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沿進展|局限性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雙免鞏固治療

作者:醫脈通惡性良性腫瘤科
前沿進展|局限性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雙免鞏固治療

前言

局限期小細胞肺癌(LD-SCLC)目前标準治療模式為同步放化療後進行預防性顱腦照射(PCI),其5年總生存(OS)率僅為25%-33%。STIMULI試驗是一項1:1的随機II期試驗,旨在證明LS-SCLC放化療及PCI後雙免鞏固治療對比單純觀察的優勢。近期,該研究結果在Annals of Oncology上發表。

研究背景

SCLC約占所有肺癌類型的15%左右,是肺癌中侵襲性較高的亞型。其惡性程度高,疾病進展快,早期就會出現遠處轉移,約70%-75%的患者診斷時已為廣泛期(ED),僅25%-30%的患者為LD。LD-SCLC的生存結果較差,中位OS僅為16-24個月,5年OS率隻有25%-3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已被證明對SCLC患者有臨床獲益。有研究表明,在ED-SCLC中,程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或度伐利尤單抗聯合依托泊苷和鉑類化療,可改善初治患者的生存。

CheckMate-032研究是一項随機、開放标簽的I/II期臨床試驗,評估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或聯合伊匹木單抗治療經治晚期實體瘤。在147例ED-SCLC經治晚期實體瘤患者的隊列中,觀察到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的客觀緩解率(ORR)為21.9%,疾病控制率為16.7%,中位OS為4.7個月,而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則分别為11.6%、17%和5.7月。這些結果驅動CheckMate-451和II期STIMULI研究(NCT02046733)分别探索雙免鞏固治療在ED-SCLC和LD-SCLC中的作用。STIMULI研究結果如下。

子宮内膜癌

研究納入I-IIIB期LD-SCLC成人患者,ECOG評分為0或1。既往接受過抗惡性良性腫瘤系統治療(除外單周期化療)和胸部放療的患者排除。患者入組後,滿足如下條件才可進入随機分組:(i)四周期化療,(ii)至少85%的計劃靶體積(PTV)胸部放療和PCI,和(iii)疾病未進展(根據放射學惡性良性腫瘤評估)。

入組患者接受标準的鉑類化療(四周期,順鉑25mg/m2,靜脈注射[i.v.],第1-3天或75mg/m2,第1天,或卡鉑,AUC 5-6,根據Calvert公式,第1天i.v.),聯合依托泊苷,100mg/m2i.v.,第1-3天,每3周一次。同步胸部放療(45Gy,每天兩次,30天,每次1.5Gy,或56Gy,每天一次,28天,每次2Gy)可以在第一或二周期化療結束後進行。PCI(25Gy,分10次)在第四周期化療的第8至15天之間進行。

在完成放化療和PCI後,疾病未進展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機納入試驗組或觀察組。納武利尤單抗的治療劑量為1mg/kg,i.v.,每3周一次;伊匹木單抗的治療劑量為3mg/kg,i.v.,每3周一次;試驗組4周期雙藥治療後,以納武利尤單抗(240mg,i.v.,每2周一次)鞏固治療,治療上限為12周期(圖1)。

前沿進展|局限性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雙免鞏固治療

圖1. 試驗設計和流程圖

研究結果

從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共222例患者入組。其中,完成放化療和PCI後沒有進展的LD-SCLC患者153例(試驗組78例和觀察組75例)接受随機化,其年齡中位數為62歲,60.1%男性,目前/既往吸煙者為34.0%/65.4%,ECOG評分1為66.0%。

無進展生存期(PFS)

在資料截止時,82例患者(53.6%)出現疾病進展(PD)或死亡(試驗組40例患者[51.3%],觀察組42例患者[56.0%])。試驗組的中位PFS為10.7個月(95%CI:7.0-無法評估[NE]),觀察組為14.5個月(95%CI:8.2-NE),兩組無顯著差異(HR=1.02;95%CI:0.66-1.58;P=0.93)。随訪12個月時,試驗組的PFS率為48.1%(95%CI:36.1%-59.0%),觀察組為52.8%(95%CI:40.9%-63.5%),而24個月時,這一趨勢被逆轉,兩組PFS率分别為43.2%(30.9%-55.0%)和40.3%(28.3%-51.9%)(圖2)。

前沿進展|局限性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雙免鞏固治療

圖2. PFS(意向治療分析(ITT)隊列)

OS

中位随訪時間為35.0個月(IQR:25.5-48.1),77例患者仍在随訪中。試驗組的中位OS未達到(NR)(95%CI:24.1個月-NE),而觀察組為32.1個月(95%CI:26.1-NE)。總共觀察到71例死亡(46.4%)(試驗組34例和觀察組37例)。試驗組OS未見明顯延長(HR=0.95;95%CI:0.59-1.52;P=0.82)。試驗組和觀察組24個月的OS率分别為62.9%(95%CI:50.9%-72.7%)和66.4%(95%CI:54.4%-75.9%)。

前沿進展|局限性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雙免鞏固治療

圖3. OS(ITT隊列)

ORR

在153例随機患者中,20例患者在放化療後已達到完全緩解(CR)(試驗組9例,觀察組11例)。試驗組的ORR為38%(95%CI:26%-50%;26例患者),觀察組為47%(95%CI:34%-60%;30例患者),而兩組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NR,試驗組和觀察組的12個月DoR率分别為和73.2%(95%CI:53.4%-86.0%)和63.0%(95%CI:40.5-79.0%)。兩組之間沒有觀察到ORR的顯著差異。

安全性

試驗組和觀察組分别有98.7%和86.7%的患者出現了不良事件(AE)(不考慮與治療的關系),試驗組中96.2%的患者發生了至少一次治療相關的AE。在試驗組中,3級及以上AE的發生率為61.5%(51.3%為與治療相關AE),觀察組為25.3%。試驗組中超過一半(55.1%)的患者因為AEs導緻治療中止。4例(5.1%)患者發生治療相關死亡(腸梗阻1例,肺部感染1例和肺炎2例),而觀察組也出現1例患者(1.3%)死亡(死亡原因不明)。最常見的AEs為疲勞(38.6%)和厭食症(24.2%)。

研究結論

在使用帕博利珠單抗或納武利尤單抗的後線治療中,無論是否使用伊匹木單抗,都能觀察到臨床活性。相比之下,作為一線化療後的鞏固治療或二線治療,納武利尤單抗聯合或不聯合伊匹木單抗,并沒有顯示出比既定标準治療更多的臨床獲益。對于LD-SCLC患者,放化療後接受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雙免疫鞏固治療,并未改善患者的PFS與OS,可能是由于治療時間較短導緻的。

參考文獻:

Peters, S., Pujol, J. L., Dafni, U., Dómine, M., Popat, S., Reck, M., Andrade, J., Becker, A., Moro-Sibilot, D., Curioni-Fontecedro, A., Molinier, O., Nackaerts, K., Insa Mollá, A., Gervais, R., López Vivanco, G., Madelaine, J., Mazieres, J., Faehling, M., Griesinger, F., Majem, M., … ETOP/IFCT 4-12 STIMULI Collaborators (2022). Consolidation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versus observation in limited-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sed phase II ETOP/IFCT 4-12 STIMULI trial. Annals of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33(1), 67–79.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1.09.0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