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底創維汽車:帶輪子的家電

起底創維汽車:帶輪子的家電

文/樂居财經 嚴明會

新能源汽車界正在湧入更多的新玩家。網際網路、房企跨界造車已不新鮮,家電企業也來湊起了熱鬧。美的、格力在上一輪造車潮中潰敗,另一家老牌家電企業創維也上陣了。

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有一個新穎的觀點,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就是“帶輪子的家電”,創維從家電領域跨界進入汽車,在技術路線上是一個脈絡。在決定造車前,創維已将汽車視為智能家具的一部分。

小米創始人雷軍也發表過類似的言論,他曾将電動汽車描述為“手機加上四個輪子”。從這樣的評價來看,造車似乎并不困難。

2020年4月,開沃新能源汽車釋出“創維汽車”品牌。三個月後,創維汽車旗下首款車型EV6正式上市,主打新能源健康智能SUV。

品牌亮相僅半年,黃宏生就公布了創維汽車的“1333戰略”:過去十年投入100億元;未來再投入300億元;未來十年,創維汽車将實作資本市場連結,打造市值3000億元的資本企業。現年65歲的黃宏生希望自己再奮鬥三十年。

作為一個新品牌,他給創維汽車定下了長遠目标,2030年全球銷量10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目标銷售50萬輛,海外市場目标銷售50萬輛。

布局造車10年

黃宏生的造車想法由來已久。2010年,中國連續第二年跻身全球汽車銷量第一,這讓他看到了汽車市場的巨大空間。當年12月,不滿足于家電業務的他在南京成立了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并收購重組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

2011年1月,開沃新能源着力将重心由傳統中巴轉向新能源汽車,自主研發新能源客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電”核心技術。

2019年,開沃從商用車轉為乘用車,并推出了“天美汽車”品牌,試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然而市場反響平平。2020年,在新能源汽車的風口,開沃獲得了純電動轎車生産資質。

2021年1月,天美汽車有限公司登出。同年3月,創維集團以2800萬元轉讓創維商标給開沃新能源,“天美汽車”正式更名為“創維汽車”。另外,開沃新能源還将永久免費授權創維汽車在其日常業務下某些特定産品中使用的商标。

也就是說,開沃新能源花錢使用了“創維”的名。畢竟相比于“天美”二字,“創維”還是響亮得多。

與大多數造車企業類似,在造車的這幾年間,開沃新能源一直處于虧損狀态。“2011年虧損,2012年虧損,2013年虧損,虧了三年,這5個億差不多都虧完了。”但對新能源汽車來說,5億元的投資并不為多,行業普遍認為200億是個門檻。

“大巴車5個億就做到了,乘用車要50個億,還就一款車,因為研發要20個億,生産線大概要30個億,你還要有推廣,管道,品牌投入。”從黃宏生的言語中可看出,造乘用車花錢的地方很多,他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撐。

“汽車産業隻有上市才能做大做強。”他的造車理想遠大。面臨資金缺口,他希望創維汽車能夠在2021年内申報,2022年争取能夠在科創闆挂牌上市。

新奇“保健”賣點

因前期在新能源客車闆塊獲得了技術積累,天美從品牌釋出到第一款量産車型天美ET5問世,用了不到一年時間。2020年10月,天美ET5正式上市,目前有四款續航車型,低配續航410公裡,高配達到520公裡。

2021年7月,天美汽車ET5更名“創維EV6”正式上市。創維汽車宣稱,EV6擁有業内首創的非接觸式傳感技術,可根據拍照來監測血壓、心率等,檢測使用者的健康狀态,車輛配備了智能腦電波催眠眼罩,通過引入腦機接口技術,能夠測量腦電波及深度睡眠品質。

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湧入市場,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脫穎而出,成為了車企必須考慮的問題。一般來說,造車企業會将自動駕駛和移動互動功能作為賣點。從家電領域跨界到汽車行業的創維另辟蹊徑,選擇了将“保健”作為賣點,并引發了業内質疑。

黃宏生回應争議:“我們一直關注健康,是以提供了一個主動健康管理模式,讓電動車成為第二睡眠空間。”

他對創維汽車滿懷自信,據他透露,自釋出創維汽車後,目前的銷量已經突破了1000台。2021年9月23日,創維汽車宣布,将30輛新能源汽車傳遞德國市場。自2020年11月樣車走出國門後,至今已累計銷往42個國家。

按照黃宏生的産品規劃,創維汽車将在2022年推出CLTC工況續航1000公裡的三廂轎車,到2025年至少推出4款全新車型。并且在未來形成以純電車型為主,混合動力和其他能源動力車型為輔的全動力模式産品矩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