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西德前總理施密特(1974-1982年在任)前來拜訪李光耀。他們兩人是好朋友,在三天的時間裡談論了各種問題。
施密特問李光耀,誰是他這個時代裡最偉大的領袖?李光耀認為是鄧小平。
施密特同意鄧小平是一位傑出的領袖,他說:“我覺得同時代我所認識的人物之中,鄧小平算是最偉大的了。”之後,他們倆就開始談論鄧小平。
李光耀說:“他個子不過五英尺高,但卻是魄力超凡的領袖。”
施密特:“他還煙不離手。”
李光耀:“是,他是如此。可也沒見他患上肺氣腫。”
施密特:“還有痰盂,可以離他足足有一碼,可是他還是照用,而且百發百中。”
李光耀談起在1978年11月,他與鄧小平見面,談起了中國資助東南亞遊擊隊的問題,表示這對東南亞國家是威脅。李光耀希望中國停止這一切,鄧小平馬上就同意。不到一年,這一切就都停止了,這讓李光耀非常佩服。
李光耀和施密特都認為鄧小平願意學習。
李光耀說:“而且他願意不斷學習。”
施密特:“他的确不斷地在學習,沒錯。”
李光耀說:“他當年到新加坡通路,見到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小島繁榮興盛,貨源充足,人民口袋裡都有錢。他觀察着,深入提問,然後自己總結出一個道理:新加坡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外資進而把技術、管理技巧和市場帶進來。他回到中國之後,循着新加坡模式辟設了六個經濟特區,而後成功并逐漸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朱镕基接着把中國帶進了世界貿易組織,打開了全中國面向世界的大門。這拯救了中國。”
施密特表示蘇聯上司人就無法明白改革開放的概念。
李光耀則表示,蘇聯上司人對計劃經濟深信不疑,接受不了新思維;鄧小平知道,中國就是因為一味學習蘇聯模式,是以不成功;而當鄧小平看到新加坡,說:“啊,這才是成功的模式!”
之後他們談起了鄧小平留學法國的經曆,認為這讓他了解了自由市場,促進了他思想的開放。
李光耀回憶自己曾經對鄧小平說:“中國絕對有能力超越新加坡。我們是中國南部地區農民和無地勞工的後代,在中國,你有大批士大夫後代、學者、科學家和研究員。”
選自《李光耀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