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有的朋友問:古代中國銀行的雛形

(錢莊、銀号、票号)

貨币存儲業務并不發達,網點不多,是以也不便利,那麼試問:我們中國的古人,他們是如何存錢的呢?

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答案是:古代中國人主要把自己積蓄的錢财,藏在三個地方:

藏點一:地窖。

是的,簡單地說,就是埋在地底下,通常的做法是在自己的家中挖個坑,然後把金子、銀子、銅錢,都埋下面,這個坑的入口,掩蓋起來,隻有自己知道。我們的漢語成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說明了古代我們的祖先往地下藏錢,是一個普遍行為。

此外,我們在考古工作中,經常挖到一大堆的銅錢,這種事通常是因為藏錢的人突然意外死亡,來不及告訴家人“錢藏在這裡”,是以,幾百上千年以後,錢才被地盤勞工和考古人員挖出來,實在令人扼腕歎息,我們後世人要吸取教訓:家财的資訊,不能隻有一個人知道。

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出土大堆銅錢,通常說明主人生前隻有自己知道錢藏在哪裡,沒有告訴家人,突遇意外死亡,家人不知道地下有錢,以至于錢在千百年以後被考古人員發現,實為浪費可惜,這種事警示我們:一個家庭中,儲蓄的情況,不能隻有一個人知道,至少要兩個人知情,方為穩妥

藏點二:屋梁。是的,古代民居中的屋梁上,也可以藏錢,也是古代中國人藏錢的主要場所。因為屋梁有朝上的一面,屋主把錢财放上去,客人從下面往上看,是看不到的,隻有主人自己知道那上面有錢。

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傳統民居的房梁,古人經常把财物藏在梁上,當時稱為“梁藏”

藏點三:夾牆。是的,古代有錢人家,會偷偷在屋内的牆外,再建一堵牆,外人以為隻有一堵牆,但其實牆外有牆,牆和牆之間的夾縫,就可以藏錢了,這個秘密,也隻有屋主本人知道,夾牆的邏輯堪稱一絕,也證明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民間還有其他的非主流藏錢辦法,不一而足,在此不贅述。

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舊式民居的夾牆:牆與牆之間的夾縫,可以藏很多東西,外人無從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