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作者:太赫茲李霆

引言:抗日戰争期間,即便是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力部隊,想要在戰鬥中繳獲到日軍的大炮,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是有一回,一支裝備遠不如野戰部隊的地方武裝——縣大隊,靠着幾支手槍外加十幾把斧頭,就想去搶鬼子的大炮。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嗎,他們能成功嗎?

1938年,中共建立了冀中抗日根據地。到1941年,冀中抗日根據地已經擴充到44個縣,人口八百多萬,正規部隊8萬多人。

華北的日本侵略軍将冀中抗日根據地視為心頭大患,組織了多次大規模掃蕩;而八路軍也針鋒相對組織了反掃蕩。經過激烈的掃蕩與反掃蕩鬥争,冀中根據地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發展壯大了。

百團大戰後,日軍改變了政策,開始對冀中根據地采取所謂“蠶食”的手段。通過在根據地邊緣地區修築據點的辦法,一點一點地壓縮根據地區域,減小八路軍的運動戰回旋空間。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姜莊子村所在位置

1942年2月9日,日軍把據點修到了文新縣東南的姜莊子村(現為廊坊市文安縣孫氏鎮姜莊子村,文新縣是抗戰期間由文安、新鎮兩縣合并而成,解放後改名文安縣)。日本人在姜莊子村修據點,應該說眼光還是很毒辣的。姜莊子在文安城東南,是個半水半陸的交通要道。往北,是經文安窪通向大清河及葦塘的水上要道;往南,是基礎相當鞏固的根據地中心區。

如果日本鬼子長期占據姜莊子村,不僅會割斷抗日武裝的水陸兩面的聯系,還直接威脅到附近幾十個已經鞏固的村莊,甚至全縣的抗日工作能不能堅持下去都是一個問題。

而且,尤為過分的是,日本鬼子還拉來了一門大炮(根據史料記載,型号為三八式野炮,最大射程8350m),架在據點裡面。據點裡的敵人,天天向周圍的村子要求提供糧食、草料、民夫、甚至是"花姑娘"。稍有遲緩,鬼子就炮轟人家的村子。一時間,周圍的村子是房倒屋塌,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鄉親們成群結隊的向抗日政府請願,要求共産黨拔掉這個釘子,還老百姓平安。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博物館中的日制三八式野炮

日軍之是以敢把大炮擺到根據地的家門口,是因為鬼子獲得了情報,知道這一帶沒有八路軍的主力部隊,隻有少數所謂“土八路”,對他們夠不成威脅。據點邊上有100多名僞軍配合作戰,附近還有其他據點的鬼子掩護,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會過來增援。

應該說,鬼子得到的資訊還是很準确的。當時文新縣境内确實沒有八路軍大部隊活動,隻有縣大隊、區小隊這樣的地方武裝,整個縣大隊不過四、五十号人;武器也十分簡陋,全縣一共就7把手槍,還不都能打響。難題擺在了文新縣委面前。

一開始,縣委打算通過堅壁清野的方法,把敵人擠走。為此,撤出了村裡的老百姓,把糧食什麼的也都隐蔽起來了。可是沒想到,鬼子居然帶來了大炮,威脅周圍的村子給他們送給養。必須在日軍立足未穩之前,拔掉這個據點。否則,一旦鬼子站穩腳跟,對根據地的威脅就太大了。

顯然,以縣大隊的情況,不能強攻,隻能智取。聲東擊西、圍魏救趙似乎是個好計策。2月12日(農曆臘月27)夜晚,縣大隊大隊長儲國恩帶領17名戰士,奇襲文安城。18位同志分成三組,第一組去抓僞縣長,第二組去砸監獄救同志,第三組由儲國恩親自帶領,解決把守城東北崗樓的僞軍,保護撤退路線。

那一晚,18位勇士将文安城鬧得天翻地覆。雖然沒能抓到僞縣長,但也擊斃了僞大隊長,俘虜了30多名僞軍,解救出了40多位關在牢裡的同志。清晨時分,他們帶着俘虜和解救出來的同志,化裝成所謂“讨伐隊”,機智地混過了封鎖線上的崗樓,平安地傳回了根據地。

文安城裡面整出這麼大的動靜,按理說應該抽調兵力回來,加強防備才是。可是駐紮在姜莊子村的鬼子卻絲毫沒有撤走的意思,還在繼續修碉堡、挖大溝、壘高牆。看來沒有别的辦法,隻有和鬼子硬碰硬地幹了。

縣委利用鬼子修據點,派人僞裝成勞工作了偵察。另外又動員了一批群衆傳回村裡,并且在姜莊子村組織了兩面政權。經過一番努力,總算大緻上搞清楚了敵人的情況。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影視作品中的日軍據點

僞軍100餘人,在村西頭獨住一個大院。鬼子二十多人,在村東頭住一家四合院,其中正房五間,倒座四間,東西廂房各兩間,院子四角修起了崗樓,門洞朝南。所有的鬼子兵都在五間正房裡睡覺,隻有指揮官富藤和他的文書,單住兩間西廂房,算作指揮部,東廂房和倒座房,是軍需倉庫。那門大炮平時也放在倒座房的過道中。除了炮,鬼子的武器還有兩挺歪把子機槍、兩個擲彈筒、二十多支步槍,另外還有四條狼狗。

兩挺機槍一般架在東屋的一個大櫃子上,兩個擲彈筒放在西屋,20來支步槍都分挂在中堂外間。在大院南面十幾米處,還有三間房是廚房,白天有日本夥夫做飯,晚上把門一鎖,人回大院睡覺。

日本人知道八路軍夜襲厲害,天不黑就打發走民夫,關上了大門。房子四周挂着煤油燈、兩尺多遠放一個,把周圍照得透亮。狼狗也放出來巡邏,狗的聽覺很靈敏,不要說接近這座房子,就是從村邊經過狗都會叫。

白天呢,房上房下都有崗哨,其他的鬼子還盡往街上竄,預先潛伏下來的隊伍很難掩護住。做工的民夫一交頭接耳,鬼子就多心。混在民夫裡面吧,槍又不好帶在身邊。

下午四點鐘收工以後,鬼子到南大門外新蓋的廚房裡去洗澡。這倒是個空子。可是民夫用大水甕燒熱水以後,鬼子就把民夫趕走了。在這裡下手,也不友善。

縣大隊正想進一步了解鬼子每天活動的規律,确定下手的時機;這時,鬼子通過維持會,要求村裡提供兩個“仆役”伺候他們。組織上抓住機會,選擇了兩個十三四歲的孩子打入據點。這兩個孩子一開始聽說要去據點伺候鬼子,都表示“甯死不當亡國奴”。後來對他們說是利用這個身份去偵察敵人情況,他倆馬上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接着又給他倆作了詳細布置,囑咐他倆去據點後要“勤快”,先讨好敵人獲得信任,要做到早去晚歸。借掃地,打水的機會多接近鬼子,看鬼子什麼時候睡覺,各房間的位置,各屋睡多少人,頭朝哪邊睡,看清早晨和晚上各屋的人數有沒有變化……

鬼子一見到這兩個孩子,先拿出很多好吃的給他們。然後開始套他們的話,問維持會裡面誰暗地和八路軍有聯系,民夫裡面誰是共産黨等等。兩個孩子事先早有準備,回答得十分得體,沒有流露出任何破綻。

鬼子指揮官似乎對他們的答複不太滿意,突然對狼狗大叫了一聲。狼狗得到主人的指令,一下子就撲倒了這兩個孩子,接着張開大嘴就咬。兩個孩子一下子吓壞了,渾身上下直哆嗦。這時鬼子指揮官卻突然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沖着狼狗喊了聲:“扣馬!扣馬!”狼狗聽到這句指令,馬上乖乖地跑回去了。

兩個孩子是以學了一手,以後再見到狼狗,一對它們喊:“扣馬!”狼狗就乖乖地搖尾巴老實下來了。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日本軍犬

通過進一步的偵察,又了解到一些新的情況。白天崗樓裡有四個哨兵,夜間隻有一個。每天早晨天一亮,鬼子指揮官總是先上房,在房頂上向四處觀察一番,認為平安無事了就下房。他下了房,再過一分鐘,大門就開了。開門的人是鬼子夥夫,他在天津做過買賣,會說幾句中國話,一向不帶武器。夥夫開了大門,就到門外新蓋的廚房裡去做早飯。開門後,其他日本兵要繼續睡一會兒,才會陸續起床,空着手出來刷牙、洗臉。同時,工頭和在夥房幹活的民夫,要在開門以前趕到伺候。

經過對各方面情報的綜合分析,夜襲敵人,找不到空子可鑽;倒是白天剛開門的那段時間,是個好機會。縣大隊決定利用鬼子夥夫開門、敵人還在睡覺的這個空子,事先設好伏兵,突然闖進門去,打敵人個措手不及,迅速殲滅敵人。

駐紮在村子西頭的僞軍,怎麼對付呢?以縣大隊的實力,顯然不能鬼子僞軍同時打。如果先打僞軍,勢必打草驚蛇,而且日軍一定會去救援的。僞軍和鬼子不是一條心的,不會真替日本人賣命。縣大隊決定在僞軍駐地的對面唐王墳布置一個班,再放一門木頭做的假炮。戰鬥一打響,就派人到僞軍門口喊話,冒充八路軍大部隊去吓唬他們。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現在的文安縣唐王墳

白天去突襲鬼子據點,顯然不友善帶長槍,可是縣大隊東挪西借,才湊到五把手槍。此時,姜莊子村據點已經開始修封鎖溝了。封鎖溝一旦挖好,偷襲的難度就更大了。不能再等待了,必須立刻采取行動。手槍不夠,就帶上斧頭。遇到敵人盤問,就說是幹木匠活用的。行動時間定在了2月24日清晨(農曆正月初十)。

2月23日上午,在離姜莊子村不遠的牛三王村,縣大隊和區小隊秘密集結起來了。儲國恩挑選了二十個人組成突擊隊,分成三個組。第一組七個人,配兩把手槍、七把斧頭外加手榴彈,去砍正房東套間的鬼子;第二組也是七個人,配兩把手槍、七把斧頭外加手榴彈,去砍正房西套間的鬼子。每組又各分成兩個小組,第一小組四個人負責砍裡間的鬼子,第二小組三個人負責砍外間的鬼子。

第三小組七個人,由儲國恩拿着自己的手槍,帶領兩個人對付西廂房的鬼子指揮官和文書。另外四個戰士負責抱槍,特别是那兩挺機槍;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隻要把槍搶出來,就算他們完成任務了。

據點四周布置了四個神槍手,專打哨兵。另外安排了兩位同志,對付門外廚房做飯的鬼子夥夫。縣大隊主力由副大隊長率領,在外圍負責接應支援。

儲國恩囑咐大家,沖進屋裡後不能亂砍,要“對号入座”。分在東頭從最東頭那個砍起,砍完一個向西挪一個;分在西頭從最西頭那個砍起,砍完一個向東挪一個;分在中間的先砍最中間的,然後再砍兩邊的,絕不能漏掉一個。

另外,使用斧頭要用巧勁,不能用蠻勁,砍腦袋要象削菜瓜那樣,貼着邊連削帶砍,砍進一寸多深就可以了,萬不可一下子把斧頭全砸進腦殼去,那樣一旦卡住斧子拔不出來,就要誤事。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老照片裡的木匠和斧頭

這一天午夜12點,隊伍出發了。剛出發沒多久,就刮起了東北風。風越刮越大,卷起了地面的塵土,幾乎對面看不見人。這真是天亡鬼子,風聲掩蓋了部隊行軍發出的聲響。直到進了姜莊子村,日本人的狼狗也沒有叫。

村幹部帶着突擊隊先隐蔽在一處院子裡休息,此處離鬼子據點大約有兩三百米。儲國恩讓大家先睡一覺,可是誰也睡不着。天快亮的時候,村幹部出門觀察鬼子據點的動靜。很快,消息傳來,據點的大門開了。

儲國恩馬上帶領突擊隊,奔向了據點。按原計劃,為了不引起鬼子哨兵的懷疑,戰士們應該假裝是去據點做工的民夫,不緊不慢的走過去。可是經過一夜的等待,突擊隊早已按捺不住,如同離弦之箭,沖向了據點大門。說來也怪,崗樓上居然沒有鬼子的哨兵。

鬼子夥夫正站在大門附近,看見一群人拿着斧頭沖了過來,知道情況不秒。他大喊一聲後,扭頭就跑。突擊隊沒有管他,迅速沖進院子裡,按照事先的分工殺鬼子去了。鬼子的狼狗一看有人沖進來,正要叫嚷。對它們一喊“扣馬”,立刻就老實下來了。

第一組行動十分靈活,躺在被窩裡的鬼子,有的還在做夢,腦袋便開了花;有的剛迷迷愣愣睜眼,便劈面挨了一斧子;有的驚醒一看,飛來了手持闆斧的天兵天将,吓得把被子一拉蒙上了頭,眨眼工夫也完蛋了;隻有一個坐起來,但一斧子也把他給報帳了。東屋的十幾個鬼子,不到5分鐘就全部幹掉了,兩挺機槍也拿到了。

第二組卻出現了意外,原來鬼子哨兵見天已經亮了,又凍得夠嗆,私自離開崗樓坐到西屋裡烤火。第二組組長沖在最前面,一進西屋就撞上了那個鬼子哨兵。組長先打了一槍,沒想到是臭子;還沒來得及打出第二槍,就中槍犧牲了。第二組剩下的戰士,也被堵在了門外,形勢十分危急。

儲國恩此時正站在南屋的屋角,觀察着西廂房的動靜。隻見一個腦袋從視窗裡冒了出來,向外窺探。儲國恩擡手就是一槍,這人一個倒栽,不見了。後來得知幹掉的是鬼子文書。

這時西屋的鬼子已經開始向外打槍了,儲國恩馬上指揮一個戰士,用剛繳獲的機槍向敵人掃射。就在架機槍這會,鬼子指揮官竄到了西廂房門口,把門推開一條縫,伸出了手槍想射擊。儲國恩眼明手快,一槍打在了他手背上,手槍叭的一聲落在了門外。緊接着,一個戰士端着剛繳獲的步槍沖進了西廂房,一槍結果了他。

這個時候,機槍也響了。在機槍的掩護下,第二組的戰士沖了進去。除了四個鬼子踢開後牆上的假窗戶,光着屁股逃走了外,剩下的敵人都被斧頭手榴彈解決了。整個戰鬥半個多小時就結束了。

因為大風,在外圍的縣大隊主力沒有聽到槍聲(附近據點裡的鬼子也沒聽到),在戰鬥中沒能趕過來支援。可是姜莊子村的老百姓和外村過來修據點的民夫,戰鬥一打響後,就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參加了戰鬥。村民們一邊呐喊,一邊幫助抓捕那些漏網的鬼子。那個一開始跑掉的鬼子夥夫,就是這樣被抓到的。戰鬥結束後,鄉親們又幫忙搬戰利品。鬼子的那門大炮真沉啊,前面三頭毛驢拉,後面二十多個小夥子推,才把它運走了。

村西邊的僞軍果然如戰前所料,縮在據點裡面沒有任何反應。直到縣大隊和老百姓燒了據點,帶着戰利品揚長而去後,才向天放了幾排槍,算是送行吧。不過這夥僞軍的麻煩才剛剛開始,光着屁股逃出去的那四個鬼子,在縣大隊撤退後,溜到了僞軍的據點裡。

僞軍指揮官知道,這四個鬼子肯定會告狀說自己見死不救,但又不友善在據點裡直接動手。于是派了幾個親信,說是護送他們去附近的日軍據點,打算在路上幹掉這四個鬼子。沒想到動手的時候,出了岔子,跑掉了一個鬼子。這個跑掉的鬼子估計也受了傷,跑到日軍的據點裡沒多久,也斷了氣。

算上被僞軍幹掉的這四個鬼子,這場戰鬥一共殲敵25人,繳獲三八式野炮1門、輕機槍2挺、步槍20多支、手槍1支,還有彈藥糧食等物資。縣大隊隻犧牲了一人。

這場戰鬥,後來被稱作姜莊子斧頭戰,在冀中地區影響很大。此戰大長了抗日軍民的志氣,受到了上級表揚,晉察冀軍區、朱德總司令還給予了通令嘉獎,還刊登在了《冀中導報》、《晉察冀日報》、《延安日報》上。

後記:駐姜莊子村的僞軍,戰後遭到日軍的嚴厲清洗。包括僞軍指揮官在内的一批人被槍斃,剩下的據說也送到東北幹苦力去了。僞軍内部頓時人人自危,姜莊子村周圍的一些據點也撤掉了。

據點裡的那四條狼狗,後來的遭遇史料裡面沒有明确記載,最大的可能應該是被老百姓打了牙祭。

被打死的日軍指揮官富藤,可能在鬼子中有點名氣。戰後,日軍在姜莊子村搞了個所謂“祭奠台”,經常有鬼子兵跑去悼念。當地民兵掌握規律後,故意把祭奠台拆的七零八落,然後在周圍布上地雷。下次鬼子再來祭奠,看到祭奠台被毀,連忙重修。結果一下子引爆了地雷,炸死了十幾個人。從此再也不敢來這裡騷擾了。

縣大隊就憑手槍斧頭,卻想搶鬼子的大炮,能成功嗎

儲國恩(中)抗戰時期

儲國恩後來曾擔任過解放軍團長,解放後,轉業到司法系統工作,曆任石家莊警察大隊、公安大隊副政委、黨委書記,省第一、五勞改隊隊長,第七勞改隊黨委書記,省第一監獄獄長、黨委書記,河北省公安廳顧問等職務。1991年3月去世,享年83歲。

參考文獻

河北人民出版社編. 河北革命回憶錄 第1輯[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0.08.

本社編. 從延安到冀中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的三十年[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58.01.

王念基,張輝主編. 抗日鬥争史資料選編 下[M]. 198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