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湖南嶽麓書院的大門上一直挂着這樣一副非常大氣的楹聯“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從此湖湘文化所孕育出的人才,在文化、思想、政治上引領時代的發展。尤其在近代更是造就了“湖南人才半國中”、“中興将相,什九湖湘”、“無湘不成軍”、“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的”等盛譽。其中,曾國藩、譚嗣同、毛澤東更是湖湘文化所熏陶出的時代翹楚。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譚嗣同

近代中國,湖湘文化雖引領着時代變革的潮流,但并非一枝獨秀。與之相距不遠的嶺南文化也正彰顯着無限的魅力。康有為、梁啟超從這裡出發成為時代風雲人物,孫中山讓這裡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男人是時代的主角,文化的主角,教育的主角,能與男人相媲美的女人簡直鳳毛麟角。而嶺南有這樣一位女子,貌不驚人、行事低調、生活簡樸卻憑自己的淵博學識讓男人敬佩不已。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梁啟超

她被譽為嶺南第一位女博學家,第一位女詩人,不可多得的女學者,千百年來嶺南巾帼無人能出其右的嶺南才女。她出身大家閨秀,卻極度節儉,請客吃飯不超5角錢,一身旗袍可穿20多年。同僚笑她“吝啬”,而她毫不在意,遇到學生經濟拮據,她慷慨相助。她有一個純潔、幹淨,冰清玉潔的名字——冼玉清。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穿着樸素的冼玉清

1895年,十幾年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卻被一向不放在眼裡的日本海軍團滅。紫禁城内人心惶惶。此時遠在澳門的一家人卻沉浸在喜悅之中,家中又添了一位千金。父母為這個孩子起名冼玉清。冼家祖籍廣東樵山,遷到澳門已曆五代。是以,在冼玉清心中,澳門已經成為她的家鄉。

因為家庭殷實,父母既開明,又注重孩子們的教育。冼玉清被送進由康有為弟子,晚清舉人出身的陳子褒所辦的“灌根書塾”。十二三歲正是孩子在心中立下志向與理想的年齡。冼玉清的志向也正是在此時、此處所立。由于,老師陳子褒經常講授後漢氣節和宋元理學。漸漸地,冼玉清在心中默默立下弘揚和傳播的理念。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幼年時的冼玉清與母親

當冼玉清十六七歲時,教育的志向已在心中紮下了根。她發出一段驚世駭俗的肺腑之言:以事業為丈夫,以學校為家庭,以學生為兒女;立志終身從事教育,犧牲個人幸福,為人群謀幸福。很難讓人相信,一個十六歲的女孩能說出這樣一段勵志的話。此時,除了老師陳子褒對學生冼玉清的志向堅信不疑,其他人則認為這隻是年少的冼玉清一時激昂而發。

老師陳子褒鼓勵她說道:同學中聰敏者多,勤勉者少,而勤勉者又往往魯鈍。足下兼而有之,當為社會做工,勿斤斤于文字已也。冼玉清聽後,更堅定了自己的教育志向。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陳子褒

19歲時,冼玉清考入香港聖士女校專攻英文兩年。23歲就讀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并升入大學。此時,冼玉清一邊在大學學習,一邊在附屬中學做文史教員。盡管家庭條件不錯,冼玉清還是選擇半工半讀。1925年,冼玉清被聘為國文系助教,1928年升任講師。但按照當時嶺南大學的制度,助教與講師之間還有“教員”一級,而冼玉清直接跳過了這一級。冼玉清的頭腦确實驚人,靠着當初兩年的英文基礎,居然能在大學裡以英語講授“二十四史”。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嶺南大學

冼玉清被譽為“嶺南數百年來第一女詩人”。她曾說過“詩是人間最美麗的東西,情感是世上最微妙輕靈的東西。”當鄭孝胥看到她的詩集後,愛其隽秀之氣,總批其詩集“古體詩時有隽筆”。陳寅恪之父,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陳三立喜其詩作自然真切,給予極高評價:“澹雅疏朗,秀骨亭亭,不假雕飾,自饒機趣。”文壇狂人柳亞子對冼玉清的才華更是欣賞不已,贊其“才高詠絮簪花外,名轶搓脂滴粉群。珍重女權新史豔,書城藝海共論勳。”在嶺南文化界,冼玉清憑借詩作就可占有一席之地,但她的才華絕不僅僅局限于詩作,對繪畫、文史考證、金石考證、金石鑒賞、收藏都極其精通。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柳亞子

人人都知冼玉清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才女,也都知道她出生富裕家庭,但不知為何她那樣的小氣甚至吝啬。上大學時,她半工半讀,幾乎不用家裡的錢。同僚讓她請客吃飯,一頓飯不會超過5角錢。送人的禮物也隻是選擇隻有幾角錢的花生米。不僅對别人就是對自己,在經濟上,冼玉清也相當苛刻。她的一件棉旗袍居然穿了二十多年。在衣食住行上,她是分角必争,精打細算。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穿得樸素,吃得簡單,但也有慷慨大方的時候。自己的學生冼星海要去法國留學,卻因經濟拮據苦惱不已。冼玉清知道後,一次性拿出500元交給冼星海。冼星海對這位恩師終生難忘。當時,500元可是一筆令人眼饞的巨款。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冼星海

冼玉清對自己十六歲立下的志向從未有過絲毫動搖。一位相當有名的教授曾追求過她,她曾賦詩笑談此事,其中兩句是“香餌自投魚自遠,笑她終日舉杆忙”,話說得非常決絕。事後,她再次解釋“自己以為一家室家,則家庭兒女瑣務,總不免分心。想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好教師,難免失良母賢妻之職;想做賢妻良母,就不免失教師之職,二者不可兼得,是以十六七歲我就決意獨身不嫁。”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年過半百的冼玉清

冼玉清的學識與風範注定了能與她惺惺相惜的人并不多。“史學二陳”陳寅恪與陳垣是其中兩位。當年,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讀到冼玉清的《碧琅館詩集》後,不僅給予很高的評價,還為冼玉清書齋題寫了匾額。冼玉清将這塊匾額視為畢生珍藏。不論搬遷到何處,都會将此匾懸挂于房間的正中。陳三立對冼玉清的高度評價,也讓陳寅恪對冼玉清刮目相看。冼玉清曾創出“以詩紀史”之法,陳寅恪更進一步提出“以詩證史”。兩者之間有着共通之處。當陳寅恪仔細看了冼玉清送他的《流離百詠》後,評價道“大作不獨文字優美,且為最佳之史料,他日有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者,必有所資。”在陳寅恪眼裡,冼玉清的著作不僅展現在文學價值上,還有對史學的貢獻。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陳寅恪

在朋友陷入困境需要幫助時,冼玉清毫不吝啬。1942年,日本侵占香港,此時陳寅恪正在香港大學任教,由于學校停課,食物短缺,一家人陷入困頓。此時,同樣被困在香港的冼玉清,托人給陳寅恪送去價值四十港元的“軍票”,用以救急。雖然,陳寅恪最終沒用,但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一直記在心裡。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日軍占領香港

冼玉清不僅被陳寅恪視為知己,與陳垣也有很深的交情。“史學二陳”陳寅恪與陳垣一直關系不錯。不論學識與人品兩人都惺惺相惜。然而,解放後,陳垣被邀請擔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而陳寅恪沒有選擇北上,選擇留在嶺大繼續教書。從此,“史學二陳”變成“南北二陳”。南北相隔,兩人聯系漸少。作為二人的好友,冼玉清經常傳達彼此的狀況。她不希望好友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影響了彼此之間的私誼。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陳垣

冼玉清的朋友并不多,但對每一位朋友,她都會真心對待。在學生眼中,她是和善、熱情、平易、親切的“冼子”(冼玉清在嶺南大學被尊稱為“冼子”,“子”即為“先生”)。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梁羽生既是冼玉清的學生,也是她的忘年交。對于學生冼星海,冼玉清不僅資助500元使其成功留學,而在冼星海進入嶺南大學附中時已受到冼玉清的關注。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冼玉清攝于南大文物館

1922年初春,冼玉清還在嶺南大學附中教授國文課和曆史課。開學兩個月,她便發現班上有一個學生總是“目不旁顧,耳不旁聽”。這讓冼玉清對這個學生特别地關注。一天,冼玉清讓學生們各自定題,填一首《如夢令》。一個星期後,她在衆多卷子中看到題目為《吞恩兒》的詞。

詞是這樣填的:試問春歸何處?勾指柳悄殘雨。往事那堪題,盡在遊絲飛絮。無語!無話!乳燕雙雙休去。冼玉清看到卷子上的名字——冼星海,讀了這首詞,卻讓她既興奮又感動。她将這首詞推薦到嶺南大學校刊《南大思潮》上發表。這也成了冼星海舊詩詞作品的處女作。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嶺南大學師生

1952年,全國大學掀起合并潮,嶺南大學并入中山大學。冼玉清成為中大中文系教授。誰知,兩年後的1954年,中山大學要求冼玉清退休。原因是,她被人檢舉經常往返香港送情報,并要求她寫“坦白書”。她将自己的委屈向好友陳寅恪哭訴“人心之涼薄”。然而,事實的真相是,父親為冼玉清留下一筆遺産,每月可定期到香港銀行簽收利息。當時,冼玉清的解釋注定是無效的,一個月内匆匆辦理了退休手續。

嶺南第一才女:請客不超5角錢,一件旗袍穿20年,臨終前捐贈200萬

1965年,攝于廣州市惡性良性腫瘤醫院

1965年10月,冼玉清因病撒手人寰,享年70歲。在治病期間,冼玉清先後通過書信與遺囑的方式,将包括現金近50萬港元,股票價值150萬港元全部捐給政府,并鄭重說明“此事隻系圈内人知道便了,切不可宣傳,更不可嘉獎”。如今,冼玉清這個名字已很少為外人知曉,很多人都不太知道這位曾以才女著稱的女教授,隻是在學術界的少部分人中還殘留有關于她的一些記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