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差》:金國明的十年一夢

記者 範佳來 實習生 李冠達

《時差》:金國明的十年一夢

金國明的畫作。

"一輩子做一件事很難,堅持下去尤為重要。

1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百年财富閱讀俱樂部和FM106.5東上海之聲"舒曼CD"節目聯合主辦的"藝術是人生哲學——金國明'時差'的故事'"舉行。時差——金國明的散文是金國明十年寫的新書,展示了金國明的半生藝術之路,以及時差系列中的數百幅畫作。

金國明既是編輯,也是畫家。擔任上海畫書出版社副主編,從事藝術圖書出版編輯20餘年,繪畫30餘年,2011年榮獲"上海文化新人"名單,并參加"法國藝術家沙龍""法國秋季藝術沙龍"和國家油畫展。

"金慶明,穿着中身和襯衫夾克,看起來不像一個藝術家,他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老幹部'。在談話的開頭,金國明說:藝術家的共性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創作激情。雖然他不留長發,穿得适度,但對繪畫的熱情,和任何藝術家都是司空見慣的。

《時差》:金國明的十年一夢

"走吧"

從"夢雲"到"時差":十年的繪畫

《時差》系列是金國明在這十年間創作的。"十年做夢并不容易,"他承認。二十年,承載着我的夢想。十年一幅畫,十年一個夢想。十年的精煉,十年的結晶。"

自2012年以來,金國明一直參與《時差》系列的創作。新系列之是以被命名為"時差",是因為它表達了現實和夢想,以及空間之間的時差。在上百朵"夢雲"中,金國明重拾了1990年代的青春夢,用全新的表現主義風格開啟了新的藝術之旅。對他來說,"時差"不僅僅是一個夢,更是通往夢想彼岸的重要實踐,是藝術夢想實作的升華。

"時差"系列中的每幅畫都是不同的,具有多種表達方式和随意的方法。這是一幅畫家在不同時間處于不同情緒的畫面。2020年新冠疫情給金國明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他感謝祖國數億人的保護,但世界各地許多人喪生,依然讓他非常傷心,并深切體會到個人的渺小。基于此,他決定用表現主義來打造一個巨大的"Away"來描繪被新王冠沖擊摧毀的世界。

他開始創作一個月,覺得沒有必要重複畫面具和白色天使,于是他畫了一雙俯瞰天空的眼睛,看着下面許多城市的著名建築:米蘭的教堂,巴黎的大廈,紐約的大廈,上海的東方明珠塔......這些建築代表了地球村的概念。"這些眼睛代表上帝的眼睛。這些建築代表了世界人民抗擊疫情和抗争。金說,這幅畫的寓意是,盡管上帝對人類的鬥争有着冷眼的眼光,但人類不會被小細菌打敗,最終會赢得新的王冠。

這幅畫最終長2.2米,寬1米,金國明畫了整整五個月。

中國大學百年财富閱讀協會會長鄭忠義說,自從他走過三十年的青春,站在夢想一邊,他從未停止過追逐夢想。

《時差》:金國明的十年一夢

"假臉"

放棄"大廠高薪",隻想當畫家

在《時差,夢從這裡開始》的第一部分,金國明回顧了他十幾歲時學習藝術的經曆,并梳理了他的藝術創作道路,直到他成為一名油畫家,書籍和繪畫編輯和收藏家。

國中時,他成為了老師眼中的"畫菜鳥"。20世紀80年代初畢業,被配置設定到上海第三鋼廠當機械師,别人一個月隻能拿三十元,他一個月能拿一百元。但他還是選擇放棄鋼廠的穩定生活,決定辭職上大學,最後以高分進入美術學院,走上了藝術追夢尋夢的道路。大學畢業後,在經濟壓力下,他不得不先去一所師範學校,但他辭職去了東方廣播電視台做藝術編輯,拒絕放棄繪畫的夢想。

當時,年輕的金國明,經濟狀況也很差,但在陷入困境的90年代,他畫的《假臉》、《沖擊波》等諸多經典作品,開始湧現在上海藝術圈。直到他被介紹到上海繪畫出版社,這才成為金國明藝術之路的轉折點,在那裡他擔任了幾十年的編輯和畫家。他的繪畫和書籍出版工作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上海市文學評論家協會副會長張麗航說:"一代人有一代青春。與其他年齡組相比,"70後"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從勞工、藝術學院學生到出版社資深編輯、油畫家,金國明自己的經曆正是這些"70後"青年特質的典型。"

提到書中的文字部分,金國明形容自己是"閉門造車",拒絕所有餐食,花了三年時間,寫下了16萬字的随附記錄,然後反複修改。有時編輯會發表意見,他可以推翻所有的章節。在完成手稿後,他在負責排版的公司Yachang工作了三個月,每周工作六天,并與編輯反複溝通,隻是為了盡可能無差錯地出版這本書。

《時差》:金國明的十年一夢

融合中西技術,樂于做"追夢者"

《時差》的第三部分是金國明的水彩畫,它們都是金國明在創作油畫中的缺口畫,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畫一個多小時,他喜歡帶中國色彩,希望能夠做到中西合璧。而繪畫的内容,往往在腦海中,依靠多年的訓練,把握整體布局和空域,然後随便揮手。

他的畫作保留了他的純真。金國明喜歡畫雪景,因為在他的記憶中,童年的上海很冷,冬天的寒冷給手都凍了,他喜歡把小時候寒冷的冬月情畫成畫,把心中的雪景創造出來。

他畫得更大更快。他曾經在混凝土地闆上鋪上五米紙,整天畫畫,注入了藝術家的熱情和激情,畫到最後,他形容"他的腳踩在冰冷的混凝土地闆上很熱"。"

金國明也強調,時間差是被選中的,十年後才有部分作品:"很多畫都會呈現在我的夢中,比現實更好,但醒來就忘記了,其實這是潛意識。潛意識是美妙的。"

他感歎,個人的成長經曆符合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軌迹,走向世界,開闊視野,可以自由地朝着人生的夢想努力。"我一直認為,我想表達的思想必須符合社會和公衆的審美取向。因為,沒有深刻的文藝修養和深刻的人生積累,是不是出作品而出;我的藝術夢想來自青春的理想,人生半百年後,我将開始另一個夢想——從這裡做夢。"

負責編輯:梁佳

校對:張良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