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華”,留下一阕永遠的《漁光曲》

1896年8月,法國人在上海徐源的"另一個村莊"的茶館放映了《西部片》,這被視為電影正式引入中國。從那時起,到20世紀20年代末,上海有100多家電影公司作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主要城市。因為數量多,經常有魚和龍混在一起,泥沙混雜,是以很多電影都很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30年成立的香港聯合中國電影公司,于1931年在上海成立了"聯合中國"分公司,以一種嶄新而不尋常的方式,并設立了包括北平在内的幾個拍攝地點。然後在20世紀30年代,在左翼文藝運動的推動下,《聯合中國》力争"改革奇特、迷信、惡毒、殺戮的民族電影風格""弘揚藝術、弘揚文化、激發人們智慧、拯救電影業"的決心,創作出大量好作品,有的或優秀的作品。其中,《魚光歌》成為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電影。

永安樓頂上的一台錄影機

以執導電影《戰訓傳記》而聞名的孫宇,被稱為"聯盟中國"長老。1929年是孫宇進入電影業的第二年,當時他正在為上海民心電影公司制作劇本《雜草叢生》。當時,《人民新》經理李敏偉正在為電影資金不足而苦苦掙紮,當他突然接到華北電影公司總經理時,也是駐紮在香港的華人聯合電影公司三位創始人之一的羅明友,從北平寄來了《蘇都春夢》的電影劇情大綱。羅說,他希望與敏鑫合資制作這部電影。孫宇看了故事的大綱,感覺不錯,然後給李茂做了自我介紹,願意擔任電影導演。後來羅明友前往上海,與李敏偉商讨合作的細節。與此同時,羅還看到孫宇剛剛完成《雜草閑花》副鏡頭劇本,欣賞,最後他決定與《民心》合資拍攝兩部電影。能和羅合作,緩解困擾"人民新"的财務困境,對于羅來說,因為當時上海隻有少數幾家影院有音響投影儀,而羅經營的電影院沒有音響裝置,是以聯合"人民新"才能實作雙赢。

簽訂合同的"民鑫"總經理李敏偉、導演孫宇、攝影師黃少芬、演員餘玲宇一行14人,于1929年12月到北平拍攝《蘇都春夢》一幕。這個時候是寒冷的冬季節日,北方特别寒冷。但大家都以高昂的創作熱情抵擋着寒意,緊張地拍了兩個月,次年3月回到上海。然後一陣鼓聲,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趕上現場。這部電影于1930年5月完成,并在南京和上海上映。原本想以《華北影業公司、敏鑫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名義以《原春夢》為預展,此時羅向力主動出擊,對于進一步合作,可以成立一家新公司。李同意了,是以當《春夢》正式上映時,就被命名為《聯華電影公司制作》。因為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人生的道德堕落和腐朽,藝術處理嚴肅,是以也播放了以下廣告語言:"複興革命軍的民族電影,反對先鋒的進口電影,北京軍閥時代燒犀牛,我們家庭生活的鏡子。"言辭或誇張,但關鍵是要打響'複興國片'的旗号,這具有号召力和震耳欲聾的作用。這部電影聽起來真的很棒,一個鏡頭,打破了當時國産電影的票房紀錄。

“聯華”,留下一阕永遠的《漁光曲》

蓮花第一工作室

緊接着,一年一度的孫宇在這個夏秋兩季,完成了上海《蓮花》創作後的第二部電影,也就是他編排的《雜草叢生的花朵》。影片講述了一個音樂成就很高的富家青年黃雲對上層階級的頹廢生活不滿,憤怒離家出走,租了棚戶區一個從事創作的木匠的故事。他發現,木工女兒、花姑娘莉蓮有唱歌的天賦,于是精心訓練了她。後來莉蓮一舉成名,與黃雲訂婚。黃家知道百道四過百後,但黃雲卻堅定不移,最後帶着被當成"雜草閑花"但優質莉蓮的組合,他們開始一起奮鬥,共生。餘玲玉在片中飾演聰明、勤奮、天真純潔的莉蓮。此前,她曾在《聖丹斯之夢》中飾演蕩婦,兩個角色的對比非常大,但她演得非常成功,受到觀衆的好評。黃雲由二十歲的金燕飾演。他塑造了勇敢樂觀、充滿活力的年輕音樂天才形象,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雜草閑置的花朵"在當年被稱為好,離不開大膽的藝術探索。孫宇曾回憶說,相機鏡頭"從永安公司的屋頂,鳥瞰南京路口的電車軌道錯開,騎馬的情況,作為事件的背景,套印字幕,然後由字幕'成'套印的花朵兩姐妹含着淚水的笑容,捧着花束,在人群中吹捧特寫的樣子", 這是一個例子。如果把電影插曲和主題曲融入到影片中,這些方法在當時真的讓觀衆體驗到了一種飽滿的新鮮感。

聶先生加入"中國聯盟"

這家初創公司得到了回報,這增強了羅先生的信心。他于1931年建立了龐大的合資體制,還通路了日本、舊金山、好萊塢和歐洲電影業,開拓海外市場。發展離不開人才,他延長時導演有石東山、蔡楚生、吳永剛、沈福、蔡楚生正在離開明星電影公司加盟"聯合中國"。除于玲玉、金燕外,還有林楚楚、陳豔豔、王仁梅、李麗麗、鄭俊麗、姜俊超、劉瓊等加入;今年孫宇寫了劇本《自由的靈魂》,原名《藍血黃花》。故事發生在廣州黃花崗72名烈士反抗清朝的鬥争中,影片講述了一個賣藝術的年輕人,在孫中山上司反清鬥争中經過訓練和成長,最後英勇犧牲的故事。這類電影在當時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聯華”,留下一阕永遠的《漁光曲》

于玲宇

當時,李金軒創立了明月歌舞會,在南洋群島及全國許多地方進行火力演出,"蓮花"準時、适時吸收,更名為聯合中國歌舞班。當時,年僅20歲,是這個歌舞班的小提琴手。除了上面提到的王梅、李麗麗,還有薛靈賢、胡偉、白紅、于石、應寅等,他們隻有十五六歲的時候,有的甚至更小。當時,孫宇和一位同僚合租了今天常德路、北京交界處大鵬坊一個亭子,和連華歌舞班不遠,玉樂、金岩、王仁梅、李麗麗等人經常聚集在這裡,聊着天地的藝術,亭子突然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小沙龍。在孫宇的印象中,他充滿了革命激情,平時學習作文和閱讀進度書,休閑是一種活潑幽默,充滿青春活力的"大孩子"。正是因為這些年輕人的關系、交流和了解,918事件後,孫宇懷着民族激情和義憤填膺,寫了一部帶有反帝内容的電影劇本《野玫瑰》。影片講述了上海郊區蘇州濱江的貧窮但堅強性格的故事,漁婦小鳳,她經常和小夥伴們玩着為抓敵人而戰的遊戲,進而産生了愛國主義的思想。這時,有一位藝術系學生姜波來到鄉下,注意到了勇敢而充滿青春活力的小鳳凰。後來小鳳不幸失去了家人,她和姜波以及後兩個可憐的朋友住在一起。四位樂觀的年輕人無所畏懼,互相鼓勵,終于在上海街頭響應号召,加入東北起義軍,一路高歌猛進。片中,漁婦小鳳,隻有6歲的王人民梅。孫宇導演評論王的美貌"用她獨特的體型和一雙大而明亮的眼睛,大膽而熾熱地塑造了一種新型天真活潑、健美勇敢的女孩形象,讓當時一些女性'明星'演繹出'心連心的西子(石)式的病态美,遭受了巨大的沖擊。孫宇在影片中也再次利用了20歲的"新人"鄭俊麗,飾演街頭廣告小李,孫宇說:"王人民梅有歌舞表演的實踐經驗,鄭俊有參加漸進式戲劇俱樂部的理論知識,兩人都是先在銀幕上扮演主角,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聯華”,留下一阕永遠的《漁光曲》

王很美

沒有膽怯,隻有熱情

上海","聯合中國"的成就有目共睹,甚至在"128"日軍炮火中,他們等行業,都制作了新聞紀錄片《抗日戰争史》、抗日劇情片《攜手應對國災》等進步片。當然,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比如"聯合中國"一支部隊摧毀了日軍的炮火。但這并沒有阻止"聯盟"制作進步電影,例如1933年由蔡楚生執導的電影《城市的早晨》,該電影通過家庭悲劇反映了過去的黑暗和新生力量的發展。另一部由孫宇執導的電影《天明》借用了一名因協助中國北方革命軍而被捕的紡織勞工的口水,在天明被槍殺前大喊"革命是無止境的"。這些都是從某個層面出發的,反映了當時普通人的聲音。今年的亮點是蔡楚生、王人民梅主演的電影《魚光歌》。影片生動地描繪了勤勞的東海漁民,在漁霸統治下的剝削和壓迫下,血淚盈眶。這部電影在上海金城大劇院(今黃浦劇場)上映了84天,創下了中外電影在上海連續上映天數的紀錄。由安毅、任光共同創作的影片主題曲,更加凄美悠揚,讓影片産生了震撼的效果。這張由王演唱的唱片也暢銷全國各地。

孫宇的電影《路》也在今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一群堅強勇敢、團結樂觀,不顧一切艱難險阻的築路者,帶領農村群衆對抗日軍的故事。影片将金岩、張毅、鄭俊麗等人飾演的築路者描繪成"沒有膽怯,隻有熱情;沒有自私,隻有團結;沒有回頭路,隻有一顆前進的心"("路"手冊)。耳朵的音樂力量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最好的發揮。影片中,孫石屹的序曲《路的先行者》和孫宇的主題曲《路歌》均由餘作。"扛起重擔前進,自由之路快要結束了"的《路歌》,有力、有節奏的振奮人心,聽人間突然增強了力量。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故事,據孫宇回憶,因為《路》的主題曲是道路施勞工員在拉鐵,視野唱歌,沒有特寫和特定的鏡頭,是以不能用錄音機同步錄音。但序幕《開路先鋒》是金岩"歌唱"的特寫,必須在影片中同時錄制。但當時的《聯盟》并沒有這樣的錄音條件。最後,得益于耳對耳的"最強大腦","他用彈簧音樂拍打器引導金岩和同樣扮演路工的演員,拍攝了太湖邊爆山路建設的場景,跟着節拍機的節奏,唱起了《路的先行者》。當時,烈日空空,汗流浃背如雨,耳朵和我們跑下山坡和路邊指揮,攝影師餘義義...拍攝了所有的歌唱場景,然後回到上海的100代唱片公司,用音樂節拍機以相同的節奏錄制了《開路先鋒》和《路歌》,最後由新成立的電傳電影公司負責錄制并完成對電影發音的剪輯。由此可見,一部好電影的誕生,是多麼的難與不易。更何況,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中,不時而然,比如1934年,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成立了電影産業指導委員會,成立了中央電影審查委員會和劇本審查委員會,突然對當時的電影創作設定了許多障礙,比如電影的"鼓吹階級鬥争", 有必要"嚴厲制裁"。對此,"聯合中國"采取的政策是堅持反帝反封建大方向的原則,避免與當局直接沖突,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創作,以繞過"電影審查委員會"設定的障礙。

“聯華”,留下一阕永遠的《漁光曲》

電影《路》是一部劇情片

"聯合中國"的悲傷和喜悅

1935年對"聯合中國"來說是悲傷而快樂的一年。令人高興的是,今年2月25日至3月2日,在蘇聯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上,中國選出了七部電影,包括《魚光》和《路》,由"聯合中國"制作。電影節閉幕後,共有六個國家評選出十部電影獲獎,其中《魚光之歌》。。這也是中國電影首次在國際電影界獲得榮譽。

“聯華”,留下一阕永遠的《漁光曲》

《魚光之歌》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但《漁光之歌》出版後不到一周,這位精湛、平易近人、深受朋友朋友喜愛的人,尤其是廣大觀衆的"聯盟"一代明星,年僅25歲的餘淩宇,因為舊社會邪惡勢力的殘酷迫害,于3月8日淩晨自殺身亡。這一事件令全社會震驚,魯迅也懷着悲哀憤怒的心情,寫了一篇《關于人言恐懼》的文章。在餘淩宇葬禮當天,上海居民在古州路的環球殡儀館排隊慰問,曆時三天,不少于數十萬人。

今年7月17日,23歲的Yule在日本海岸溺水身亡,也讓人非常難過。他寫了《新女人》的主題曲,為蔡楚生、孫石屹寫,也成為留給《蓮花》的"唱"歌。而出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是電影《風雲之子》中田涵創作的主題曲,也就是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名曲。是以,耳朵的死亡,不僅是"統一中國"最大的損失,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幸運的是,他的音樂仍然激勵着人們前進。

1937年,随着抗日戰争的爆發,特别是8月13日事件之後,"聯合中國"和許多同行一樣,被迫關閉。之後,我們走上街頭,帶着現場報紙劇、短劇等形式,進入咆哮的抗日救援洪流。

專欄編輯:黃偉 文字編輯:徐雲軒 标題來源:提供 标題是電影《魚光之歌》的圖檔

來源:作者:盧啟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