領團隊重振旗鼓,三年的籌備,張藝謀也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開幕式上,為能夠讓世界看到活字印刷的魅力,張藝謀讓六千人裝進字裡,伴随着密碼和節奏起伏。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張藝謀與衆人沒日沒夜奮戰了一年零四個月,才保住了這個節目。
可所謂有得必有失,開幕式還剩半個月的時候,張藝謀将一千多位戰士練習了一年多的節目給砍了。
當将軍找到張藝謀商量能不能留下這個節目的時候,張藝謀無視将軍嚴重的懇求,直接拒絕。
兩千零八年七月二十八日,開幕式《絲路》的主舞劉岩在做着最後的調整,這個節目是奧運會上唯一的獨舞。
為了能夠名震四海,劉岩背後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可這麼多的努力卻在一秒之間毀于一旦。
排練時劉岩如往常一樣在高台上跳舞,可沒成想中間花車提前了一秒發動,劉岩從三米的高台墜落,一時間空氣瞬間安靜。
指揮室的張藝謀也愣了,連忙推開圍觀的人群,想把劉岩扶起來,可又不知道該怎麼扶,連忙大喊,快叫救護車。
經過六個小時的手術,劉岩被醫生診斷為癱瘓,雙腿能站起來的幾率為零,一生隻能在臨沂上度過。
兩千零八年八月八日,北京奧運會正式開幕,代替劉岩登台的是一位杭州姑娘,将《絲路》演繹的極其完美。
第二大遺憾,當年張藝謀見到林妙可後,覺得在奧運舞台上唱歌的機會屬于這個小女孩。
可技術團隊卻不這麼想,因為林妙可音準不行,在這樣隆重的舞台上,不應該出現這種低級錯誤。
反而另一位楊沛宜更加适合,一邊是形象極佳、音準不行的林妙可,另一邊是形象欠佳,音準卻極好的楊沛宜。
張藝謀與技術團隊就此僵持不下,後來經過多種方案決定,當天用楊沛宜的錄音,林妙可站在台上對口型就可以了。
開幕式結束後,林妙可火得一塌糊塗,而幕後的楊沛宜卻跟從未出現一般。
如果不被揭穿的話,那林妙可或許依然能夠享閱聽人多寵愛。
可世界上沒有如果,後來的林妙可被揭穿假唱後名氣一落千丈,每當回憶起這件事,張藝謀都會後悔不已。
而十四年過去了,林妙可那樣的錯誤,張藝謀是不會再犯。
今年的冬奧會,張藝謀沒有再使用人海戰術,參與表演的僅有三千人,與兩千零八年的一萬五千人相比較,的确是少了很多。
而選角上,張藝謀也聲稱不會選用專業主持人和任何專業演員。
另一方面也是想避免第二個林妙可出現的悲劇,是以廣場舞就成了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
連團隊其他導演都稱,我們希望這些普通百姓可以向世人表現我們過年的氛圍,讓世界感受到這份激情和邀約。
而張藝謀更厲害的一點,那恐怕是點火儀式了。
這次冬奧會的點火方式前所未有,能将熊熊燃燒的奧運之火幻化成雪花般聖潔靈動的小火苗。
這一創意來自低碳環保理念,在想到這個點子的時候,張藝謀甚至覺得自己有點離經叛道了,但最後方案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支援。
這就說明,無論火焰的大小,隻要點燃大家的心中之火,就是最璀璨的生活。
是以張藝謀能成為兩次奧運會開幕式的導演,不是沒有道理的。
還記得兩千零八年,當時張藝謀的競争對手也不差,著名導演陳凱歌和李安都曾經競争過。
不過,遺憾的是,當陳凱歌去參加競選時過于激動,在現場朗誦了一首詩。
可就是因為這首詩令其遺憾被淘汰,因為組委會稱他們要的是具體的方案,而不是詩人。
反觀張藝謀,準備了足足兩卡車的方案,所有競争對手都佩服不已,就連李安都稱能給他當助理就不錯了。
足以見得張藝謀的用心之處,對于今年的冬奧會,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