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作者:土衛六

年年都說最熱春節檔,今年春節檔果不其然又爆了!

不僅票房爆,口碑爆,票價也爆了……

爆起來的春節檔

爆不起的春節檔

2022年大年初一總票房達到14.78億元,這是中國内地影史第二好的單日票房表現,僅次于2021年大年初一,比疫情前的2019年大年初一還高出了2000萬元。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今年初一總票房比2019年同期高,但人次大為減少。

單片方面,票房資料也可謂亮眼,《長津湖之水門橋》上映首日拿下6.4億元的票房成績,僅次于《唐人街探案3》10.11億元的曆史紀錄,居于影史第二。這一成績也重新整理了中國内地影史周二票房紀錄,此前這項紀錄的保持者是《你好,李煥英》。

另外,今年春節檔唯一一部喜劇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上映不到兩天,票房就超過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全球票房。《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改編自日本電影《魔幻時刻》,前者上映三天的票房就超出後者全球總票房的兩倍。

相較于票房表現,今年的票價表現也十分突出,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貴”。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大寫的“貴”字。

據《看電影》雜志報道,2月2日美國電影平均票價是9.11美元,約合人民币57.9元,而中國内地電影平均票價為60.9元。這也意味着,單就這一天來說,中國電影平均票價已經超過了美國。

某種程度上說,票價能這麼貴,是影視行業活力恢複的标志,也能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勁和韌性。但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當下,人們對票價變得更敏感了。這種敏感真實地傳導到了觀影人次上。

今年大年初一總票房雖然拿下影史第二的票房成績,但觀影人次卻隻有2509萬次,隻比2017年及以前高。大年初二單日票房比大年初一的跌幅則達到了27.88%,這是中國内地影史第二跌幅。

在人次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下,有的院線還要漲價,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No zuo no die,one more try.

提高票價根本無法補齊人次流失造成的損失,反而加劇了觀影人群的流失,今年春節檔前4天的總票房,比2021年倒退了23.6%,觀影人次也落後了24.4%。大年初五的預售額,更是隻有去年初五的一半。

高漲的票價,流失的觀衆,這也讓越來越多人思考,究竟為什麼今年春節檔票價這麼高?這種高票價的形勢是持續性的,還是一時性的呢?

飯店都收春節服務費

電影票漲價為什麼就要挨罵?

要說今年春節檔漲幅有多高,具體還得看怎麼比較。

平均20%的票價上浮空間,相較于往年而言的确不低。但要和其他服務行業相比,這個漲幅并不算突出。

四川泸州一家院線的從業人員告訴新周刊記者,她所在的院線,往年春節票價大約在35元上下,今年漲到了45元左右,“隻上漲了10元”。這名從業人員表示:“理發店、餐館、足療店春節期間也會加收春節服務費,他們的漲幅比這個高多了,為什麼隻批判電影票價?”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網約車的春節服務費,相對于車費而言,比例也并不低。

新周刊記者老家是山西呂梁的一個縣城,這裡的電影票價也從往年的30多元,漲到了40多元,漲幅和泸州接近。但并不是每個地區漲幅都這樣“合理”,記者老家隔壁縣城的票價就漲到了60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平時在北上廣深都算高了,很難想象是一個縣城的定價。

往年春節檔,會有不少影迷“打通關”,也就是把春節檔主要的電影都看一遍,但在今年高票價的背景下,打通關的影迷少了很多,人們的觀影更有選擇性了,有的甚至一部都不看,去補美劇《亢奮》《和平使者》,尤其北京冬奧會開幕之後,更多人在家觀看賽事,減少了院線觀影。

泸州院線的從業人員還表示:“這兩年因為大環境影響,院線的經營比較慘淡,影視公司的利潤也不可觀,從上遊到終端都形成了‘春節檔漲價、補回損失’的共識。許多影視公司給到院線的發行價就漲了不少,院線不可能賠本賺吆喝,自然也需要漲價平衡收支。輿論不能把漲價的責任都推給電影院。”

廣州一家影院的從業人員告訴新周刊記者:“今年影迷們對票價如此敏感,可能還有一個潛在原因,就是今年春節檔喜劇比重偏少。根據往年,人們對春節觀影的偏好是喜劇向、合家歡向,但今年這類電影比重偏低,隻有《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一部,而且口碑并不算太好。這也會讓觀衆産生票價不值的感受。”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是今年春節檔唯一的喜劇片。

客觀來說,總是拿今年春節檔和去年春節檔做對比也并不公平。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國範圍内院線停業抗疫,2021年的春節檔高潮存在“報複性觀影”的心理。影片内容結構也更為合理,既有《唐人街探案3》這樣大IP的作品,又有《你好,李煥英》這種高口碑作品,而且兩部作品都是喜劇。

反觀今年,大IP和高口碑都不是合家歡系列,唯一一部喜劇電影還是翻拍,口碑也遠不及原作,産生諸多抱怨就不奇怪了,而高票價就成為了最好的出氣筒。

電影票價焦慮兩端

行業向左觀衆向右

不隻是中國,從全球範圍來看,疫情對影視行業供需兩端都造成了深遠影響。

對需求端而言,這兩年觀衆的觀影心态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從以前沒事就去電影院看電影,到現在“非必要不進影院”。何謂“必要”呢?一個是自身很感興趣的電影,另一個是很大IP的視效電影,或者遇到十一長假、春節檔這種大檔期才會觀影,否則手機上“等資源”就好了。

以新周刊記者本人為例。2019年,記者進影院次數超過了80次,平均每5天就進一次電影院,而且經常會二刷、三刷。但2021年變成了不到20次——許多影迷群的同好,也差不多是這個資料。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觀影頻次的下降,也展現在上座率上。

倒不是說看電影的數量變少了,相反,我2021年觀影總數超過了160部,比2019年的兩倍還多,隻不過絕大多數電影都不在影院看了。

這一需求端的變化,其實也是供給端的某種映射。疫情以來,國外更多電影以“院線+流媒體”的混搭模式、甚至流媒體獨占模式發行。這使得盜版資源的傳播往往領先于國内院線引進,很大程度上,這種趨勢對院線觀影人群也産生了負面效應。

對于供給端而言,除了發行模式發生了改變之外,内容生産觀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變得更為“短視”,忽視了對劇本的打磨,而更注重去堆砌明星和流行元素,甯可在宣發上多花錢,也不願意在内容創作上多投入,因為這樣來錢快。

供需兩端的變化,促使更多電影更願意紮堆大檔期,因為在普遍冷感的情況下,大檔期觀影人數更多。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檔期内卷,隻顧漲價,長此以往會令黃金檔期貶值。

知名影視部落客@TNABO北美票房榜吧分析認為:“對于影院來說,它們看到的是:大檔期有很多人走進電影院,哪怕片子平平無奇;而平日幾乎沒什麼人,尤其是在國産大片都不怎麼來,進口大片則是不确定進不進得來的情況下——若想保住短期利益生存下去,更有保障的方式,是在熱門觀影時期不斷提高票價,争取把平日虧的也賺到手。”

這樣的行業變化,使得行業向左,更為激進地漲價,而觀衆向右,在觀影方面更加保守,既然這麼貴,自然要選擇口碑好的、有價值情懷的影片才進院線,其他時間可以打遊戲、去社交,反正有大把娛樂方式。

檔期冰火兩重天之下

竭澤而漁則明日無魚

2022年春節檔,最貴的票價接近200元,不過這個票價并未重新整理曆史紀錄。

2019年,《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零點首映時,一張IMAX電影票價格高到300元以上都一票難求,而且這還是院線定價,黃牛炒的價格更高,上千元的都有。

可見,如果一部影片能夠擊中影迷的某種情懷,高票價也不是什麼事。關鍵是,并非每部電影都能有這樣的體量和号召力,也不是每一位電影觀衆都有這麼濃烈的興趣愛好。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觀影隻是一種消遣,而且還是方式之一。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娛樂形式多元化,看電影不再是剛需。

不難分析得出,短期的票價上漲的确能夠提振票房,今年大年初一創下的影史第二單日票房紀錄就是明證。

但這樣做無異于飲鸩止渴,讓原本就士氣不高的觀影熱情更打折扣。如果連大檔期都祛魅了,平時隻會更少人看,這樣反過來又會挫傷影視創作者的熱情,造成更加不可挽回的影響。

影視行業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這個行業關聯上下遊産業,本身就能帶動經濟發展,創造不少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影視行業的榮枯指數,還能成為反映經濟繁榮程度的晴雨表。往往經濟越繁榮的經濟體,影視行業表現也越強勁。

但這些還不是最核心的意義,從宏觀層面而言,影視作品能塑造國家軟實力;對微觀層面來說,有的影視作品還能推動個案乃至立法的進步。

中國最近的典型案例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不僅取得了高口碑和高票房,還推動了中國進口藥品管理和醫保改革,進而讓更多患者享受到了能力承受範圍内的醫療待遇。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優秀的影視作品,能促進社會議程的革新。

如果長期維持高票價态勢,甚至逢年過節就漲價,選擇院線觀影的影迷勢必會越來越少,上文提及的相關意義就将成為明日黃花。

雖然我們也可以了解業界希望回血的訴求,但竭澤而漁則明日無魚。

短期來看,漲價的風頭可以刹一刹,甚至可以逐漸下降一些。我們已經看到,相較于大年初一,初五的平均票價已經下降了3元以上。

行業也可以通過券包、影城卡等形式推出優惠票、秒殺價,再通過爆米花或者周邊銷售補回損失,這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縣城看電影都要60多元,這個春節檔太瘋狂

或許短期來看,暫時恢複“票補”也是提振市場的好選擇。

但長期來看,還是需要大IP以及高口碑的作品,原創也好,引進也好,不能太過于短視,想着賺快錢就粗制濫造。一時的快錢好賺,但那是在透支未來。

貴,可以,但别擺爛。希望今年春節檔的一波高燒能夠引發行業思考,推出更多好作品來,這樣,觀衆有娛樂,行業能繁榮,才是高品質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