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産手機領域,知名度較高的無非是華為、小米等品牌。但早在之前,國内曾有一手機品牌,不僅比小米早研發智能手機,甚至還得到過馬雲的投資。不過現如今,該企業卻處在賣身的窘況中。那麼,使得這一國産手機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上面提到的這一國産手機品牌就是魅族。可能許多人都用過該品牌的手機,畢竟早在之前它也曾是國内的熱銷手機之一。盡管現如今該品牌已經走到衰敗的地步,但是它曾在智能手機領域創造過輝煌,也是以獲得了馬雲37億的投資。那麼,馬雲看好該企業哪裡了呢?
具體來看,魅族的創始人黃章早在進入智能手機領域之前,他還在MP3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因為其産品品質比較好的原因,為黃章吸引來不少的粉絲,在有了使用者積累之後,他開始向智能手機領域進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小米都還未進入該領域,可以說,魅族在智能手機領域算是投入較早的企業。而在該企業釋出首款手機之後,成功地吸引到了馬雲的注意。具體來看,在2009年,魅族M8成功上市,一經釋出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資料顯示,僅在兩個月的時間,這一手機的銷量就達到了10萬台,到該手機釋出5個月之後,其銷量甚至突破了5億。由此也可以看出,該手機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在這之後,魅族為了收割更多的市場佔有率,也在積極地研究下一款手機。
值得注意的是,到2014年時,馬雲想利用智能手機與該企業的OS操作相結合,就找到了黃章。在當時,馬雲看中該企業的研發、市場等方面的原因,認為它如果按照這一方向繼續發展下去,該企業将會大有作為,于是馬雲向魅族投資5.9億美元,約為37億元。
但是在獲得了馬雲37億的投資之後,該企業的發展并沒有得到提高,反而開始不斷地下滑。甚至到現在為止,該品牌在手術領域中的份額就僅剩0.1%,并且還賣身給吉利。那麼,魅族走到這一步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實際上,對于該企業來說,走向衰敗并不是因為其他國産手機的崛起,導緻其份額不斷地減少,這最多隻能算是次要因素。真正讓該企業走向衰敗的,是因為黃章在企業發展的這些年,不斷地隐退和複出,頻繁地循環這個流程。
長久以往就導緻了該企業在經營方面出現不少問題,甚至也是以,造成了高管的頻繁離職。據了解,在2017年時,該企業的高管白永祥離職,2018年李楠也相繼離職。多位高管的離職也暗示了企業的下坡路。
但是黃章不以為然,甚至還決定将該企業的中低端手機裁剪部分機型,進軍高端領域。但值得注意的是,讓該企業獲得高銷量主要就是靠着中低端的品牌。從資料來看,在2014年-2017年,該企業的銷量中僅是魅藍系列就占據了50%,而在這一機型被裁減之後,該企業的總銷量也比之前減少了46%。
正是是以這一原因,使得該企業的銷量和市場不斷縮減,直到2021年1月底時,該企業的市占率就僅剩0.1%。
值得注意的是,在魅族市占率少到微乎其微時,該企業也做出一個決定,也就是賣身給吉利。盡管這一事件,兩家企業的官方都沒有釋出通知,但其交易已經在進行當中了。而對于它們兩者來說,也算是共赢的局面了。
對于魅族來說,不至于走到退出市場的這一步。而對于吉利來說,該企業拿下魅族,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要實作車機互聯等方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盡管吉利在多個領域都有所涉及,但畢竟造車才是它的主業之一。
是以,為了在汽車領域實作更好的創新和發展,是以該企業才要收購一個,在該領域有技術、生産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