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曹雪芹在《好了歌》裡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每個人都喜歡活得通透,但實際的做法,卻和想法背道而馳。
有人說:“幸福的人生,隻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愛别人。”
誠然,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很少”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去繁存簡。

02
朋友:數量少,品質高。
文豪蘇轼曾經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廣交天下朋友,似乎是古代文豪的特征之一。不管走到哪裡,隻要把自己的名号報出來,就能得到熱情的招待,可以把酒言歡。
看過文豪,再看俠客。他們都喜歡拉幫結派,就像《天龍八部》裡的喬峰一樣,手臂一揮,天下的乞丐,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走到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一群人圍着,還畢恭畢敬。
其實,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朋友,都是“路過你的生命”。很多高朋滿座的場景,也是想象出來的。
比方說,蘇轼在湖州任職後,寫下《湖州謝表》給皇上,本是表達人生的坎坷,和真實的心情,卻被朝中官員挑出了很多諷刺和隐喻的句子。是以,他被貶黃州,當地的官員,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其中不乏有監督的成分在。
“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最好的交友方式,是舍去“利益之交、泛泛之交”,留下三五知己,足矣。
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讨好别人,不如常常和某一兩個朋友交往,把友情沉澱下來。
03
愛情:誓言少,真話多。
作家陳桂芳講過這樣一件事:她路過花店的時候,多看了一眼黃玫瑰,她的先生察覺到了,在第二天買了一大捧黃玫瑰回家。
可是,她卻不覺得花有多美了,腦海裡不能忘記的,是那一朵黃玫瑰。
“其實,隻要他講一個‘愛’字,我就滿足了,可他不僅說‘愛’,還說了很多的理由,我就心不在焉,不想聽了......”作家忽然明白,不是愛情不夠好,而是太好了,太多了。
從流傳下來的情話中,我們可以捕捉到這樣的句子:回眸一笑百媚生;一眼千年;一諾千金;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毫無懸念,真正的愛情,是某一瞬間的感動和美麗,是某一個畫面的永恒。
能夠讓我們聞到的香味,多半是“一抹淡香”,太濃的香味,反而會刺鼻、難受,甚至聞不到。
愛就是愛,不要每天都信誓旦旦地說話。把愛情放在瑣碎的日子裡,自然就會長久。話太多,反而變成了花言巧語的煩惱,失去了愛的真本事。
04
生活:花錢少,壓力小。
看過這樣一種觀點:過上極簡的生活之後,就實作财務自由了。
為了賺錢,我們費盡周折。使勁拓展人脈,爬上某個位置,苦苦求某個人,努力擴大賺錢的平台......隻要是能夠賺錢,怎麼做都行。
可是,很多人賺的錢不少,但是生活品質并沒有提高,甚至還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哲學家伊拉斯谟在《對話集》裡寫道:“‘節省’等于一筆可觀的收入。”
當一個人堵住了花錢的源頭的時候,每天的開支就徹底降下來了,進而他要去賺的錢,也少了。
找一份月入萬元的工作,會有難度,但是月入千元的工作,很輕松。不僅找工作容易,工作的時間很少,壓力也很小。
勤勞儉樸,是傳統美德。如果勤勞的人沒有富起來,說明他們沒有做到節儉兩個字。
舍去了購買欲,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實用的東西,盡量去買打折的東西......生活就像走鋼絲,收入和支出是平衡杆的 兩端,如果把握不準,就得摔個跟頭。
習慣了節儉,生活品質提高了,内心也豐富了,但是賺錢的壓力小了,一舉多得。懂得賺錢是本事,花錢也是。
05
事業:選擇少,品質優。
吸管,我們都看過,用過,但是很少去研究,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然而,樓仲平卻把它當成了自己一輩子的事業。從普通吸管,到“雙童吸管”;從研究到批量生産,他一紮根,就是二十多年。
樓仲平說:“我們用客觀的規律、科學的手段在這十幾年裡做了正确的事。”
當我們羨慕成功人士的時候,應該看到他們的執着,看到他們當初的選擇。一次決定,一輩子都不會放棄,這就是最難得的精神。
不管在職場,還是在創業的地方,我們不僅要推陳出新,還要推陳出精。
頻繁跳槽的人,難以在社會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任何一個機關,都是新人;不斷拐彎的創業者,他們注定要走更多的彎路,甚至走上錯誤的路,在某一個十字路口,迷路。
有本事的人,幹一行,愛一行;撲下身子,深耕深學。拒絕一夜暴富的誘惑,不随意弄丢方向。
06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最美是‘留白’。”
書畫的經典之處,就是“計白當黑”,音樂在餘音缭繞的時候,就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文章引人入勝的地方,多半是“一筆帶過”之處。人生,亦是如此。複雜的事,會讓人心煩意亂。比方說,每天都胡思亂想,心緒就亂如麻繩了。
人生如草木,一枯一榮。什麼都想得到,都希望長期擁有,就變成了負擔,唯有舍去,擁有的東西少了,反而活得更好了。
有本事的人,不在乎“好又多”,而是在乎“少而精”。
一段路,清清靜靜就是風景;一輩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餘生不長,不必把太多的東西請進生命裡。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