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希金模仿烏克蘭家喻戶曉的民歌《哥薩克馳向多瑙河》

1814年,15歲的普希金模仿烏克蘭著名的民歌《哥薩克去多瑙河》寫了一首詩《哥薩克》,歌頌頓河哥薩克人的自由和愛情。他的詩歌"高加索俘虜"(1820-1821)描繪了參加長達60年的高加索戰争的頓河哥薩克士兵被俄羅斯征服高加索,詩人稱頓河哥薩克人為"奴隸的勇敢救世主"和"勇敢的哥薩克人"。長詩《強盜兄弟》(1821-1822)描繪了烏克蘭哥薩克人的悲慘命運,他們從第聶伯河逃到伏爾加河,後來成為伏爾加哥薩克人。将他們描繪成罪犯,強盜,被俘虜并逃跑,最終死亡,就像一首"黑幫兄弟"長長的哀悼之歌。在1820年至1824年流亡南方期間,普希金寫了"南方詩篇",描述了高加索哥薩克人的生活,随後是浪漫詩"波塔瓦"(1828年)和小說"船長的女兒"(1836年)。在他的長詩《波塔瓦》中,普希金将烏克蘭的博薩描繪成一個具有"強烈個性"和"令人震驚的曆史人物"的人物,稱他為"惡棍将軍","陰謀家","野心勃勃的人"和"背叛沙皇的叛徒"。(普希金1988:265-340)普希金認為,上司農民起義的哥薩克阿塔曼·拉希姆是"俄羅斯曆史上唯一的詩歌人物"(Troya 1992:293),并寫了許多贊美拉辛的詩歌,但并非所有詩歌都公開發表。波塔瓦(1828-1829)描繪了哈薩克哥薩克人迷宮/馬塞帕,稱他為"惡棍","毒蛇"和狡猾的哥薩克加特曼。

普希金在關于上司農民起義的哥薩克·阿塔曼的民間傳說故事中備受推崇。1834年,普希金出版了一部曆史紀錄片小說《普加喬夫暴動的開始和結束》。基于大量真實的檔案檔案,普希金生動地描繪了哥薩克阿塔曼·普加喬夫的藝術形象。這與普加喬夫的曆史形象形成鮮明對比,普加喬夫是官方編年史中俄羅斯曆史學家的"殘忍""暴徒"和"小偷"。在普希金的著作中,普加喬夫不是一個普通的暴亂者,而是一個具有高貴品質和民族責任感的真正英雄。他憎恨沙皇政權和獨裁政權,熱愛他的國家,就像普希金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由于普希金的人生經曆,在他的創作中也形成了一種"帝國情結",導緻他對皇帝的鞭打。通過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年),作家對英雄的欽佩和向往得到了重申,稱頓河哥薩克·阿塔曼·普加喬夫是農民起義的領袖,是一個聰明、正義和善良的人。作者完全肯定地拒絕了普加喬夫對俄羅斯官方曆史書的叙述和評價。"斯捷潘·拉辛之歌"(1826 年)歌頌了頓河的哥薩克·阿塔曼·拉辛,他上司了 1667 年至 1671 年的農民起義。普希金贊揚了拉辛基于民歌和曆史文獻的英雄故事。

Gogoly被稱為"哥薩克百科全書"。在他的文章"關于小俄羅斯(烏克蘭)的形成"中,他出色地描繪了烏克蘭哥薩克人的文化身份:"他們不添加任何誓言,不給自己禁食;這些強盜般的夥伴保持着密切的兄弟情誼,将他們彼此聯系在一起。(Gogoli 1999: 71)Gogoli在小說《塔拉斯·布爾巴》(Taras Burba)中頌揚哥薩克人的忍耐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普希金模仿烏克蘭家喻戶曉的民歌《哥薩克馳向多瑙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