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厚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外陰陰道真菌病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感染後表現為白帶增多,外陰和陰道劇烈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令患者非常痛苦又羞于啟齒。
經常有女性患者有這樣的疑慮:我這個病是不是因為内衣褲和家人、伴侶的襪子一起洗,傳染了家人的腳氣,才得上的?并是以怨天尤人。
那麼,“他”的足癬是“你”陰道真菌病的“罪魁禍首”嗎?還是冤枉地背了“黑鍋”呢?
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真相,看看這兩種常見的真菌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一、外陰陰道真菌病是怎麼得的?
外陰陰道真菌病又名陰道念珠菌病,通常是由于念珠菌在陰道内異常增殖所緻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它的病原菌叫做念珠菌,是除了導緻“腳氣”的皮膚癬菌之外,另一種常見的緻病真菌。
念珠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可寄生在正常人體皮膚、口腔、胃腸道、肛門和陰道黏膜上,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不會導緻疾病,是一種典型的“條件緻病菌”。
其中主要的一種叫做白念珠菌,是最常引起外陰陰道真菌病的念珠菌。另外,念珠菌屬還有少數其他緻病菌,如克柔念珠菌、類星形念珠菌、熱帶念珠菌等。
如上所述,念珠菌的緻病性是相對的,此菌正常情況下呈卵圓形,與機體處于共生狀态,稱為“定植”,不引起疾病。
念珠菌感染的來源可以是外源性的,即由接觸外界菌體而受染,比如自醫院環境獲得,但大部分感染屬于内源性感染,也就是原本就存在于自身口咽部、消化道、陰道等處的念珠菌,因内、外環境改變和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從“無害定植”轉為緻病,形态上,也從卵圓形的孢子轉化為絲狀的假菌絲,進而引起症狀,導緻疾病發生。
念珠菌喜好酸性環境,正常情況下與陰道内微生物菌群互相制衡。
在某些情況下,如孕婦、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導緻菌群失調等,陰道中的念珠菌就因激素水準的變化、患者免疫力的下降、以及陰道内微生物制衡因素減弱,而發生過度增殖,引起症狀,導緻疾病發生。
二、“你”的陰道真菌病與“他”的足癬無關
認識到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病因後,我們就能洗刷“陰道真菌病由足癬傳染所緻”的不白之冤了。
我們知道,“腳氣”的病原菌是皮膚癬菌,即便是因為共洗衣物、密切接觸等因素,導緻皮膚癬菌接觸了外陰陰道皮膚,它們也很難在陰道内酸性環境中生存繁殖,是以不會導緻外陰陰道真菌病的發生。
皮膚癬菌可以感染腹股溝的皮膚,導緻“股癬”,因為此處多汗、潮濕,密不透氣,同時皮膚的角質層也為皮膚癬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也就“到此為止”了。
是以,腳氣和陰道真菌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與腳氣患者的密切接觸、衣物共洗,都不會導緻陰道念珠菌病的發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芳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