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它既是曆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傳承了千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每一件都蘊藏着一串故事,等待有心人去細細聆聽;一件件保留着傳承人溫度的作品,在人們的腦海中暈染出一幅文明流淌、逶迤婉轉的畫面。“守藝人”專欄,通過講述非遺傳承人的故事,帶大家近距離感受非遺背後的地方曆史文化、風土人情,體驗非遺的魅力。

臨近歲末,年味漸濃。過去,甯波人有在春節前制作凍米糖的習俗,一般臘月就開始制作,越是嚴冬,哈氣成簇、滴水成冰,糖便愈甜。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熱竈、熬糖、翻炒、攪拌、壓實、切塊……一塊塊熱乎乎的凍米糖剛切好,就被等在一旁的孩子哄搶一空,嘗上一口,唇齒留香。

在沒有薯片、可樂“加持”的年代,凍米糖這口嘎嘣脆的零食,是許多甯波人甜蜜而溫暖的惦念。但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凍米糖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會這項技藝的人也不多了。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在鎮海澥浦,有一位還在堅持手工制作凍米糖的老手藝人,他叫劉國文。在十七房景區内,他用一個小鋪子、一口大鍋和一顆匠心,堅守着凍米糖制作技藝的傳承。

匠心沉澱的“甜”

劉國文的鋪子共有兩間店面,一間用來售賣産品,另一間用來生産制作。制作間裡常年升騰着濃濃霧氣,過路人總會被香甜的氣味吸引進來。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采訪當天,記者到達時,劉國文正在進行凍米糖制作的關鍵步驟——熬糖。隻見他依次将饴糖、白砂糖、大豆油、清水倒入鍋中,沒有用任何稱量工具,感覺配比符合“心意”了,便直接倒入鍋裡。不一會兒,糖水便咕嘟咕嘟滾了起來。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糖、水、油的比例看似随意,實際上很難把控,糖多了會膩,水多了則味道寡淡。而老劉凍米糖入口時恰到好處的甜,正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匠心沉澱。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糖水加熱至金黃色後,按量倒入芝麻、花生和優質東北大米制成的米花,再用鍋鏟迅速翻炒均勻,防止糊鍋。等米花攪拌均勻後,将其趁熱鏟至案闆的長方形木架中,并用擀面杖将米花壓平壓實,最後用刀将米花劃條切塊,一塊塊白胖整齊的凍米糖就做成了。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凍米糖一年四季都能做,但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是銷售旺季。劉國文說:“因為每年10月,新鮮大米、芝麻和花生上市,做出來的凍米糖更好吃。”

“老傳統”變身“新選擇”

劉國文13歲開始跟着有糕餅廠工作經曆的父親學做凍米糖,到今年67歲,他做凍米糖已經有54年了。從騎着自行車走街串巷,到家庭作坊,再到如今十七房景區的網紅店,劉國文一步步将凍米糖從“老傳統”變成“新選擇”。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2009年,十七房村進行景區化改造提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劉國文也站到了鄉村振興的“風口”,在景區内開辦了“老劉凍米糖”店鋪。

如何讓老手藝與新農村碰撞出火花?如何找到傳統小吃與現代口味的平衡點?為此,劉國文頗費了一番心思。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我設計了一款1斤裝的虎頭包禮盒,上面印有十七房村和凍米糖的介紹。”在更新包裝的同時,劉國文也積極開發新品,如花生醬、酒釀、芝麻糖、花生糖、生姜糖等,以滿足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2013年,他還開設了線上微店同步經營,銷售範圍也擴大到全國各地。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劉國文還曾被人民日報微網誌、央視四套“遠方的家”欄目以及央廣經濟頻道報道,“老劉凍米糖”也躍升為全國網紅食品。2021年,他的“十七房凍米糖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六批甯波市級非遺項目。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老劉凍米糖”名聲在外,劉國文也有了慕名而來的徒弟。徒弟學成後,還在南塘老街開了一家凍米糖店,生意紅火。徒弟店裡做凍米糖的原料,也是由劉國文提供。他說,這樣才能保證凍米糖的品質。

守藝人|劉國文:50年匠心沉澱,留住記憶裡的甜蜜“年味”

作為非遺傳承人,劉國文還經常參加鎮海轄區内的非遺活動,也去過不少學校,帶領學生體驗凍米糖制作過程。“凍米糖是甯波人老底子的回憶,我想盡我所能,把這份‘甜蜜’傳承下去!”劉國文說。

一項技藝,需要一代代守藝人心手相傳

優秀傳統,期待更多普通人弘揚傳承

鎮靈通發出誠摯邀約

如果你身邊有老底子、老手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