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世界走向的24個帝國》
[英] 凱瑟琳·馬什 編著
譚皓 王卓然 譯
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
本書從建立于公元前2334年的世界首個帝國——阿卡德帝國開始,以時間和空間布局,曆數了影響世界走向的24個帝國的興衰史。我們會探索鐵器時代擁有中東最強大軍隊的亞述帝國;會領略首次征服新大陸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風采,會看到曾主宰地中海世界的羅馬帝國;還将考證推動伊斯蘭教黃金時代的是哪個帝國。我們将前往中美洲,與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近距離接觸;也會看到冰雪覆寫的土地上,維京戰士締造的北海帝國。戰争與和平、崛起與衰敗,諸多帝國強盛的秘密、衰亡的症結,在本書中都有生動詳盡的呈現。
精彩書摘:
世界首個帝國的壯麗崛起與迅速衰落
斯科特·裡夫斯 / 文
當阿卡德的薩爾貢國王率領5000大軍試圖征服蘇美爾人的烏魯克城時,他面對的是當時世界最大、人口十倍于己方軍隊的城市。然而,此刻将成為世界曆史上的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此時阿卡德與蘇美爾兩大王國間的力量平衡發生了轉移,薩爾貢國王不僅奪取了蘇美爾的34座城市,而且俘虜了烏魯克國王盧加爾紮克西。通過征服鄰國,薩爾貢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國家,并成為世界首個帝國,位置大體在今天的伊拉克。
國王薩爾貢的崛起是驚人的。他最初擔任基什國王的斟酒人,後來被任命為園丁。園丁肩負清理灌溉這一重要職責,需要確定農作物在炎熱的美索不達米亞生長。這個工作使薩爾貢接觸到一支紀律嚴明的勞工隊伍——随後成為其軍隊的基礎,最終助其在公元前2334年奪取了王位。
薩爾貢此時已成為美索不達米亞數個王國的統治者之一,但他還有更大的野心。随後,他不僅征服了南方的蘇美爾地區,而且通過發動一系列戰争兼并了鄰國的土地。至此,他的勢力範圍西至叙利亞和迦南,到達地中海,甚至可能跨越水域到達塞普勒斯;東至埃蘭人的城市及現在的伊朗領地;北至安納托利亞山脈(現在的土耳其);南至馬幹(現在的阿曼)。
起初,阿卡德帝國的軍隊并沒有輕易接受薩爾貢的指揮。埃蘭和亞述爆發了叛亂,但帝國軍隊嚴酷地鎮壓了所有反對派,并任命忠誠的阿卡德政府官員管理被征服者。
薩爾貢能夠建立并始終維持對廣闊國土的控制,得益于他的長壽——在位56年之久。在他的繼任者的上司下,阿卡德帝國繼續發展壯大。
國家在長期在位的君主去世後,大多發生動蕩。不過,薩爾貢的兩個兒子瑞穆什和瑪尼什圖舒鎮壓了諸多叛亂。實際上,相比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瑞穆什和瑪尼什圖舒更多受到來自國家内部的威脅——因為最終他們都因宮廷政變被朝臣暗殺。
當瑪尼什圖舒的兒子納拉姆辛在公元前2254年繼承王位時,阿卡德帝國再次制定了征服戰略。叙利亞王國的埃布拉和阿瑪奴姆相繼落入新國王納拉姆辛之手,他的軍隊繼續冒險深入安納托利亞,迎戰赫梯人。納拉姆辛在位36年,締造了帝國的鼎盛時期,同時也迎來了以征服為主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阿卡德帝國無情地征服了所有的反對勢力,但同時也試圖同化被征服者
阿卡德帝國不僅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有繁榮的經濟,盡管它幾乎完全依賴于農業。兩條肥沃的土地帶讓阿卡德帝國成為該地區的天然糧倉:一條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依靠雨水灌溉;另一條在南部,依靠運河維持生産。糧食和油田由國家定量控制并用标準化的容器配置設定。是以,當一個産糧區出現短缺時,另一個則可予以補充。
交稅的方式是多樣的。農民不僅可将農産品上交國家,也可參與修建公共工程——比如修建城牆和寺廟,或在秋天對灌溉溝渠進行大清理。
牧民可以在運河附近放牧綿羊和山羊,但必須上繳羊毛、肉、牛奶和奶酪作為稅金。
阿卡德帝國雖然有豐富的糧食,但缺乏其他資源,尤其是金屬、木材和石料。阿卡德侵略其他國家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獲得可靠的資源供應。比如安納托利亞的金牛座山脈有銀礦,馬幹(今阿曼)有銅礦,阿富汗有青金石,黎巴嫩有木材。
為了確定家族牢牢掌控王位,阿卡德國王們通過任命家族成員來控制國家。他們把自己的兒子任命為各州的長官,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其他帝國的統治者。薩爾貢和納拉姆辛的兩個女兒也被任命為進階女祭司,這意味着他們家族的權力已向南滲透至烏爾的蘇美爾神廟。
阿卡德人還試圖同化被征服國家,進而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阿卡德語成為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語言,盡管許多人會說兩種語言,且更習慣說蘇美爾語。帝國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支援郵政服務的公路網實作。黏土信封的外面封着刻有阿卡德文字的泥闆,信封上标有收信人的姓名和位址,并蓋上發信人的印章,隻有指定的收信人才能拆開信封,看到裡面的内容。美索不達米亞采用一種特殊的月曆——每一個年份都是根據國王所做的某件事命名的。
然而,我們并不太了解阿卡德首都。阿卡德的位置仍然籠罩在神秘面紗之下。“阿卡德”這個名字并非來自阿卡德語,這表明這座城市在薩爾貢和他的帝國崛起之前就已經存在。阿卡德首都最有可能的地點是在底格裡斯河上,在現在的薩馬拉和巴格達之間的某個地方,這個區域仍有80餘英裡有待探索。
無論納拉姆辛的宮殿位于何處,他的權力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他不僅自封為“四方之王”,而且被提升到神的地位,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廟宇。将國家的統治者神化并不鮮見——數世紀前統治烏爾克的吉爾伽美什便早已如此——但這是首次将國王直接視作神。然而,一篇名為《阿加德的詛咒》的古籍講述了一個國王(後世認為就是納拉姆辛)因為神化和拆毀尼普的恩利爾神廟而激怒了衆神。
在阿卡德帝國統治500年後,巴比倫的漢谟拉比控制了該地區
不管是否受到神的懲罰,納拉姆辛去世僅64年後,阿卡德帝國便轟然倒塌。納拉姆辛的兒子沙爾·卡利·沙利面臨來自蘇美爾地區的古蒂人持續不斷的襲擊。這個遊牧民族生活在紮格羅斯山脈,他們堅持對阿卡德人進行遊擊戰,是以阿卡德的軍隊無法占領他們的城市和土地。由于身陷與這種新型敵人的長期戰争,國家的經濟實力逐漸遭到削弱。高稅收被用來支付與古蒂人之間的軍事行動,導緻帝國其他地區的動蕩和叛亂。
當沙爾·卡利·沙利在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死去後,阿卡德帝國及其首都周圍陷入一片混亂,帝國内部因王位之争發生了長達三年的戰争。杜杜最終赢得内戰。之後他的兒子舒·圖魯勒繼承了王位。然而,兩位國王都沒有能力扭轉阿卡德帝國的頹勢,最終還是古蒂人赢得了勝利。
曾經偉大的帝國突然崩潰的一個原因是帝國完全依賴于個人上司。薩爾貢和納拉姆辛或許有能力建立并統治廣闊的領土,但其他繼承者卻未必如此。然而,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原因:阿卡德帝國的最後幾年,國家正好由于降雨量減少而長期處于幹旱狀态。
考古證據表明,幾個蘇美爾城市在阿卡德晚期遭到遺棄。在叙利亞的泰爾雷蘭進行的挖掘顯示,經濟繁榮時期人們建造了大量城牆和寺廟,但不久之後,這座擁有2.8萬人口的城市便再無人類活動的蹤迹。土壤樣品表明,細沙覆寫了地面,且沒有通常存在于肥沃土壤中的蚯蚓活動的痕迹。同一時期,附近的泰爾布拉克城市的規模也縮小了75%。
如果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生類似的事件,阿卡德帝國的經濟就會直線下降。首先,農業産量會大幅下降;其次,人們會為了尋找可靠的水源而離開城市;最後,貿易也會崩潰。是以,國王将沒有能力對一個龐大帝國進行集中控制,人們對阿卡德的忠誠也會如朝露般迅速蒸發。
無論阿卡德帝國轟然崩塌的原因為何,它仍然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帝國,在帝國史上是一個簡短但具有曆史意義的裡程碑。這段曆史使薩爾貢國王成為後來包括奧古斯都和成吉思汗在内的傑出帝王的祖先——對于一位前皇家斟酒人來說,其成就已值得稱道。
作者:斯科特·裡夫斯
編輯:周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