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自動駕駛讓北京冬奧更智能。

作者 | 美丁

編輯 | 文靓

今天,萬衆矚目的第24屆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奧會)終于來了!

為冬奧會籌備已久的北京首鋼園區也熱鬧非凡,如果你現在來到這裡,不僅能看到冬奧吉祥物“冰墩墩”笑容燦爛地向你招手,大機率還能看到一輛輛帥氣的L4自動駕駛車呼嘯而過。

它們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司機(有的車輛僅配置一名安全員),但全部搭載雷射雷達、攝像頭等感覺裝置,分析實時路況并夠迅速反應、精準執行,為“科技冬奧”添姿加彩。

自動駕駛,冬奧會上的“新朋友”

“科技冬奧”的雛形始于2016年11月,由科技部牽頭制定的《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8個方面開展工作,且先後部署安排了80個項目。

其中,作為北京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 全天候多車型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及首鋼園區功能示範(簡稱“科技冬奧專項”),是本屆冬奧會一張底色亮眼的“技術牌”。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北京首鋼園一覽(圖檔來自新京報)

科技冬奧專項負責人、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院長楊殿閣教授曾表示,項目中有幾大亮點:

第一,是在開發車輛上使用了AI技術;

第二,是在車上使用了中國的北鬥高精度定位;

第三,5G、車聯網在自動駕駛車輛上的應用。

公開資訊顯示,屆時首鋼園區将有100台左右的9款無人車為群眾在冬奧期間的交通需求保駕護航,其中包括: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新石器無人駕駛售貨車(圖檔來自北京世園會官網)

百度和超星未來的Robotaxi将在園區内提供載客服務;

首鋼園與百度聯手落地無人駕駛小巴将在既定路線上接駁遊人;

北汽的自動駕駛車隊将為多人旅遊或參觀提供服務;

九号公司(Segway-Ninebot)的三輪滑闆車讓可以人們輕便地到達目的地;

美團無人配送車和新石器無人零售車在園區内為大家的餐飲需求随時待命;

智行者的蝸小白将負擔起部分園區内的清潔工作;

優必選的智能巡檢機器人ATRIS(安巡士)将代替安保人員進行巡查,主動識别陌生人員,發現可疑人員便會觸發告警功能。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優必選智能巡檢機器人ATRIS(安巡士)(圖檔來自于維科網)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科技冬奧”專項就已達成了預先設定的項目考核名額,涵蓋了車、路、雲、仿真、示範五個方面,實作了園區社會公開道路、園區内部道路全覆寫、全天候的多車型L4級無人自動駕駛示範應用。

而它們背後,是來自清華大學、首鋼集團等17家課題機關提供的技術保障。

針對冬奧會期間可能出現的“人車混流、交通場景複雜”等特點,清華大學與福田、百度和智行者等公司合作,專門打造了智能汽車駕駛作業系統及支援自動駕駛的電動車輛平台。

此外,自動駕駛安全性保證與高精地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配合傳感器實作高精度定位,提升車輛感覺效率,進而優化導航路徑。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奧期間正值雪季,車道級定位難度大幅增加,如何做好突發情況下的應對舉措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有了高精地圖的支援,這些問題都将“不值一提”。目前,冬奧會首鋼園區的高精地圖采集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高精地圖讓自動駕駛車輛“如虎添翼”,仿佛擁有了“火眼金睛”,可以提前知曉位置資訊,通過精确識别交通标志、标線等上百種目标,精确規劃行駛路線,提前做出判斷和決策。即使在雪、霧等極端氣象下,車輛也能有條不紊地精準定位。它就像可靠的安全員一般,幫助自動駕駛車輛避免精度失準、受異常狀況幹擾增大測量誤差等狀況。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冬奧會首鋼園區高精地圖采集範圍(圖檔來自于雷鋒網)

自動駕駛的長遠發展更離不開智能網聯。在智能網聯技術的支援下,冬奧會打造了自動駕駛專用車道、無線充電位、智能交通信号燈等基礎設施,形成了一個可移動、可複制的自動駕駛園區模闆。高效、智能車聯網技術研究及示範項目也不失為“科技冬奧”的一大看點。

在5G、AI、IoT等技術的協作下,園區内已"地毯式"部署了17個5G基站、14個路側單元(RSU)、1個北鬥地基增強站,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基于園内這個強大的5G智能車聯網系統,無人派送業務示範已率先在張家口賽區的冬奧場館開展。

自動駕駛,運動場上的“老熟人”

此次冬奧會之外,自動駕駛在大陸近些年舉辦的其他國際賽事中也并未缺席,俨然成為大陸高科技發展的新名片之一。

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元戎啟行與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就合作研發了一款Robotaxi負責接駁服務;

2021年8月18日,陝汽自動駕駛公共汽車亮相中國第十四屆運動會、中國第十一屆殘障人士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

2022年杭州亞運會召開期間,吉利汽車将在亞運區域全面實作自動駕駛,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社群;

2022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中,蘑菇車聯的Robotaxi、Robobus、巡邏車、清掃車将團體露臉......

而将焦距拉長,大洋彼岸的其他諸國,國際賽事也是他們展示高新科技和未來理念的絕佳舞台。

2016年裡約熱内盧奧運會上,我們得以了解了防塞卡病毒的運動服、8K電視、VR轉播、Visa移動支付戒指這樣的科技新潮。

但最令人拍案稱奇的,當屬會遊泳的“寶馬”—— 借助BMW自動駕駛技術的動态追蹤系統,将原本用于量産車上的LED燈組被改造成并嵌貼在運動員的手腕、肩膀、臀部、膝蓋以及腳踝上,燈組可以追蹤記錄下他們的遊泳運動軌迹。包括邁克爾 菲爾普斯在内的運動員也使用了該技術幫助改善以及加強訓練。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美國運動員借助BMW動态追蹤系統進行訓練(圖檔來自鳳凰網汽車)

在去年剛剛結束的年東京奧運會上,豐田汽車猛砸8.35億美元,和國際奧委會簽署了頂級贊助商合同。為了能夠“大秀肌肉”,豐田每年投入上萬億日元,用于電動化、智能化等前沿技術的研發,隻為在東京奧運會上一鳴驚人。

在自動駕駛方面,豐田的L4級e-Palette自動駕駛小巴擁有車輛與行人的“眼神交流”功能和行人自動感覺功能、做到主動避讓行人。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e-Palette無人駕駛小巴(圖檔來自鳳凰網科技頻道)

另一款APM車型則能夠提供短距離移動服務的低速型電動車,同樣用于接駁。

還有近百輛站立式EV,用于東京奧運會主賽場等為中心的巡視及安保人員的移動。此外,豐田還推出了場地支援機器人(Field Support Robots),能夠快速和安全地在賽場上取回運動裝置。

風險往往與機遇共存,大型賽事也可能成為一失足便“千古恨”的角鬥場。在同年的東京殘奧會上,豐田引以為傲的AI技術就闖了大禍:一輛時速1— 2公裡的自動駕駛小巴将有視力障礙的柔道運動員北園新光(30歲)撞傷以緻退賽。

肇事汽車正是被視為得意之作的e-Palette無人駕駛小巴。為此豐田章男不得不親自緻歉,“這件事情表明,自動駕駛汽車在普通道路上行駛還不現實。”

畢竟是世界矚目的焦點,一場受傷事故便足以打擊人類對AI技術的自信心,将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問題推到風口浪尖,給行業以警示。

科技讓奧運更炫、更酷、更廣

不知從何時開始,奧運賽場上不再隻有運動員們揮灑汗水、追金逐銀的身影,大量高科技車輛和新型移動裝置愈漸出沒,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黑科技”層出不窮。

現代體育競賽絕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如同AI和大資料的糾纏發展一般,科技與奧運似乎也成為相伴相生的共同體。

奧運會在激發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挑戰人類身體極限的同時,也暗含着國與國之間的科技較量。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技術的投入,可以幫助運動員在他國壟斷的領域打破空白,并減少傷病,科學探索更高、更快、更強的人體極限。

傳統的體育訓練,主要依靠教練和運動員之間的“傳幫帶”,類似“手藝人”技藝的傳承過程:教練依據個人知識經驗提供方法,但并不适配于每個個體,而基于運動員獨立分析的訓練方式更能激發出每個人的潛力。

去年,蘇炳添以9秒83打破了亞洲男子百米短跑紀錄。他曾梳理過中國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第一條就是“踐行科學化訓練理念”。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蘇炳添的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m短跑:回顧與展望》

在蘇炳添的日常訓練中,計算機仿生模拟給出了預備時膝關節角度、奔跑時步長等多方面資料。再通過生化分析儀、人工智能分析系統等高科技的協助,全方位記錄運動員的姿态動作,打造個性化、資料化的訓練方案。這種“科學主導”的訓練方式,讓因傷病計劃退役的蘇炳添 訓練效果顯著提升,運動巅峰期的延長。以被視作運動員“高齡”的32歲,一舉跑出個人最好成績。

這并非特例,大陸成績斐然的遊泳和賽艇團隊也有“殺手锏”—— 中國“風洞”技術的buff加持。“風洞”其實是航空航天科技的外溢。作為研究戰鬥機、飛彈等遇到氣流問題的飛行器,它也同樣适用于運動員遇到水流或氣流阻礙。借助“風洞”進行針對性訓練提高運動員成績的方式,在被英、德、美等國也十分流行。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圖注:賽艇運動員在進行的風洞實驗(圖檔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網誌)

回顧2021年7月29日的乒乓球女單決賽裡,孫穎莎與伊藤美誠有來有往的拼殺。伊藤美誠的每一次發球、揮拍、移動等資料都被遠在兩千四百多公裡外的“浙江大學乒乓球智能大資料分析平台”的技術團隊采集接收,幾乎在比賽結束的瞬間,AI雲平台已将由算法生成的戰術資料分析報告推送到中國乒乓球女隊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移動裝置上。這些資料實錄會直接用于中國乒乓球女隊後續備戰。

還有微壓氧倉、加壓冷療儀、漂浮倉等精良裝置為中國舉重隊在日本斬獲7枚金牌金“鼎力相助”;準備狀态監測系統等提供的大量資料是大陸賽艇隊不斷突破的“秘密武器”;決賽模拟系統是中國射擊隊在東京奧運會場打出漂亮翻身仗的“關鍵之匙”;科醫複合團隊是中國遊泳隊屢次奪金背後的“制勝法寶”;

中國體育取得的優異成績,與科研團隊的有力支援密不可分。正如電影《奪冠》中所說:“未來體育靠的不是人,是科技。”

期待我們的自動駕駛玩家在北京冬奧會的契機下,可以更好地從“冰雪舞台”走向國際舞台。

連結:

https://chedongxi.com/p/241532.html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1-04/01/c_1127280914.htm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11-29/doc-ikyakumx0864416.shtml

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transportation/6wlPDRdmR5zcELQ2.html

https://mp.weixin.qq.com/s/xoMLS5ws2unCOFhsEnuVeg

https://www.sohu.com/a/486839559_114977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1-05/18/c_1127458046.htm

END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智能駕駛「投資」加速内卷:挑選與反挑選

自動駕駛,開進北京冬奧會

「無人」駕駛,正在遭遇「用人」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