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官場鏡像》:日記中的晚清政治生态|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

作者:Beiqing.com

記憶不僅是過去留下的痕迹,也是我們通向未來的隧道。通過記憶對事物的篩選,我們将有價值的片段儲存在自己的腦中,而書籍,無疑是最能影響我們記憶方式的一種存在。通過曆史與社科書籍,我們可以銘記那些在人類社會中出現的現象,通過文學藝術書籍,我們能夠捕捉到細節與被忽略的微妙情緒,通過童書和生活書籍,我們得以在時間中逐漸成長。

《晚清官場鏡像》:日記中的晚清政治生态|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

《晚清官場鏡像》

作者:邱捷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1年5月

《晚清官場鏡像》作者邱捷答謝視訊。

緻敬辭

在中山大學曆史系的檔案室,存放着一本少有人問津的日記。它的主人——晚清的一個州縣官杜鳳治50歲才開啟仕途,宦粵十幾年,以一個地方官僚的私人視角真實記錄了晚清時期官場的百态。邱捷獨具慧眼,經過長期的深入閱讀,充分挖掘出這本日記的價值。晚清地方官員為何經常偏離王法做出判決?官員之間對上對下日常如何互動?“皇權”是否“不下縣”?針對這一系列重要的問題,《晚清官場鏡像》在既有的有關清朝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研究的基礎上,填補了許多前人未給予充分關注的關鍵事實與細節。

我們緻敬邱捷,緻敬他用自己的智慧為曆史研究一個重要的領域貢獻了有價值的新史料、新觀點,更緻敬他身為一位曆史學者,身體力行“闆凳要坐十年冷”的鑽研精神,傾注近二十年心血成就一部著作。我們緻敬《晚清官場鏡像》,它見微知著,用基層官員鮮活的日常折射晚清政治生态及其中的隐憂。它将目光投向抽象的制度中活生生的人,書寫一部“活的制度史”,彰顯了濃厚的人文關懷。

答謝辭

得知這本書獲得“2021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我很感謝。在一定程度上,這本書是我點注杜鳳治日記的副産品。日記有不少以往學界不甚關注的晚清官場運作細節,我順手把這些細節或者是故事記下來,後來就寫成這本書。書出版後,得到多位研究清史和近代史同行的鼓勵。幾位著名的書評人做了非常專業和中肯的評論。有人還指出了這本書某些需要改進之處,我感謝之餘,也很欽佩。

出版社的編輯告訴我,這本書出版後已經加印了兩次。學術著作出版當年就加印兩次的不多,自己寫的書有不少人願意讀,作為作者我當然開心,不過我也知道,也許不是因為書寫得很好,而是因為杜鳳治日記的内容确實有吸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醒更多研究者關注杜鳳治日記。

——邱捷

《晚清官場鏡像》:日記中的晚清政治生态|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

邱捷,中山大學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

01 這本書

新京報:通過研究杜鳳治的日記,你如何了解日記的史料價值?利用日記史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邱捷:随着史學研究的進一步多元化,學者對日記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杜鳳治日記這樣的分量較大、連續記載多年的日記。日記通常是當天寫下(即使補寫也不會隔太久),記憶失誤的可能性小些,會更真實地反映作者的想法。而日記因其私密性,會記下其他文獻沒有反映的事實。地位重要者的日記,如《蔣介石日記》,因涉及很多重大曆史問題,自然更受研究者重視。一般而言,在政治、軍事、學術等方面有很高地位者,會預見到日記日後一定會被公開,是以,下筆時自覺不自覺都會有所顧忌,學者引用時必須考慮這個因素。

杜鳳治是小官,進入仕途時已53歲,他又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會名垂青史,寫日記不是為塑造自己形象以流芳後世。在當時,幾百萬字的日記絕無刻印出版的可能,日記中記了大量對上司、同僚、下屬甚至至親好友刻薄的評論,甚至記下了自己的一些隐私,說明杜鳳治寫日記時并不打算把日記示人,隻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親身經曆平實地記下,并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最多隻是想通過記日記宣洩一下情緒而已。從史料來說,這種“為寫而寫”,并無刻印出版預期的日記更可信。作為承上啟下的州縣官,杜鳳治的觀察和記錄也具有特别的視角。

但我不會認為杜鳳治的日記全部符合事實。我閱讀全本日記的體會是,杜鳳治有關上司訓示、同僚談論,以及自己催征手段、濫施酷刑、各種支出、财産處置等記述基本可信。但他對事件經過、案情真相以及廣東社會、廣東風俗的記述與評論,肯定有片面之處甚至失實。對事實的記述,也會因興趣、親疏、好惡有所選擇、剪裁,傳聞失誤、判斷不當、知其一不知其二等情況肯定存在。是以,不可以把杜鳳治在日記所記内容簡單地視為信史,但日記所反映的杜鳳治的心态應該是真實的。

對史學研究者而言,如何利用史料是一項基本功,既然這部日記史料價值很高,隻要按照學術研究的規範去利用,肯定對很多課題的研究都有用處。

新京報:閱讀整理日記和寫作本書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對于這部日記的後續研究者來說,有哪些有待進一步延展的問題?

邱捷:很感謝各位讀者的厚愛,尤其感謝指出《晚清官場鏡像》某些不足之處的讀者和書評人。我在整理這部日記時首先遇到的大的困難當然是“認字”和“認人”的問題。日記用較草行書書寫,分量很大,插寫、塗改之處往往用蠅頭小字。杜鳳治寫字未必完全遵循草書規範,偶爾還有錯字,很多時候字認不出,隻能靠前後文猜測,遇到人名、地名寫得很潦草,無法據前後文猜測,就更困難了。我除了利用各種書法工具書之外,還經常請教懂書法的朋友。現在有很多資料庫可檢索,隻要想出合适的關鍵詞,反複去試,很多人名、地名的正确寫法都可以查出。日記提及的人物很少用本名、全名,多數用字号、借稱、綽号或官名别稱、簡稱,搞清“誰是誰”更不容易。

我相信,今後研究清史的學者會很關注這部日記。日記有關辦案的記載特别值得重視。據我所知,中山大學徐忠明教授已認真閱讀了全部日記,相信他與其他研究清代法制史的學者利用這部日記會取得很有新意的成果。

新京報:你從杜鳳治的個人記述當中,感受到晚清官場宏觀政治氣象的哪些特點?杜鳳治的故事有怎樣的代表性?

邱捷:日記反映出直到19世紀後期,清朝官場,也就是清朝的政治制度還沒有“走出中世紀”,這個制度既是當時中國落後的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的産物,同時又是中國“走向近代”的極大障礙。杜鳳治作為清朝一個中下級官員,有多大代表性我不好輕下判斷,但他至少是一個“正常”的清朝州縣官。他的故事,我覺得可以反映出多數官員對“綱常倫理”與清朝統治的“合理性”并無懷疑,很起勁地做官,使清朝政治制度在舊軌道維持“正常”運作。杜鳳治雖然也讀過一些介紹“西學”的書,但思想仍然沒有“走出中世紀”。于此可見,其時在官員群體中非常缺乏政治改革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

02 這個人

新京報:研究杜鳳治的日記,讓你對近代廣東區域政治、文化、經濟有哪些新的了解?

邱捷:讀一部日記,很難對“近代廣東區域政治、文化、經濟”這樣大的問題獲得太多颠覆過去認知的新了解。但這部日記提供了很多前人不甚注意的細節,可以讓我們對“近代廣東區域政治、文化、經濟”得到更全面、更準确的認識。從同治後期到光緒初期,廣東與全國一樣是晚清相對“平靜”的時期,沒有内憂外患的“重大事件”發生,杜鳳治日記提醒我們,這麼多年的廣東也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新京報:你最近在關注和研究哪些新的問題?2021年,有哪些特别想推薦給我們讀者的書目?

邱捷: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晚清州縣官辦案時的法外考量——基于杜鳳治的個案考察》,也許今年會發表。也想就此角度寫一本書。不過,我缺乏法律學科教育與研究的學術背景,以往同研究法制史的學者也沒有交流,這本書就算寫出來,在方法、視角、叙事與語言等方面與正宗的法制史研究著作肯定有很大差異,我的自我定位,也是和《晚清官場鏡像》一樣,是一部讀史劄記,但内容不會重複。

我近年因為年紀大,又忙于做《杜鳳治日記》點注,讀書不多,也不夠用心。2021年的新書中,魯西奇的《中國古代鄉裡制度研究》、陳春聲的《地方故事與國家曆史——韓江中下遊地域的社會變遷》、周琳的《商旅安否——清代重慶的商業制度》和彭南生的《街區裡的商人社會——上海馬路商界聯合會(1919—1929)》,因為與我在寫的著作或一直感興趣的問題有關,我都比較認真地讀過,得到很多啟發,很希望有更多讀者同我一樣對這幾本書有興趣。

采寫丨劉亞光

編輯丨青青子、申婵、肖舒妍

校對丨薛京甯、李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