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其居民很多都是殖民者的後裔,他們有着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再加上美國的槍支所有權法,讓美國人參軍基本上不需要太長時間的訓練就能成長為合格的士兵,這基本上就是我國是一支扛着鋤頭的農民軍有着尖銳的差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美軍參戰較晚,是以演出機會不多,而美軍作為一支新軍,沒有戰鬥經驗,戰場上也是老英法軍隊看不起的,即便如此,美軍還是出現了約克軍士這樣孤軍奮戰的英雄。

約克中士
約克下士在參軍前是一名優秀的炮手,傳說他可以從一百碼的距離輕松擊中火雞的頭部,以至于一名神槍手來到歐洲戰場,在一場戰鬥中,帶着步槍和M1911手槍,殺死了二十多名德國士兵, 并俘虜了132名德軍,為新出現的美軍榮耀而戰。電影《約克君曹》就是根據他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約克的故事也使M1911手槍出名。
M1911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在太平洋和歐洲作戰,這兩個地方都是英雄的家園,最着名的是約翰·貝瑟隆和埃德·墨菲。
相信很多人對約翰·貝瑟隆的了解都來自美劇《太平洋》,作者也是,劇《貝瑟隆拿着M1917橫掃日軍的鏡頭》讓我記住了這位英雄,這當然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想知道,M1917這種水冷重機槍是不是先進到哪裡去, 同期中國戰場上也有很多馬克和節日型重機槍,性能和M1917差不多,我們的重機槍怎麼能輕易被日軍的射彈殺死,約翰·貝瑟隆這麼幸運呢?連一枚炮彈都沖進該島的日本人怎麼可能像祖魯人一樣被貝瑟隆屠殺呢?
約翰·貝瑟隆
M'1917
再說二戰西線的奧迪墨菲,我對這位紳士的了解來自一部武器紀錄片,熟悉的人估計已經猜到了,那就是M2重機槍,叙述者在評價這種武器時,順便提到奧迪墨菲,我也趕緊百度。
M2 型
奧迪墨菲在著名的部級戰役中成名,在一場戰役中,奧迪墨菲獨自操縱M2,三個方向擊敗德軍,摧毀了大量裝甲目标,當然,也擊斃了不少德軍,為主攻取勝時刻,與上述人物不同,關于奧迪墨菲的影視題材還沒有, 有人說美國隊長是以他為原型的,但美國隊長是一個神話般的故事,而其實奧迪墨菲的差距太大了。
奧迪墨菲
美軍的力量不僅在于他們擁有強大的火力和先進的武器,還在于他們的文化土壤更有可能産生這些孤獨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