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黃河|盧明·黃河四季

最美黃河|盧明·黃河四季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黃河的四季是四幅畫屏、四部樂章,是寫在心底的詠歎!

元宵節熱鬧散去,河灘裡蘆草出芽。河冰融化,土地變軟,春的氣息潛滋暗長。不久,堤坡上杏花、桃花相繼開放,染一片紅霞,誘無限暇想,便有油桃妹、紅杏哥的園子引來男男女女前來觀賞。河邊的春風,以熱烈、粗犷、帶些野性的情緒摧冬殘、喚新生,大大咧咧地推出一個枝青葉嫩的世界。

麥苗蓋住田壟的時候,春就長大了。一片片油菜花,幻化出一個個金燦燦的夢。此後,綠油油的河灘變成金黃色的麥浪,麥子在農人的辛勞裡打淨歸倉,大豆玉米又在大地上長出綠苗,便完成了春與夏的轉換。

那些年,麥後是黃河的枯水季節,不管水性如何誰都敢到河裡洗澡,還可以趟水過河。有時黃河斷流,騎車就能過去。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後,調水調沙,控制流量,黃河便再也沒有斷流的時候了。遊人來此,沐河風,看河水,觀石壩,問防汛知識,話黃河今昔,總有一番感慨。現在浮橋很多,在東明段、鄄城段又都建起了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宛若長虹,便利了交通,也增添了景色。

最是那條蜿蜒千裡的大堤。黃河像條黃龍,大堤像條蒼龍,二龍伴行,成就了灘區的壯觀。小浪底建成,大堤不再加高,堤頂鋪設了柏油路。堤腳長着成排的樹木,在堤頂上平視,樹冠像大海上綠色的波浪。堤坡上長滿了齊膝深的草,躺在草上,感覺軟軟的,厚厚的,煞是惬意。一些堤段建起亭廊欄杆,做成了旅遊景點,不亞于城市裡的休閑公園。夜間到堤上捉幼蟬,用油鍋裡一煎,舉家老小粗吞細嚼,别提多有意思啦!那些年,鄉間無電,晚飯後不分男女老幼,聚集在堤頂上乘涼啦呱,直到銀河橫斜,夜過三更。如今灘區用電燈、看電視、開空調、用電腦上網與城裡人一樣,出門乘涼聽瞎腔的就很難見到了。

秋季是黃河最有特色的季節。初秋,大豆、高梁、玉米、谷子等作物拔節孕穗,給河灘塗上一層鄉野的詩韻。秋鳥的叫聲,遠遠近近傳來,形成迷人的交響樂,不絕于耳。那些年農民散布在河灘裡收莊稼,小孩子在地邊燒料豆、烤地瓜,升起一股股青煙,更增添了收秋的意味。傍晚,農人們在炊煙幕霭中招呼着收工,那是一幅絕美的風俗畫。現在實行機械化收種,自然是另一番景象。

在發大水的年份,辛苦耕種的莊稼就要收割,農民們眼巴巴看着被洪水淹沒,無可奈何。有的小夥子遊水到淺處削高梁穗,從水中奪些糧食。村莊在河灘裡的就更慘了,房屋被淹,東西沖走,人隻得暫避到親戚家。水大時,河道展寬數裡,河水裹着沖垮的房蓋、草垛汪洋東洩。這時,河務局和沿黃地方的幹部群衆上堤,嚴陣以待,確定大堤安全。這些年,黃河水調控得當,洪水淹沒莊稼的情況基本上沒了。

冬日的河灘空曠寂寥。有時河面冰封,有膽大的小夥子履冰過河。無事時,到壩頭上轉轉,看到裡十河灘,瑟縮在灰褐色中,悄無聲息。那些年,農家孩子到堤上投幹樹枝回家當柴燒,如今燒煤燒氣,樹枝也不用投了。下雪時,河灘裡算來了生機,紛飛的大雪,擁着勁風,在空中飛舞,又給大地鋪一層銀,那真是酣暢。

最美黃河|盧明·黃河四季
最美黃河|盧明·黃河四季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郓城中國水浒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