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教師的斷舍離,不過是:“斷”過去、“舍”關系、“離”經驗

作者:遇見煙雨遇見光

記得,那年入職,一直保留着一個信念,就是溫柔的對待學生。

國中時期,我們遇到過一位老師,溫柔如春風,大家都喜歡她。

可是,隻有段段一星期的相處,她便離開了。

自那以後,她給我們的形象太過深刻,以至于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對她念念不忘。

她也成了我為人師的一種風格向往,當我也成為一名國中老師時,我就想,我也要做這樣人人喜愛的老師。

帶着這樣的信念,我也走上了那三尺講台,溫柔的開始,卻沒有獲得溫柔的回報。

慢慢成了自己曾經害怕的那種老師,唯一的欣慰就是,學生雖然害怕,但不讨厭,甚至還很喜歡。

中年教師的斷舍離,不過是:“斷”過去、“舍”關系、“離”經驗

放下過往,開啟新視角

一直抱着溫柔的心态,最後卻一事無成,收獲不少怨言。

第一年入職,學生很活潑,我也很灑脫,我們一起在路上。

可是,一年過後,成績平平,家長焦慮不安的抱怨、同僚若有似無的敵視、上司開誠布公的告誡…

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的工作情緒和狀态。

看看隔壁一起入職的同僚,形象嚴厲很辣,學生不喜歡,可成績了得。

同僚關系融洽,搭班老師佩服,上司器重…

有了對比,自然就有傷害。讓傷害繼續,還是及時止損,取決于我自己。

我不能再沉浸過去,不能再迷信那段昙花一現的經曆,專心搞事業才是王道。

放下過往,擡頭向前,才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離譜。

我還是國中生時,老師的權威不容質疑,我們不約而同的服從和敬畏。

我成為國中老師時,老師的權威不再根深蒂固,社會對老師的尊重與否來源于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的老師不如以前的老師。”

可是,社會的進步是人才的推動,但現在的人才不都是以前的老師成就的麼?

是以,不是現在不如以前,是我們一直放不下過去。

放不下過去,自然不能客觀公正的看待現在。

放不下過去,自然不能辯證的思考現在。

那個溫柔似水的老師,适合國中時代的我們,但不适合作為國中老師的我。

又一年,收起肆意玩笑的格調,慎重的對待每一堂課,落實每一個點,關注每一個孩子。

笑容少了,不是不會笑,是學會了收放自如。

溫柔少了,不是不會溫柔,是學會了有的放矢。

《斷舍離》裡說:“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裡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才能翻開新的篇章。”

與過去做了斷,我也獲得了學生的認可,家長的信服,上司的另眼相看。

原來放下過往,才是轉運的開始。

中年教師的斷舍離,不過是:“斷”過去、“舍”關系、“離”經驗

摒棄無意義的關系,關注自身發展

那些開始很在意的關系,曾壓得我難以喘息,甚至想要逃離。

而我還在不斷地追逐,這期間,尴尬是常态,嫌棄很明顯。

這時,聽到一句話:“成年人的社交資本,來自某一方面的優勢。”

突然發現,原來我是一個沒有優勢的人。

難怪努力那麼久,依舊沒有融入工作圈裡。

努力隻是不拖後腿,出衆才能站穩腳跟。

于是,不在追逐那些難融的關系,重新審視自己,關注自身發展。

幾年的曆練,慢慢聽到一些傳言:“她是有高人指點,前途無量的,惹不起。”

聽着這些傳言,我竟然也能波瀾不驚的一笑而過。

原來,成熟就是面對不友好,能夠雲淡風輕,還有一種奸計得逞的成就感。

如果優秀也是一種罪。那麼就讓我“罪大惡極”吧。

成熟是自然規律,成長才是自我突破,我隻是成熟了,還未成長。

直到那天,面對全校的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侃侃而談,笑說自己受到的傷害。

感染了全場,赢得了掌聲,才發現,大家都是這麼走來,有的還未走出,有的已經看透。

以自我為中心并不可恥。真正可恥的是,我們拼命擠進無關緊要的關系網中,卻活在了自己的主流外。

做自己,就很好。

中年教師的斷舍離,不過是:“斷”過去、“舍”關系、“離”經驗

抛棄固有經驗,突破能力上限

教育生涯中,逃不脫就是那個“差生”問題。

一開始,我認為他們不是差,隻是在裝睡。

是以,我認為“我永遠叫不醒那些裝睡的孩子們。”

後來,我覺得他們不是裝睡,隻是不願意。

是以,我也認為學習需要“你情我願”的雙向奔赴。

所有這些,都是借口!是我們為了逃避責任找的借口。

我們為了這些借口,止步不前,停止思考。

自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孩子們也失去了進步的機會。

不要迷信大衆的經驗,應該吸取大衆的教訓。

那年産假結束,中途接班,前一位老師,就是上述兩個經驗的忠實粉絲。

一年後的中考,那幾個在她眼中永遠不可能及格的孩子及格了。

其中一個,考出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成績,突破了自己的學習上限,而我也突破了自己的能力上限。

那一年,收獲了“備考能手”、“升段貢獻”、“優秀教師”等榮譽稱号。

這些年從來沒想過的榮譽,居然會在一時間,全部湧來。

原來,“事在人為”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

中年教師的斷舍離,不過是:“斷”過去、“舍”關系、“離”經驗

寫在最後

抛棄并不是苦難的開始,放手也不是悲傷的前奏。

人到中年,必須放下一些執念,舍棄一些關系,摒棄一些正常。

這個世界沒有永恒,連真心都會變,何況那些飽含主觀色彩的道理?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推翻,再不斷重建,這個過程就叫優化。

優化使人進步,優化使人深邃,優化使人充實。

優化才是喚醒生命流通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