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神品 | 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清代笪重光小楷《嘉州集》,笪重光的小楷書傳世極少,是以此冊尤顯珍貴。

笪重光(1623年-1692年),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岡掃葉道人,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傳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蘇丹徒句容東荊(今江蘇句容白兔鎮茅莊村)人(一作江蘇丹徒人),清朝著名書畫家。

笪重光生活的時代,正是董書最盛之期,由于他在書法上并不随順時流而能逸出董書風氣,并且過早地退出了政治舞台而隐居鄉裡,是以他的書法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一直到了清代中期,他的同鄉王文治才對他的書法推崇備至,且推論其書不遺餘力,其《快雨堂題跋·笪江上尺牍》雲:

吾鄉笪江上先生書格超妙,小字尤佳。蓋先生自解組後隐居句曲山中,讀丹書、學導引、遊神于塵滓之外,故所作書飄然有淩雲之氣。國朝善書之家如先生者未可數觏見也。

國初善書之家如華亭沈繹堂、慈溪姜西溟皆能胎乳古人。

笪重光書擺脫時徑,至于披露天真,俾字裡行間飄飄然有淩雲之意,則吾鄉之笪江上先生所獨也。

直欲置其書于沈繹堂(荃)、姜西溟(宸英)之上,而為清初書法之冠。這裡雖然難免“于鄉先輩不能無私”,但包世臣在其所撰《藝舟雙楫·國朝書品》中将笪重光行書置“能品下”第三名(在笪重光前者為神品、妙品上一人鄧石如;妙品下二人劉墉小真書、姚鼐行草書;能品上七人釋邱山真及行書、宋珏分及榜書、傅山草書、姜宸英行書、鄧石如草書、劉墉榜書、黃乙生行榜書;能品下二十三人王铎草書、周亮工草書等),可謂評價極高。

關于笪重光書法之取徑,王文治在《快雨堂題跋·笪江上尺牍》雲:

笪重光書法,江上書上至章草,下至蘇米,靡所不習,恨不能确然指其得筆之淵源。然其遊絲袅空、蕭然自得之處,無所秉承不能獨造也。

一日偶臨嵇叔夜《絕交書》,恍然大悟曰:此吾鄉江上先生之書之所自出也。自此以後,凡見笪書無一點一畫不了然其來處矣。

趙鷗波雲:“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學之便可名世。”真甘苦之言欤?

笪重光書法魏晉,特别是嵇叔夜,正和他的性格相契。其詩曰:“野水橋邊舊業存,數間茅屋向乾坤。太平一半深山得,何必承明始是恩。”詩的意境和用典都出自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長信秋詞》,表現出一種灑脫不羁的氣質和歸隐山林的志趣,是其人、其詩、其書完滿合一的展現。是以王文治評其書“無纖毫塵滓氣也”,正是其高出衆人之處,也是别人所難到處。

笪重光著有《書筏》《畫筌》二書傳世。其論書曰“匡廓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勻稱”,是中國古代自孔子以來儒家“和”的思想在美學中的充分展現,說其“皆由甘苦中流出”也并非虛譽。

笪重光小楷《嘉州集》一冊,錄五言律二十四首。《嘉州集》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詩集,通行本作《岑嘉州集》。岑參官嘉州刺史,是以得名。

此冊共十開,每開長二十一點五厘米,寬十二厘米,唯獨第十開略窄(長二十一點五厘米,寬八厘米)。又冊中詩題與詩往往分布前後兩頁(凡四處),一處則詩中分為兩頁,疑此作原為一小手卷,後割裱成冊。冊前有王文治題署,曰“江上先生真迹,松下清齋鑒藏,文治”,钤“王氏禹卿”朱文印,彌足珍貴。

王文治《快雨堂題跋·笪江上書江冷閣集序》稱笪重光“小楷法度尤嚴,純以唐法運魏晉超妙之緻……以《曹娥》仰追《宣示》,乎登鐘傅之堂矣。”

觀此冊字形寬展,捺畫閑閑逸出,頗見雅意,亦合于“氣之舒展在撇捺”。此冊前後共钤笪重光印十一枚,冊尾钤“笪”“笪重光印”諸印以代款字,亦頗具一格。

清·笪重光《書筏》雲:

橫畫之發筆仰,豎畫之發筆俯,撇之發筆重,捺之發筆輕,折之發筆頓,裹之發筆圓,點之發筆挫,鈎之發筆利,一呼之發筆露,一應之發筆藏,分布之發筆寬,結構之發筆緊。

橫不能平,豎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終不能工;分布不工,規矩終不能圓備;規矩有虧,難雲法書矣。

清代笪重光小楷《嘉州集》超清欣賞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神品|罕見:淡墨探花王文治盛贊其書,飄然有淩雲之氣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