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arakush
陽和啟蜇,也催人複工。
你多不情願,料蟄子應如是,萬物複蘇背後總是和某種快樂的别離。無論你是否還在花式笑罵中國男足,是否在為69塊一場的《四海》青春疼痛,是否從媽媽的餃子和故鄉的夢裡清醒過來,一朝打卡,過往清零。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比快樂更快樂的就是憧憬快樂。春風十裡,不及品物皆春。這是一年裡最值得一些草率和天真的時刻,讓我們一起大膽想象壬寅之年即将賦予車市與你我的遠大前程。
你還有最後一個機會追上特斯拉
今年特斯拉沒有新車。
在馬斯克向世界傾銷過的無數承諾裡,這或許是唯一将按時被兌現的一條。
特斯拉要做的事情已經太多了,包括而不限于更成熟的自動駕駛(FSD正式推送),Cybertrcuk,Roadster 2,Semitruck,Tesla Bot——認真講,這是老馬認為最重要的産品。

特斯拉在努力追趕自己吹過的牛逼,友商則獲得追趕特斯拉的視窗。過去其毫無節制的創新節奏,令後來者的進步猶如螞蟻緣槐,擊穿無望;而眼前的一整年,特斯拉的主線都将聚焦擴産。機會隻在此時,盡管機會仍舊渺茫。
去年特斯拉傳遞93.6萬輛電動車,其可怕之處不在于增速87%,銷量全球第一,更在于該業績僅僅基于兩個車型(主要)以及兩家工廠。今年老廠将實作産能最大化,加州和上海截止去年底已經達到122萬的年産速率;同時德州和柏林新廠也已在裝置調試,投産可期。
老馬直言,今年實作同比50%的傳遞增長毫無壓力。輕松内涵幾層意思:
一,規模化能力經過驗證,工廠造得出、供應鍊跟得上,增速有保證;
二,制造創新在提升規模化效應的邊際,其汽車業務的利潤率超過30%,單車售價超過5萬美元,而成本控制在3.6萬美元,讓電動車制造成為一門狠狠掙錢的生意;
三,降本帶來降價,使競争縱然激烈而不構成威脅;
四,高速增長的代價,比如品控,被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廣大消費意願(而非個别骨灰粉意見)堅挺,不受召回、維權、負面以及馬言馬語的搖擺。
這幾條正在夯實一種新的基本面:過去,技術是特斯拉的核心競争力;現在,規模也在成為它的護城河(無論老馬多麼鄙視這個概念)。
我們有一種誤解,汽車“說到底”是規模制造的生意,仿佛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歸一傳統。不是的——從特斯拉來看,産業變革遠超動力切換或軟體定義,颠覆KPS/TPS對規模制造的精益統治。
規模将圍繞更有效率的生産方式展開,比如高度的自動化,車身一體壓鑄技術,或者依托OTA先下線後打補。生産本身比産品更具備持久輸出的競争優勢。
是以在它完善體系之前,今年可能隻是特斯拉往後做大做強的日子裡最弱的一年。
One More Thing
經過數場纏鬥,特斯拉法務憑借足以媲美迪士尼和任天堂的殺伐果決,有望成為地表最強的戰鬥機關。
增長!增長!必須增長!
去年大陸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6.5%,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下滑。
中汽協預測,今年乘用車同比将增長8%,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47%,達到500萬輛。包括一汽、東風、廣汽、吉利、長城、長安等多家主流汽車集團也提出年度目标增幅超過15%。
相比信心和決心,關鍵更在于需求。至少有兩大值得注意的超高增長點:
其一是高端車型。去年銷售347.2萬輛,同比增長20.7%,市場占比達到16.2%。什麼意思?你攢齊十個買新車的朋友,裡頭至少有一個是購買豪車的土豪,友鄰含金量創下曆史新高,這波消費更新好像很符合朋友圈的直覺經驗。
其二是新能源。去年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市場占比達到13.4%。業界評估,新能源消費已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一些朋友開始認為自己想要主動購買電動車。新需求被打開,才能改變存量市場的僵局,持續釋放潛力。
宏觀上也存在增長空間,消費的天花闆由收入決定,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8.1%,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實際增長12.6%。受限于晶片短缺,汽車消費總額同比增長7.6%,拉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今年這個問題落聽,增長可期。
為什麼一個普通人也應該關心别人買不買車?因為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大件消費作為有力抓手,能調節目前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需求收縮壓力;加上産業内部電動化、智能化的導入,可以撬動上遊各種新的增長點。
汽車,是在房住不炒之後,反映/影響經濟預期的高品質名額。
壯哉中華,雖遠必達
說到出口,必須指出去年大陸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非常突然,這個數字在過去十年始終在100萬上下徘徊。激增可能是由于以下三方面的鋪墊:
首先防疫工作到位,國内生産為外貿提供支撐。實際上外貿進出口去年整體被支棱住,達到6萬億美元,要感謝穩定。
其二得益于投資積累,比如上汽、長城、吉利等都在海外建廠,建立支撐落地體系。
其三則是産品,經過國内市場幾代打磨終獲國際認可。比如乘用車方面,一個是SUV絕對主導,另一個是新能源爆發達到31萬,同比增長3倍。兩個都是自主企業的強項,在成本效益和綜合體驗方面已經超過同級合資。實際上去年國内市場自主汽車市占率達到44%,為2011年以來最高,直接擠壓合資份額,包括德系、日系均下降。
這些因素不會出現戲劇性轉折。一些分析認為,中國出口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随着疫苗普及,各國恢複産能,外貿訂單回流到東南亞。
汽車沒有這種顧慮,比如新能源,全球最好的技術和産業鍊集中在中國,代差沒有那麼容易被拉平,即便是歐洲也同樣滞後中國。
預計今年大陸汽車出口增速高挂在20%。
矽化的遮羞布,鐵打的試金石
業界共識是,到今年三季度,困擾車企多時的晶片問題将得到緩解。
需求讓道供給,緻使去年汽車制造業産能使用率為74.7%。據乘聯會判斷,缺芯導緻的損失預計150萬輛規模。
這仿佛一個250斤的胖子突然甩去150斤的肥肉,痛并快樂着,顯性福利包括而不限于大清庫存,零售價格上漲,折扣率回收,品牌價值複位,銷量不行得義正嚴辭……
上半年是最後的體面。誰裸泳到退潮,值得一些羞辱,一年都套不上底褲,毛病得有多重。
一代人再不老去,就來不及了
去年起,“新勢力”變得詞不達意,它特指2015年前後主要由民間資本支援起來的獨立散戶,比如蔚小理、威馬、哪吒、零跑等等。相比後頭的新浪潮,他們都已經是創業老人。
按照李想的說法,蔚小理在2021年已經完成了從0-1的快速成長和驗證,各自在自己細分市場吃到了3%左右的市場佔有率。
今年開始進入1-10的階段,規模會增長10-100倍,同時也會随着侵入領先者和既得利益者們的領土,而面臨各種競争。生死取決于兩點:一、保持優勢;二、補足短闆。缺一不可。
有資格向死而生的“老者”還可以算上哪吒和零跑。上個月,哪吒傳遞超過1.1萬輛,同比增長402%,連續三個月傳遞破萬,站住小理哪的順位;而零跑傳遞也超過8000輛,同比增長434%,再創月度新高。
今年是一個節點,再不出頭的老人,相對真空狀态下的成長視窗将逐漸關閉,此時尚驗證不出什麼長闆,或許就意味着壓根沒有什麼長闆。而接下去的競争将空前地激烈。
不斷有人正在年輕
過去兩年,造車圈又集中湧現出至少三代人:
一批是智己、沙龍、阿維塔、極氪、岚圖等背靠傳統車企的高端項目,從去年開始部分落地,到今年将大舉出擊;
一批是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比如小米、集度(百度)、索尼,還沒來得及有具體的下文;
還有一批聞所未聞的朋友:團車,背景是做汽車團購的;輕橙時代,背景是做遊戲和金融的;自遊家,背景是小牛汽車,或許是其中最為靠譜的。名單甚至在不斷加長。
陰陽怪氣,不是硬欺少年窮,隻是距離第一代牛鬼蛇神的批量倒掉不過兩年,一些操作和配置過于親切。
如今盛況不減當年,人人都說賽道好,以終為始總該博一回,但是沒人細究到底應該看哪個終局下手沖。投資者和投機者的終局,隻是截止到他們安全退出的時間;行業的終局,從來不需要如此擁擠。
喪鐘為誰而鳴?
别問,問就是為你。老兵不死,也并不逐漸凋零,他們有各種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方式。
比如恒大汽車,于一月竟然下線首款車型恒馳5;
比如前途汽車,去年底官宣回歸,此前已經停産一年,并且關閉了在北京三裡屯門店,存續的上海新天地門店内展車始終用遮罩罩着,現在竟然也有新投資、計劃新車型;
再比如新特汽車,去年悄悄重新開機,從貴州新特重組為重慶新特,并釋出了一款純電動代步車。除了品牌沒變,從投資人到管理層大換血,據報道現任CEO是前賽麟汽車的市場營銷負責人。
勃勃生機證明資本熱情。去年财務狀況吃緊的腰部新勢力,現在看來短期内不會直接躺平。
保險經理是下一屆哄搶的人才
不搞保險的電動車,不是好車企。
年前,蔚來控股斥資5000萬成立了一家保險公司。他們不是頭一份。
特斯拉在2020年就在中國成立了保險公司;而在美國市場已經推出了自營保險服務。老馬曾表示,保險将成為特斯拉的主要産品之一,其價值将占到整車業務價值的30%-40%。今年,他們的目标是年底實作80%以上的使用者可以選擇特斯拉保險。
僅僅兩家車企的試探,足以撬動行業動向。業界十分期待車企能推出專屬的保險産品,尤其去年新能源專屬車險上線,不少朋友保費大漲,直呼肉疼。車企基于車輛的出行資料,能将保費從傳統的統一定價,變為一車一價、一人一價,顆粒度更小、更具針對性,靈活降低車主成本。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意味着又要建立新的能力。自電動車興始,包括直營、使用者營運、資料營運、能源服務等模式創新,對車企提出産品之外的超綱挑戰,比如直營,不僅是建立新的組織,也是颠覆固有的合作模式,學習的機會成本非常高企。
然而誠如所言,有效改革的最佳時機其實是在十年前,而第二佳的時機則是現在。
換電或許是普及電動車的最牛創新
年前甯德時代下場換電,揭開換電補能的大幕。有朋友稱其為抵達高壓超充之前一個過渡性技術。這種論斷有一半的可能性會翻車。
今年越來越明确的事情是,汽車的新能源變革,比起人類創造性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對新事物的接受性問題。它無關哪個技術絕對更厲害、更先進,實際上可以預見落地初期一定各有各的垃圾,相比之下完全沒有加油站給力。
隻是從結果來看,差别在于一些社會保守到無可救藥,沒有機會在長期修補中獲得簡單的能力,去進行自我催化;另一些社會,無論出于什麼目的,能夠迅速接受創新,即便它一時不滿足任何需求、甚至不具備任何優勢。一百年的汽車就是這麼一個玩意兒。
我們仍舊鼓吹後者,是因為隻有如此才具備發展的可能性。這也是中國的電動化實作領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