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作者:航天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結婚是為了省心,是為了找一個與之相伴的陪伴。”黃曉明和楊穎的七年婚姻終于劃上了句号,但是或許他們的婚姻早就走到了盡頭,隻是明星婚姻不同于百姓的普通婚姻,牽扯到過多的經濟問題,讓他們即便婚姻出了問題,也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去處理雙方的感情。

但是其實婚姻中最壞的結局其實不是離婚,而是成為面具夫妻,表面是夫妻,但卻離心,雙方沒有愛,沒有期待,甚至沒有在一起生活,留下的隻有一張結婚證。

而這世界上最困難的人際關系,實際上就是夫妻,當雙方離心,兩人就像同住屋檐下的陌生人。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這種現象在黃曉明夫婦的身上其實非常明顯,兩億的豪華婚姻,相差20歲的相戀,7年的愛情長跑,最終成為散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展現在明星夫妻的性質上是非常明顯的,黃曉明追求楊穎的美貌,楊穎需求黃曉明的金錢和資源。

對于黃曉明來說,楊穎的容顔,聽話,對父母的尊重,能夠滿足黃曉明霸道總裁的虛榮心,滿足他對女人的一切需求,給足了他面子,這些條件對于黃曉明來說,缺一不可。

反觀黃曉明過往的幾個女友,秦岚,李菲兒都是這樣的類型,這種居高臨下的霸道總裁類型是黃曉明個性的追求。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跳出明星的生意婚姻,對于普通人來說,婚姻并不是一個人的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的舞台,任何一個幸福的婚姻狀态都是離不開雙方的努力的,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場“價值交換”,是二者所能提供的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的。

從心理學中的“羁絆式陪伴”來看,在一段婚姻中,夫妻如果想要長久穩定,勢必會犧牲自己的感受。

馬克思曾說:“有時候隻有愛情的婚姻并不是真正的婚姻,因為真正的婚姻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合作。”

而這種婚姻狀态在中國人的婚姻中其實非常明顯,雙方從最初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後期的合作生活,這是傳統的中國婚姻。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而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逐漸熟知,而愛情逐漸變為婚姻,其實對于大多數的婚姻來說,愛情的保存期限是在3個月到18個月,當彼此更加熟知彼此的時候,激情就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幫助,共渡生活的難關。

生理學方面的婚姻激素,使得大腦不會無緣無故地分泌多巴胺,而這種婚姻狀态逐漸喪失本身幸福激動的東西。

從第一年的新鮮,第二年的熟悉,到最後的分離,就應對了“七年之癢”的婚姻危機。

大部分的戀人在第七年的時候,通常會面臨比較大的婚姻危機,隻有找到問題的所在,才能真正的跨越,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這種質變的存在,會使得婚姻不複存在。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七年之癢”是激情的無法維持,是審美疲勞的存在,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激情”本來就是一種非常短暫的東西,但是婚姻是長達一輩子的。

想要婚姻達到最佳的狀态,隻有保證三方面的次元:激情,承諾,親密。

大多部分的婚姻到人到中年的時候,這三方面的層次已經逐漸消散不夠強大,勢必會遇到“七年之癢”的問題。是以保持愛情的及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當我們遇到了情感的倦怠期的時候,不可退縮不可逃避,這一時期的态度會影響最終感情的走向,心理學中的“南風效應(South wind effect)”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一開始的方法就是錯誤的,就算再努力也無法得到更好的效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雖然“七年之癢”隻是感情的代名詞,但并非一個固定的數值,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快,眼界放寬,對于婚姻的認知會更加敏感,是以這種倦怠期來的其實更加頻繁。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面對感情更加釋放自我,不願容忍,也不願委屈自己,當我們出現婚姻離散的念頭的時候,這種萌芽就逐漸從心中生長,嚴重影響我們之後的感情選擇。

可見黃曉明和楊穎的婚姻除了他們自己的相處模式之外,也逃不過感情的規律,這種無法改變的事實和個人能力的提升,讓他們有了更多選擇的能力。

黃曉明楊穎7年婚姻終結:夫妻關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價值交換”

是以不願在“七年之癢”中隐忍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僅僅是明星,更多的普通人也無法避免“七年之癢”的原因。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