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沖刺階段 單霁翔:申遺過程也是保護的過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正在推進中,2月8日,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教授呂舟,北京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主任關戰修等嘉賓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直播間,和觀衆們一起“走近”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沖刺階段 單霁翔:申遺過程也是保護的過程

單霁翔(右一)、呂舟(中)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直播間。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單霁翔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過程同時也是保護中軸線的過程。呂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經進入沖刺階段。

中軸線申遺 其保護狀況非常重要

單霁翔和呂舟為觀衆講述了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背後的故事和重要意義。單霁翔表示,中軸線不是簡單的過去的物質遺存,而是中國傳統都城規劃觀念的不斷延續,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城市建設,是以北京中軸線也是一處活态遺産。

呂舟表示,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核心的目标不僅僅是要讓北京中軸線的價值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申遺來促進整個北京老城的保護,促進城市管理水準的提升,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中軸線充滿着古都神韻,但不可忽略的問題是,中軸線上的部分建築因為年代久遠而沒有了昔日華麗的外觀。對此,單霁翔認為,中軸線申遺的過程同時也是保護中軸線的過程,這将推動公衆更加了解中軸線的曆史價值。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沖刺階段 單霁翔:申遺過程也是保護的過程

2月6日,從北京景山公園萬春亭俯瞰京城,中軸線美景清晰可見、盡收眼底。圖/IC photo

單霁翔舉例說,多年前故宮筒子河污水橫流,北京市經過幾年整治,終于迎來筒子河如今的碧波蕩漾。此外,天壇公園恢複大面積綠地、北京市少年宮搬離壽皇殿……北京市圍繞中軸線申遺做出了極大努力,中軸線上的一些建築元素得到糾正。“如今,大運河回來了,有接近 480米的運河水系在中軸線的範圍内,這些在過去都是難以想象的。” 單霁翔說。

對此,呂舟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表示要完成中軸線申遺,其保護狀況至關重要。是以近年來,北京市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中軸線在申遺程序中有非常關鍵的一環,那就是相關建築的維修以及環境整治是否完成,這些工作都需要去推進。我們希望最終通過申遺工作把這些方面都做好,確定萬無一失。”

中軸線将更好地呈現中華文明曆史脈絡

單霁翔介紹,中軸線上已經有故宮、天壇、大運河三處世界文化遺産,但它們隻是壯美中軸線的一部分,中軸線上還有很多文物古迹、文化景觀。世界遺産強調真實性和完整性,這三處世界遺産進一步豐富了中軸線的文化價值。呂舟介紹,北京曆史文化資源特别豐富,一共擁有7處世界遺産,如何通過中軸線把中華文明的曆史脈絡更好地呈現出來,這是中軸線申遺的一大意義。

關戰修介紹,依據東方文明的思維方式,北京中軸線應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就好像中醫把人體看成是一個充滿經絡的系統,而不是一組互相獨立的器官一樣。如果把中軸線看作是一條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的文化之龍,從永定門到正陽門的箭樓就是龍頭部分;其中天橋、大栅欄,依然保留了不少當年商品貿易與大衆文化的曆史遺存。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沖刺階段 單霁翔:申遺過程也是保護的過程

關戰修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直播間。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中軸線申遺相關工作正加緊推進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展到什麼程度?呂舟表示,如今已進入申遺的沖刺階段。與此同時,一些與中軸線申遺相關的工作也正在加緊推進。

呂舟介紹,正陽橋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中,這裡是中軸線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城市景觀的重要要素之一。呂舟分析說,根據曆史記載,正陽橋應該還有一部分保留下來,是以自去年進行了考古發掘,并發現了鎮水獸。

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通報了2020年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為了解正陽橋的位置與形制,經國家文物局準許,北京考古發掘出正陽橋東南側的一具鎮水獸。該鎮水獸用泥岩雕刻而成,俯卧在雁翅石條上。頭朝東南,俯向水面一側;尾向西北,略彎曲,身披鱗甲,局部飾祥雲紋。距現狀地表深2.5米,長3米,寬1.4米,高0.48米,應為明代遺存。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沖刺階段 單霁翔:申遺過程也是保護的過程

坐落于北京城中軸線上另一座橋的鎮水獸。圖/IC photo

正因為發現了鎮水獸,呂舟對正陽橋的考古發掘抱有更多期待。他分析說:“我們從原來保留下來的圖紙、記錄分析,正陽橋橋體的大部分應該留存了下來,是以我們繼續發掘,以期能夠發現橋體。”

呂舟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是個讓公衆都能認識中軸線的過程,“到最後我們會發現,中軸線上的每一個構成要素都會有一個标志。中軸線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十幾組、或者二十幾組建築單體的簡單拼湊,它們擁有共同主題和内涵,所有這些都是在申遺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

申遺過程将先進的國際理念帶到了中國

單霁翔介紹,世界遺産公約從誕生至今已有50年時間,其間全世界共評出1154處遺産,可見評審過程非常嚴格。據悉,評審共包含10條技術标準、2條基本标準。根據最新的申報要求,每個國家每年隻能申報一處,中國雖然有極其豐富的遺産資源,每年也隻能挑出一處來申報,可見競争是非常激烈的。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沖刺階段 單霁翔:申遺過程也是保護的過程

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北京鼓樓。圖/IC photo

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國成為全世界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國家。單霁翔介紹,也是從這時起,中國的文物保護理念發生了轉變:由傳統的文物保護走向了對文化遺産的系統性保護;由靜态保護變成活态保護;由隻注重保護古代建築變成保護文化遺産不限年代,近代、當代建築都可以申報世界遺産,中國對近代、當代建築的保護意識顯著增強;由隻注重曆史建築保護轉變為将鄉土建築、傳統民居、工業建築等都納入保護範圍;由對點、面的保護變成對整個文化線路的保護;由隻保護物質要素變成把非物質要素也囊括在内進行保護。單霁翔說:“申遺的過程将先進的國際理念帶到了中國,幫助我們形成了新的文化遺産保護理念。”

中軸線在現代城市規劃中有何重要意義?呂舟表示,中軸線展現的是中國人的秩序觀念,一個城市就是沿中心或中軸線向外擴充的。近幾十年乃至未來,北京的城市發展建設也是大緻以這條線對稱布局,有南北向中軸線以及南北向中軸延長線等。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