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革”部的五個漢字:“ 、[革爨]、[革旨]、鞁、鞥”,與上一課一樣,這五個字也都不是現代漢語常用字,甚至“[革爨]”、“[革旨]”兩字在GB字庫中已經不再收錄,是真正的生僻字。五個字的詳情如下:

1、 。讀音有兩個:

(一)bì。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 ,車束也。從革,必聲。”形聲字。本義是限制在車上的皮帶。桂馥《說文義證》:“ ,車束也者。”徐锴《說文系傳》:“車上凡束之處。”這種說法又說是車上用皮革綁紮的地方。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指所紮之處,一種指綁紮之物,并不沖突。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限制在車上的皮帶)

(二)pèi。讀音出自《集韻》。同“辔”。駕禦牲口的缰繩。《切韻·質韻》:“ ,俗用為辔字。”《集韻·至韻》:“辔,《說文》:‘馬辔也。’或作 。”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兵馬俑中辔頭整齊的馬)

“ ”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 的小篆寫法)

2、[革爨]。讀zuān。《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革爨],車衡三束也,曲轅[革贊]縛。直轅 (jú)縛。從革,爨聲。”形聲字。本義是把橫木鑽孔用皮帶捆綁在小車的曲轅上。小車的橫木鑽孔用皮帶束縛,大車的橫木全部用皮帶束縛。徐锴《說文系傳》:“乘車沼為一曲轅,木為衡,又縛軶于上。乘車别鑽孔縛之,大車雙直轅,衡執都縛之而已,不鑽也。”王筠《說文句讀》:“筠案:轅與衡相著,必有鑿枘,恐其脫也,以革縛之。”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革贊]即[革爨]的位置)

[革爨]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革爨]的小篆寫法)

3、[革旨]。讀zhì。《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革旨],蓋杠絲也。從革,旨聲。”形聲字。本義是圍束在蓋杠上使車蓋不前傾的皮繩。徐锴《說文系傳》:“蓋,車蓋也。杠,柄也。絲,其系系也。”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帶車蓋的古車)

[革旨]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革旨]的小篆寫法)

4、鞁。讀音有兩個:

(一)bèi。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鞁,車駕具也。從革,皮聲。”形聲字。本義是鞍辔等馬具的統稱。《玉篇·革部》:“鞁,鞍上被。”《國語·晉語》:“吾兩鞁将絕,吾能止之。”韋昭注:“鞁,[革引]也。”汪遠孫發正:“《說文》:‘鞁,車駕具也。’……鞁之所包者多,[革引]其大者,故理專[革引]之名。韋據《内傳》作[革引],遂以[革引]釋之。”《國語》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車上兩匹馬的肚帶快要斷了,我卻能控制它。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成套的鞍辔)

鞁也可以指把鞍辔等套在馬上。《廣韻·寘韻》:“鞁,裝束鞁馬。”唐代崔涯《嘲李端端》:“覓得黃骝鞁繡鞍,善和坊裡取端端。”《水浒全傳》第十八回:“(宋江)卻自槽上鞁了馬,牽出後門外去。”

(二)bì。讀音出自《玉篇》。皮。《玉篇·皮部》:“鞁,皮也。”《大戴禮記·少間》:“凡草木根鞁傷,則枝葉必偏枯。”

“鞁”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鞁的小篆寫法)

5、鞥。讀ēng。《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辔鞥。從革弇聲。讀若譍。一曰龍頭繞者。”形聲字。本義是馬缰繩,另一義是馬籠頭。“弇”聲,也是聲中有義。弇,蓋也。覆寫、覆合義。馬缰繩是由幾股繩覆合在一起,馬籠頭更是覆寫在馬頭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辔鞥蓋古語,辔亦名鞥也。”桂馥義證:“辔鞥者,《廣韻》:‘鞥,皮裹角也。’”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馬缰繩)

馬缰繩與毛籠頭是相連不可分割的兩部分,是以“鞥”字也指馬籠頭。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馬籠頭)

“鞥”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522課:古時候怎麼稱呼的馬缰繩?

(鞥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522,部分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