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展覽 體驗非遺 城市考古成為過年新時尚

今年新春七天長假的腳步尚未走遠,上海的過年新時尚既傳統又新鮮,令人回味。記者剛剛獲悉,全上海對外開放的45家美術館舉辦展覽104項、公共教育活動98項,共接待觀衆8.06 萬人次,同比上漲58%;線上展覽浏覽數24.8萬次。全市81家博物館(紀念館)對外開放,參觀人數達34.19萬人,同比增長10.68%。

美術館迎春畫展和生肖畫展帶來新春喜慶氛圍,中華藝術宮“上海中國畫院2022迎春畫展”、朱屺瞻藝術館“虎賀今朝”、上海虹橋當代美術館“啊嗚啊嗚老虎來了!第十三屆國際少兒生肖繪畫作品展”等品牌展覽,為市民遊客帶來濃濃的虎年春意,博物館傳統節慶民俗主題展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上海博物館《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展出與虎有關的精品館藏文物和交流文物,上海市曆史博物館《福祿壽喜美好生活——中華吉祥文化特展》選取近300件自然、曆史、藝術等門類的展品,展示吉祥文化的傳承發展演變。

看展覽 體驗非遺 城市考古成為過年新時尚

圖說:“啊嗚啊嗚老虎來了!第十三屆國際少兒生肖繪畫作品展” 主辦方供圖(下同)

金山楓泾、寶山羅店、嘉定南翔、州橋老街水鄉古鎮通過展現非遺特色項目的彩燈氛圍場景和非遺剪紙、古鎮光影影像藝術、非遺老字号及非遺美食等新春民俗,營造“古鎮過大年”氛圍。豫園商城推出“上海老味道,非遺新體驗”新春燈彩非遺文化主題演繹,關聯老字号、非遺匠人和非遺項目,推出新春非遺線路,開設非遺手作親子體驗課堂。闵行莘莊圍繞虎年新春策劃非遺燈會和猜燈謎、品非遺美食等活動。此外,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的“初上·燈華”申園宮燈展、上海歡樂谷的新春國潮節、上海大世界的“阿拉過年”大世界新春遊園會和非遺傳習主題活動、群藝館舉辦的以“賞年畫過大年”為主題的新年畫上海聯展活動,以及“新時代 新生活 新風尚 ”迎春金山農民畫系列活動、影視奇妙之旅之“夢回老上海·尋味中國年”、“虎虎生威”——傳統印刷技藝新春活動、“迎春接福”——穿越明朝過大年等傳統新春活動,營造了濃郁的虎年新春氛圍,吸引市民漫步街區、古鎮和郊野公園,領略上海韻味和郊野民俗。

看展覽 體驗非遺 城市考古成為過年新時尚

圖說:豫園商城推出“上海老味道,非遺新體驗”新春燈彩

“海派城市考古”遇見農曆新春,讓市民遊客深度觸碰城市老風貌、感受城市煙火氣。黃浦區推出“蘇河漫步 海派風韻”“蘇河略影 靜品閑情”微遊産品,長甯區推出“樂嗨上海過大年·何以愛長甯”之“建築可閱讀+民俗元宵”巴士微旅行,普陀區推出“樂嗨蘇河”建築可閱讀打卡線路等海派考古産品,虹口區推出“閃亮的風采”“平劇小科班”等活動,靜安區推出“年味·2022蘇河荟非遺集市”、“蘇州河都市微旅行”等活動,将蘇河沿線文旅資源串珠成鍊,豐富市民遊客的蘇河文旅體驗,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考古”發現蘇河之美、品味蘇河年味。

看展覽 體驗非遺 城市考古成為過年新時尚

圖說:蘇州河畔的非遺表演

海派城市考古線路,展示了海派春節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徐彙黃浦新年跑“虎”字,領略城市風情和街區風貌;在古猗園品嘗“南翔小籠”,讀懂江南味道;在全中國第一座整棟用混凝土澆築的大樓黑石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街區漫步,閱讀翰墨書香之美;在上海交響樂團鑒賞高顔值文創周邊,體驗“音樂是可以撫摸的”;在徐彙藝術館裡尋找寶藏,驚歎日喀則13-15世紀壁畫的神秘感;在武康大樓郵局,給2022年的自己郵寄一張明信片,點亮一場充滿能量感的城市微旅行。(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看展覽 體驗非遺 城市考古成為過年新時尚

圖說:黑石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郭新洋 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