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後返崗,遭遇假期綜合征怎麼破?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丨季媛媛

編輯丨徐旭

圖檔來源丨圖蟲

春節後返崗,遭遇假期綜合征怎麼破?

今天(2月7日),春節長假結束了,大家不得不從愉快的假期生活切換到工作狀态,如此也難免會出現短暫的不适應。尤其是工作在電腦旁的白領們,常常會出現頭暈腦脹、雙眼酸痛等症狀。這是因為大家出現了“假期綜合征”,這是情緒上不穩定,加上活動量不夠、生活不規律導緻的情況。

什麼是假期綜合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假期綜合征?

對此,嘉會醫療精神科醫師蔡慧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假期綜合征其實是由于假期内飲食及生活作息與以往不同帶來的身體變化,同時在臨近假期結束時也會産生輕微的心理變化,進而帶來一些外在症狀,一般多見于長假期後,1-2周後會自行消失。

“節假日的大吃大喝同時會帶來腸胃功能紊亂,複工後前幾天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腹瀉、腸胃不舒服等情況。同時,假期裡由于不用上班或上學,很多人會選擇晚睡或熬夜,作息不規律進而導緻上班後精神狀态不佳,疲勞焦慮。另外,對假期的不舍、或者春節結束離開故鄉返工所帶來的心理落差,也會導緻在複工後前幾天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蔡慧中醫師說道。

“作”出來的綜合征

春節,過得“太好”,假期綜合征越是明顯。

每年春節,對于不少年輕人而言,最離不開的就是手機,這成為打發假期的一大“利器”。從春節假期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不少人每天如例行公事一般,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擺弄手機,從早到晚,到深夜、淩晨一兩點,手機不離手的他,秉持着飯可以不吃,遊戲不能不玩的信條度過了整個春節假期。

“不玩手機我幹嘛?” 假期中,面對老家的一切無數年輕人總是提不上勁。每當有親戚上門,說不上兩句就覺得異常尴尬,在不過一兩分鐘的寒暄之後,隻能以擺弄手機來假裝自己繁忙而躲避這些無謂的交流。對年輕人而言,這個假期多少有些難熬,幸好,有手機。

但,這樣的情況,多少有些“病态”。中國心理學會軍事心理學專委會青年委員、央視特邀心理嘉賓圖南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全世界許多人都有上述同樣的感受,而這更被稱為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或no mobile phone phobia),指因無法使用手機而引發的嚴重焦慮。

正如匈牙利科學院和布達佩斯羅蘭大學(Eotvos Lorand University)的一份研究表明,大約四分之三的年輕成年人在短時間離開智能手機時都會出現煩躁或抓耳撓腮等所謂的“換位行為”。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方健此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每逢假期後,自己的門診室總會有不少因為手機使用過量而前來就診的患者。當下,不少人已經患上了由手機使用過量帶來的眼科疾病。

“現代生活的發展,人們使用電子産品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眼睛幹澀、疲勞、眼癢、異物感、畏光、對外界刺激敏感、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影響視力。其實這都是幹眼症的表現。”方健說,幹眼症嚴重時會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經常使用空調以及電子裝置或工作中需要用眼的人群,長期幹眼還會導緻很多并發症,如角膜損傷、視力下降等,如果幹眼長時間不治療,症狀會逐漸加重,治療起來會越來越困難。

春節後返崗,遭遇假期綜合征怎麼破?

除了眼部疾病,春節大吃大喝後帶來的腸胃不适也成為常态。

春節期間,除了與家人團圓,還有朋友之間的聚會,便免不了大吃大喝。然而暴飲暴食帶來的後果,就是胃病高發。據統計,冬季胃病發病率将近占了全年的50%,其中春節前後正是胃病高發時期。例如,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就是春節後的常客,其中以腹瀉為主要表現者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是最為常見的類型,在大陸約在IBS中占65%,該型患者大便頻率增多伴有糞質稀薄,大多為稀糊狀甚則為水樣便。

如果春節期間,你昨天吃了拉肚子,今天吃了拉肚子,甚至一沾辣椒就開始交響曲,那麼你就要警惕,你吃得“過火”了。

假期綜合征怎麼治?

熬夜、焦慮、暴飲暴食最容易發生在節日期間,朋友或家人推杯換盞,不知不覺就吃多了,胃腸道嚴重超負荷工作不說,體重也直線上升。另外,朋友相聚,嗨過頭就到了淩晨,如此,實在是傷眼又傷胃,傷肝又傷腦。那麼,如何調整自己,以最佳的方式應對新年後的“開工”呢?

方健介紹,目前,大部分的幹眼症患者都會以人工淚液滴眼治療為主,但是幹眼的病因多種多樣,同時由于滴眼液也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加之滴眼液隻能補充水分不能補充脂質,是以,單純地點人工淚液不能緩解或治療幹眼。

“治療幹眼要根據不同的幹眼類型給予對因或者對症治療,針對不同類型的幹眼症,需要用不同的幹預方法,特别對于睑闆腺功能障礙引起的幹眼症需要熱敷、睑闆腺按摩等,不但要改善水分的缺乏,同時也要補充脂質的缺乏。”方健補充道。

在胃腸道系統疾病的保養上,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營養科張麗岩醫生表示,春節期間,飲食結構均衡講究少精多粗,少葷多素。每種食物在食譜中的占比要達标才算均衡。好多人平時就無葷不歡,過節了更是有充分的理由來頓“葷的”,相對主食和綠葉蔬菜攝入不足,往往導緻蛋白質和脂肪超标。這個時候一定要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來攝取食物,留點肚子吃主食,如果粗糧細糧和薯類各占1/3結構就更合理了。保證每天攝入的食物種類有12種以上,每周不低于25種,越多越好。

春節後返崗,遭遇假期綜合征怎麼破?

“這樣的飲食結構才會趨于均衡,水果,肉魚蛋奶豆,盡量每天都吃一些,再加上蔬菜和主食各2-3種,就能保證12種食物了。不能總盯着僅有的幾種自己喜歡的食物吃,容易跑偏。出去吃大餐,不喜歡吃的菜也盡量吃上幾口,時間長了,也許就能接受它的味道了。”張麗岩說。

當然,如果隻是輕度假期綜合征,那麼這些症狀都是暫時的,調節回來後即可得到緩解。在談及所謂的假期綜合征所呈現的具體症狀時,蔡慧中醫師認為,面對假期綜合征大家不用過于擔心或緊張,這些症狀都會在假期後的1-2周内得到緩解和消失。而在假期後,也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進行生活方式調整,以加速症狀緩解:

一是兒童建議假期最後幾天可以提前調整作息,睡前不做激烈運動,盡量早睡。

二是上班族可以從飲食、作息、心态上都做好調整。建議剛開始恢複上班可以早一點到公司,适應一下上班的環境和氛圍,讓自己盡快投入工作。

三是老年人,由于假期這類人群在作息上應該變化不大,但春節走親訪友、宴請親戚會給腸胃造成比較重的負擔,建議春節後可以清淡飲食幾天,給腸胃“減負”,同時逐漸增加一些鍛煉,如散步、簡單的健身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