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就是3個“土包”,早在清朝就有遊客,是景點,但沒人去挖

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因為其出土的三層九枝青銅神樹、人臉黃金面具、青銅立人像在造型上過于的古怪,跟中原地區同類型文物有着較大的差異,是以在網友心中極具神秘色彩,被稱為“天外來客”。

當80年代考古學家暫時停止大規模挖掘三星堆之後,網絡上更是流傳科學家們發現不可公開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颠覆現有中國人的世界觀,因而為了保護國人的認知,才選擇停止挖掘。

三星堆就是3個“土包”,早在清朝就有遊客,是景點,但沒人去挖

那麼三星堆真的有這麼神秘,神秘到專家不敢公布成果,不能往下挖了?從發掘前的形象上看,三星堆形如其名,它真的就是3個堆。《說文》堆,聚土。因而三星堆也可以直覺地了解為三個土包。

至于為什麼3個土堆要取名三星,這跟我們中國古人取名的浪漫主義有關。李白的浪漫能把一個不大的廬山瀑布,喊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氣。

廣漢人民的浪漫,是在看到這3個整齊排列的三個土包,加之不遠處有個類似彎月狀的土台,想到了“三星伴月”的天象,既浪漫,又深意。

然而最早發現三星堆造型獨特,并試圖将其開發的人,并不是我們近代人,也不是解放後的新中國人。是生活在清朝的廣漢人。根據《漢州志》的記載,早在清嘉慶年間,當地就有“三星伴月堆”的說法。

三星堆就是3個“土包”,早在清朝就有遊客,是景點,但沒人去挖

不過由于在未發掘前,表面上看三星堆真的就隻是3個土包,周圍什麼也沒有,因而在清朝作為景點時,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開發,是有很多遊客去過,但看的都是三個土包排列的稀奇,未曾想到土包之下,藏着一個3000年以上的古老文明,直到1929年,一個叫燕道誠的農民,在偶然的淘溝作業時,發現一坑玉石器,三星堆遺址才沖破泥土,重見天日。

但出于挖到寶後,想獨占寶貝的私心,燕道誠沒有報告當地政府,而是組織自己的家人,偷偷的把坑裡面的“古代圭、璧、琮、玉圈、石珠”全部帶回家,當自己的私人财産。

不過,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夜暴富的燕道誠一家,可能是消費上太招搖落了,他家挖到寶貝的事,不久就在周圍村莊傳開了,随後在大量追随者的“努力”下,三星堆最早出土的文物開始流入市場,并被廣漢的英國傳教士董宜發現。

民國時期的西方世界,已經開始大量探尋人類曆史的考古行動。因而董宜一眼就注意到了玉器的價值,并推算出玉器發掘地應該有大型遺址。是以董宜一邊通知當地政府出兵保護,一邊寫信給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将自己的推算和盤托出。

三星堆就是3個“土包”,早在清朝就有遊客,是景點,但沒人去挖

1934年,葛維漢帶領自己的考古團隊,在廣漢縣縣長羅雨倉幫助下,對三星堆進行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考古,事後葛維漢整理出《漢州發掘簡報》,根據簡報的資料,這次考古先後共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文物時間也被大緻推斷為公元前1100年,整個發掘現場被推論為古蜀文明的遺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三星堆文化還不叫三星堆文化,而是被認定為“廣漢文化”。

民國時期,中國不是軍閥混戰,就是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整個國家是動蕩不安的,三星堆的挖掘在葛維漢走後就停止了,當地政府無力進一步開發,疲于應對戰亂,直到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中國重新啟動考古工作,也正是這次考古,三個土包正式被命名為三星堆遺址。

1980年至1981年,經過長期的考古挖掘,三星堆内部被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時代房址遺迹,實證了三星堆不是一個小的祭祀場所,而是一個大型都市,三星堆從遺址變成了“三星堆文化”。2002年,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銅神樹和玉邊璋納入國家文物局印發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2019年4月,四川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意見》,三星堆與金沙遺址聯合申遺。三星堆逐漸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名片。

三星堆就是3個“土包”,早在清朝就有遊客,是景點,但沒人去挖

至于網友說80年後,三星堆停止挖掘,研究院被吓着了。理論上是子虛烏有,1989年至1995年,三星堆工作站先後6次對三星堆外“土埂”進行試掘,弄清其為人工修築的城牆性質,劃定了面積達3.6平方公裡的三星堆古城範圍。

同時關于三星堆的研究,專家們不但沒有被吓着,還在一個勁的努力奮鬥。1992年趙殿增發表《三星堆考古發現與巴蜀古史研究》、1997年俞偉超釋出《三星堆蜀文化與三苗文化的關系及其崇拜内容》、2020年冉宏林 、雷雨聯名發表《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青關山H105的發掘》等超過1800篇專業論文,都圍繞着三星堆延展。

2020年3月20日,即将公布的新成果,也是三星堆進一步挖掘所得出,可以說,從實事求是的态度出發,三星堆雖然神秘,但是考古專家從未放棄在它身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