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俯瞰面積1300多畝的湖北電五口石佛寺一期40兆瓦漁燈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攝影:梅濤)
13.4萬塊藍色光伏闆,整齊地布置在1300多畝的水面上,微風吹拂,白鹳飛過水面,落在光伏闆上休息。
3月31日,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梧口市石佛寺鎮竹河村,看到這一幕,站在水面光伏闆上,是湖北華電五口石佛寺40兆瓦漁燈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一期工程。
"該發電廠每年産生5500萬千瓦時的電力。華電市五口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光伏闆可自動跟蹤太陽,行走在電站内,電機不時啟動,帶動光伏闆穩步轉向太陽。
該項目總投資3.4億元,将于2017年6月并網發電,每年産生55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相當于每年節約标準煤約2.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5.9萬噸,二氧化硫減少約1800噸,氮氧化物減少約900噸。
除了發電,光伏闆下面還有一個魚塘,也就是所謂的"漁光互補"。水力發電、水下養魚、一種資源、兩個産業。今年3月初,魚塘放生魚苗10萬尾,包括鲭魚、鲱魚、鲭魚、鲭魚等,其中部分還有小龍蝦。
記者發現華昌水産合作社負責人張建文,他正在魚塘上覓食,看着魚搶食,臉上綻放着笑容。2017年,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登陸這裡,張建文抓住機遇擴大養殖規模,合作社将1300多畝魚塘全部承包下來。"現在魚塘生産公斤,每年數百萬美元不是問題。
項目公司斥資近260萬元修繕村級道路,同時流淌着魚塘,每年為村民增加淨收入近100萬元。養殖在魚塘養殖,就業需求增加近40人,項目保障、綠化等服務從村裡購買,加之消費幫助養殖戶,每年可增加村民收入60萬元。
"'漁燈相輔相成'模式,每年保證租金收入為90萬美元,在水産養殖方面更令人印象深刻。朱河村黨支部書記張立成笑着閉嘴。"村裡富,村民有錢,20戶人家開新房,買了新車。
如今,在我省江陵、銅山等地都有類似的漁燈互補項目,這種模式不斷推廣。"今年,陽信太子的98兆瓦漁業和輕型互補項目即将啟動,占地2000畝。劉強,湖北華電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記者彭一軒,記者廖敏傑)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