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被深深掩埋在地層裡的物件,是先人智慧的象征;田間耕壟,是在編織文明的脈絡。而當先民們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熟練地耕田、種稻時,甯波的“微笑”便從此綻放。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史前稻作的秘密

施岙遺址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餘姚範圍内已經發掘出多處遠古遺址,如河姆渡遺址、鲻山遺址、鲞架山遺址、田螺山遺址等,說明甯波先民很早就開始在這裡聚居,從中可以窺得關于當初人類生存環境、社會生産等各方面的些許資訊。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2020年下半年,考古發掘又有了許多新的成果。發掘過程中發現了三個不同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有意思的是,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一隻獨木舟,殘損嚴重,廢棄後用來鋪墊田埂用——這是甯波發現的最早的獨木舟。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考古專家介紹,古稻田發現為長江中下遊史前社會形态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線索,但未解之謎的核心之一,是糧食的去向。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糧食去哪兒了呢?如果糧食産量大的話,那麼可以供應的人口就會比較多,同期會有人類聚落。”專家也有一些猜測還未證明,“水稻除了供應當地人,是否會運到其它地方?會不會當時有一個城邦或者中心聚落,他們隻是把産糧區安排在這裡?稻田和運輸目的地的距離、運輸方法、運輸路線等,都是可以深入研究的。”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2021年12月,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入選了中國國家文物局釋出的2021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2022年2月8日,施岙遺址成功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未來,出土的考古成果、文物也會和大家在博物館見面。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雙鳥朝陽”的神秘

河姆渡遺址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浙東大地有着極為古老漫長的曆史。1973年發現的河姆渡遺址,以豐富的栽培稻作農業、成熟的幹欄式木建構築、獨特的夾炭陶器和精美的象牙雕刻藝術品聞名于世。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因遠古甯紹平原面臨大海、潮濕多雨、河道縱橫、水災頻發,河姆渡人擡高木屋高度,造下層置空的幹欄式木建築、搭橋、鑿獨木舟、捕魚,甚至捕獲大型海洋魚類,遠洋至渤海灣。他們在陶器制作方面,釜、罐、缽、碗、盆、豆等器物形制豐富,有着獨特的審美。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他們還馴服了野稻,享受豐收的喜悅。他們用骨制作樂器、飾品,崇拜着原始的信仰。“雙鳥朝陽紋”是河姆渡文化遺址标志性圖案,刻在一片半月形的殘缺象牙片上。它是原始河姆渡先民對于太陽的崇拜,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鳳凰”形象。龍與鳳凰,是中華文明主要的兩種圖騰崇拜。

發掘原址之上,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正靜待世人前往一窺原始文明的神秘。除文物陳列展廳外,還有以遺址考古發掘場複原和四棟“幹欄式”建築再現為主體内容的遺址公園。置身博物館裡,耳邊仿佛傳來河姆渡人用那骨哨吹奏的悠長的曲調,在向你娓娓道來那段簡單、樸素的時光。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八千年前的“海鮮盛宴”

井頭山遺址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井頭山遺址的發現讓人類在甯波居住的曆史提早千年之久。遺址在井頭山南麓,它的發現填補了浙江此前尚未發現過貝丘遺址的空白。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左右滑動檢視出土文物

發掘出的史前貝殼有成千上萬筐,許多依然很完整。蚶、牡蛎、蛤等都是菜市場常見的模樣,也就個頭略大些。8000年的時光裡,地理環境有所變遷,人們的生活習性有所改善,甯波人愛吃海鮮的習性倒好像從來沒變過。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考古專家推測,那時候生活在井頭山遺址一帶的人數規模非常小,不需要進行養殖也基本能滿足日常所需。除了捕撈,他們還打獵,吃鹿肉。遺址中還發現了早期稻作遺存。從出土的少量炭化米、稻谷殼、水稻小穗軸中可以推測當時的先民已經開始種植、進食大米。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生産、打獵和加工食物,離不開各類工具。井頭山遺址出土的有許多石器工具,如斧、錘、锛等;有骨器,形如錐、鳔、鑿、針、匙、珠等;有加工程度不一的木器,如斧柄、船槳、雙尖頭木棍、無尖頭木棍等;有蘆葦(芒草)編織物,如席子、籃子、筐子、背簍等;有打磨過的貝器,邊緣薄而利,色彩斑斓;還有形狀各異的陶器,如釜、圈足盤、缽、敞口盆、小杯等。當它們一一陳列在案,叫人不禁因好奇而探究起用途來。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考古專家介紹,目前來看,先民吃海鮮的方法是水煮,但尚不能确定放不放鹽。時至今日,阿拉甯波人對于吃海鮮,講究的不就是“原汁原味”“透骨新鮮”嗎?對海鮮食材來講,清蒸、白灼是最為普遍的做法,要是把源頭算到井頭山,那實在是曆久彌堅的傳承了。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遠古的微笑

魚山·烏龜山遺址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魚山·烏龜山遺址位于鎮海區九龍湖鎮,兩處相距僅300米左右,距離著名的河姆渡遺址大約20公裡。從魚山遺址兩期考古發掘情況來看,可将其大體分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商周和唐宋四大階段;從烏龜山遺址試掘情況來看,該遺址地層堆積可分為十層三段,時代由早到晚分别相當于河姆渡文化三期、四期與良渚文化時期,其繁盛時期最早可以上溯至距今6500年左右。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魚山·烏龜山遺址發掘出的史前至唐宋時期各種遺迹現象近300處,出土重要文物标本600餘件,以及陶、瓷器标本近萬片。不同質地的史前時期文物的出土,都表明了新石器時代浙東地區的發達程度。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魚山、烏龜山遺址既是迄今發現的距離現在海岸線較近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之一,也是甯紹地區近年來新發現的包含有良渚文化遺存的重要史前遺址之一。在魚山遺址出土的人面紋陶器耳,形象稚拙可愛,紋路宛如先民生動的笑臉,有考古專家稱其為“甯波的微笑”。在遙遠的史前時代,我們的先民已經有了樂觀開朗、自強不息的性格特質。而正是這樣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甯波人直面挑戰,奮勇前行。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遙遠的茶香

田螺山遺址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田螺山遺址位于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村口,因當地一家工廠打井時被發現。田螺山遺址分為6個文化層,可以分為 3 個階段,距今年代約為5500——7000年。田螺山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環境儲存最好、地下遺存相對完整的一處史前村落遺址。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經發掘,考古專家們發現了多層次的木構寨牆、幹欄式建築、木橋、古水稻田、密集的食物儲藏坑和零星墓葬等遺迹。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2000多件器物,以及大量的動植物遺存。其中龜形陶盉拓片、田螺山象紋雕木闆的造型獨特,紋飾精細,看得出河姆渡先民們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田螺山遺址整個聚落存在由多個家族組成的氏族公社組織。在遠古時期河姆渡先民就有了擇地而居,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理念。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遺址還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屬樹根,被認定為山茶屬茶種植物的遺存。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考古發現最早的人工種植茶樹的遺存。該發現把中國境内開始種植茶樹的曆史從距今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遙遠的遠古時代,生活在甯波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已經開始種植茶樹,或許在那時就已經有人使用陶器來煮茶飲用或食用。茶為國飲,中國是茶樹原産地和茶文化發源地,甯波人飲茶風尚的盛行良有以也。

【時間軸上的甯波】遠古的稻香、史前的微笑……作為甯波人一定要曉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