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姚科朗讀|文學巨匠豐子恺的《過年》,饒有趣味

姚科朗讀|文學巨匠豐子恺的《過年》,饒有趣味

過年

▎過年

作者:豐子恺

朗誦:姚科

年底這一天,是準備通夜不眠的。店裡早已擺出風燈,插上歲燭。吃年底夜飯時,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來,預祝來年人丁興旺。吃飯碗數,不可成單,必須成雙。如果吃三碗,必須再盛一次,那怕盛一點點也好,總之要湊成雙數。吃飯時母親分送壓歲錢,我得的記得是四角,用紅紙包好。我全部用以買花炮。吃過年夜飯,還有一出滑稽戲呢。這叫做“毛糙紙揩窪”。“窪”就是屁股。一個人拿一張糙紙,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說:你這嘴巴是屁股,你過去一年中所說的不祥的話,例如“要死”之類,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願被揩,盡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調皮,出其不意,突如其來,那怕你極小心的人,也總會被揩。有時其人出前門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豈知他繞個圈子,悄悄地從後門進來,終于被揩了去。此時笑聲、喊聲充滿了一堂。過年的歡樂空氣更加濃重了。

姚科朗讀|文學巨匠豐子恺的《過年》,饒有趣味

街上提着燈籠讨賬的,絡繹不絕。直到天色将曉,還有人提着燈籠急急忙忙地跑來跑去。這隻燈籠是千萬少不得的。提燈籠,表示還是大年夜,可以讨債;如果不提燈籠,那就是新年元旦,欠債的可以打你幾記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順境。因為大年初一讨債是禁忌的。但這時候我家早已結賬,關店,正在點起了香燭迎接竈君菩薩。此時通行吃接竈圓子。管賬先生一面吃圓子,一面向我母親報告賬務。說到赢餘,笑容滿面。母親照例額外送他十隻銀角子,給他“新年裡吃青果茶”。他告别回去,我們也收拾,睡覺。但是睡不到二個鐘頭,又得起來,拜年的鄉下客人已經來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擠滿了穿新衣服的農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燒賣,上酒館,買花紙(即年畫),看戲法,到處擁擠。

姚科朗讀|文學巨匠豐子恺的《過年》,饒有趣味

初二開始,鎮上的親友來往拜年。我父親戴着紅纓帽子,穿着外套,帶着跟班出門。同時也有穿禮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留下一張紅片子。父親死後,母親叫我也穿着禮服去拜年。我實在很不高興。因為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穿大禮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譏笑的,也有歎羨的,叫我非常難受。現在回想,母親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舉已廢,還希望我将來也中個舉人,重振家聲,是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個節日,因為這天晚上接财神。别的行事,如送竈、過年等,排場大小不定,有簡單的,有豐盛的,都按家之有無。獨有接财神,家家鄭重其事,而且越是貧寒之家,排場越是體面。大約他們想:敬神豐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寵,今後讓他們發财。

姚科朗讀|文學巨匠豐子恺的《過年》,饒有趣味

初五以後,過年的事基本結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謝往還,也很熱鬧。廚房裡年菜很多,客人來了,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差不多吃完了。是以有一句話:“拜年拜到正月半,爛溏雞屎炒青菜。”我的父親不愛吃肉,喜歡吃素,我們都看他樣。是以我們家裡,大年夜就燒好一大缸蘿蔔絲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來,放在鍋子裡一熱,便是最好的飯菜。我至今還是忘不了這種好滋味。但叫家裡人照燒起來,總不及童年時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個元宵佳節,然而賽燈之事,久已廢止,隻有市上賣些兔子燈,蝴蝶燈等,聊以應名而已。二十日,染匠司務下來,各店照常開門做生意,學堂也開學。過年的筆記也就全部結束。

姚科朗讀|文學巨匠豐子恺的《過年》,饒有趣味

end

作者:豐子恺,原名潤,又名仁、仍,号子觊,後改為子恺,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

朗誦者:姚科,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中國之聲主持人,擁有一副磁性嗓音,是一位用靈魂和聲音融通世界的人。

來源:聽見經典

審校:潘啟雯

編輯:孫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