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古詩六首:春度春歸無限春,萬木生芽是今日

立春。一個“春”就讓人歡喜,四季之中最美的季節和時段,立,是站立,是确定,是笃定,是建立。“立春”是說,春天,正式回歸,春回大地。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無論是先秦以北鬥移動來劃分節氣,還是漢朝以後以日影确定節氣,都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的開始,以大寒終。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對立春和春天的重視。

立春之是以在古代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是因為幹支紀年的上古,立春就是一年的開始。萬象更新,無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活動。

就算是商周紀年,一年的開始因為采用月曆而有所變化,四季之春始,仍舊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漢朝以農曆一月為歲首,然而立春之日,皇帝遵循古代的節氣,在東郊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這種儀式唐宋更為盛大,隆重鄭重的迎春祭祀貫穿了古代社會的始終。

而當代新年叫做“春節”,其含義是涵蓋了過年時段最重要的一個節氣節日“立春”。因為在古代,立春,就叫做迎春節,春節,或者春日。

而民間,立春迎春的風俗從來沒有改變過,因為那是自然給土地給生活最美的最豐饒的禮物,春天回歸,萬木繁榮,農田興旺,包含着一年豐收的願景和希望。一年之始,一春之初,有多少讓人期待的振奮啊。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

間泮遊魚躍,和風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朝陽。

萬物含新意,同歡聖日長。”中唐 · 元稹《詠廿四氣詩 立春正月節 》

先唐之前,就有很多關于立春迎春的詩,比如南北朝的迎春詩,隋朝的迎春郊廟詩歌,都明麗隆重而歡快。之是以今日要選擇唐朝元稹的立春詩,是因為這首極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唐朝是個富庶繁榮,而且各階層廣泛參與時代程序的時期。元稹的《詠廿四氣詩》不是小衆和集會唱誦,而是作為教科書形式對全國廣泛刊行,彼時,他是作為丞相,用這樣的形式,向唐朝全民普及節氣知識。上個世紀,在北方沙漠出土了元稹節氣詩的兩個手抄本,足以證明這組節氣詩在唐朝中葉的廣泛流行和傳播。以平易典雅的詩句,傳播了節氣知識和精華,指導着人們的生産生活,且有特殊的詩美。

“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

立春是傳統正月的第一個節氣,而每月的第一個節氣,叫作“節氣”,而第二個節氣叫作“中氣”這也是元稹詩題的含義,立春在正月,是正月的第一個節氣。而第二個節氣“雨水”則稱為“雨水正月中”

立春,是春天和冬天的交界,用以應對冬天的音樂已經化作了春天柔婉清新的旋律。

而天地之間,天上鬥轉星移,地上霜雪融化,換了季節。

别看這兩句詩好像簡單對仗,實際也普及了傳統冬春劃分的來曆,一是古代遵循的音律對應四季節氣,二是上古用天象鬥轉星移劃分四季和節氣。

”間泮遊魚躍,和風待柳芳。“

上古之人對春天立春時段有很細緻的觀察,并載入典籍,立春三種廣譜的自然改變,”東風解凍、蜇蟲始振、魚陟負冰“

這裡寫了兩個,河流逐漸解凍,水中的魚兒冒出水面,溫和的春風吹來,但是這個時段,柳樹返青,但是還沒有完全舒展。

”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朝陽。“

正是因為氣溫回升,雪很難固化,就算是下了也很快融化在春天的太陽裡,此時雨重新回歸為春雨,而冬春之花的梅花,迎來最早的春雨,綻放出最美的春花。

”萬物含新意,同歡聖日長。”

立春是春天的回歸,萬象更新,太陽是明麗的春陽,且一天比一天停留的時間長,萬物生長靠太陽,春天萬物是如此飽含着清新向上的美,等待春風日深,逐漸繁榮。

元稹的詩裡,細緻描寫了立春節氣的自然物候和變化,春天來了,但是還會有春雪春寒,但是不要緊,最美春初,美在不可遏制的清新向上。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九衢寒霧斂,雙阙曙光分。

綵杖迎春日,香煙接瑞雲。

佩聲清漏間,天語侍臣聞。

莫笑馮唐老,還來谒聖君。”唐 · 姚合《春日早朝寄劉起居 》

那麼立春,皇帝要做什麼呢,那當然是盛大的郊祭,率領百官去迎接春神。

為什麼皇帝如此熱衷各種祭祀?這就不能不說,這悠久深邃的傳統。中國的皇帝是天授皇權,奉天承運。他終極的代表是自然之神,萬物之神,是命運在人間的化身。而且中國的曆法雖然不是由某一個皇帝制作的,但曆史上,上到三皇五帝,這些管理人間的方法,都是由皇帝推動完善。

比如來舉個例子,袁世凱當皇帝,為什麼要在冬至舉行祭天大典?因為在傳統的帝王傳承中,沒有經曆這種祭祀儀式,就不算是上天認定的皇帝,不能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雖然他這麼做也沒當成皇帝。但是曆史上還是記了他一筆。

是以皇帝對于四時的祭祀,格外虔誠。比如,立春一早上,他就得穿上全套的祭祀衣裳,比如青衣,青冠,儀仗豎起代表春天的青色旗幟,率領百官浩浩蕩蕩去郊區迎接代表春天的青帝。

那麼郊外的祭壇是頭天就已經搭建完畢,而且還有無數的道士或者祭祀人員守候。

百官半夜裡就從家裡盛裝趕來,然後浩浩蕩蕩跟随皇帝去郊外。這種儀式有多少人呢,有一首唐詩裡寫,在祭壇邊陪同祭祀的多達萬人。

但是這樣的祭祀,皇帝和臣子都願意參與,一是表達迎接春天的虔誠,二是皇帝的排場極大,有種隆重感和向心力,三是這樣的祭祀,往往會宴請臣子,氣氛融合,賞賜不菲,很多沒有見過皇帝的官員,可以看見他們效忠的上司。四是,這是春天,皇家公派郊區一日遊。

姚合當然樂意,半夜裡就趕到皇宮,還和皇帝說了會話,然後在儀仗的簇擁下,完成壯觀的一日遊。這後面還有皇帝賜宴,總之,皇帝的臉也如春風,好酒管飽。這樣的宴會,很多低階有幸參與的官員都喝醉過。因為是仕途的信心和吹牛的資本。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玉律傳佳節,青陽應此辰。

土牛呈歲稔,綵燕表年春。

臘盡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風光行處好,雲物望中新。

流水初銷凍,潛魚欲振鱗。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鄉人。”唐 · 冷朝陽《立春 》

這是唐朝民間的立春,青帝此日回來,民間有重大的迎春活動。

比如用土堆成牛,或者用樹木稻草做成牛的形狀,自漢朝起,就代表着春天來臨,春耕在即。土牛守護着土地和家園,人們頭上戴着迎春的燕子裝飾,表示迎春。

皇帝郊區祭祀,民間自然也會自發組成迎春遊春祭神和拜神的活動。且立春多在新年之前,村村落落,彩旗招展,牛和燕子,不過是其中的吉祥物之一。

臘月過去了,北鬥星指向春天來臨,這個月就是春天開始啊。

農村的風光,處處都美好,萬物都呈現清新的光彩。

流水開始解凍,魚兒開始遊動,梅花盛開,柳條青青。

在外地的人看到他鄉的迎春,怎麼會不思念故鄉?

為什麼他鄉同樣的風景,一樣的熱鬧,你會思念故鄉呢?很簡單,在家鄉,你是主人,可以參與到迎春祭祀的過程,有着投入感,有表現表達的管道,比如舞龍,踩高跷,在客鄉,你是看客,很多重要的儀式,你不能當主人參與。盛大的儀式喚起你的躍躍欲試,這是立春的人間蓬勃氣。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

從今克己應猶及,顔與梅花俱自新。中唐 · 盧仝《人日立春 》

古代立春節氣的盛大,也使得人們在迎春的時候,感受自然界的時候,回歸自我。

而且立春往往在過年前後,此間還有個在唐朝看得比較重的節日,就是正月初七的”人日“。傳說上古女娲造物,第一天造雞,第二天造狗,三四五六豬羊牛馬,第七天造出人。

自漢朝将正月初七祭祀女娲,代代相傳,到了唐朝也是一個頂峰,人們在正月初七踏青登高,感謝上蒼。實際立春迎春日也重在戶外的活動,兩個節日相隔不遠,可以想見唐朝的過年期間,隻要不是雨雪封路,戶外是何等歡騰熱鬧。

而盧仝這天三節同慶,一是過年,二是立春,三是人日。

在戶外感受感恩自然他,自然也就三個春字脫口而出,春風度過,春天回歸,天地無限春。

這樣的美好,我覺得今日,是人日,是有充分自我的日子,我充分感覺到了做人的美好,人是萬物之靈,能夠感受自然和自己,能夠感受曆史和現在。

從今天開始,我要用最美好的人的規範來限制成就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我要像這春天的梅花,曆經冰霜寒冷,也要嶄新開花!

在盧仝看來,自然立春,天地立人,都是要啟迪他做一個大寫的人!

其實這個”人日“是可以保留地傳承的,因為這個節日,可以充分思索自我,對于當代人也極有意義。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唐末 · 羅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看起來開頭像一首打油詩,但是越讀越有味。

他是在數什麼?數雪片?數春花?他在數楊柳樹上的嫩芽,數茶樹上的花骨朵,數着晚開的梅花,數着台階下的蘭草叢中的花卉,數着蒲公英和苜蓿。

是,春天來了,雖然是那麼淺的春色,但是春天還是來了。

至少他數着這星星點點的嫩綠,得出了結論,萬木開始發芽。

多麼美好的清麗的早春啊,天空闊,一行大雁從南方緩緩飛來,水解凍,看得見魚努力從薄冰的空隙中破冰躍出,它們也要呼吸春天的空氣。

立春,春到也。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紫宙星回後,青郊鬥轉時。

上林莺啭早,南畝雪消遲。

雲矞千祥集,風條萬類滋。

皇情同率土,黔首頌昌期。“北宋 · 晏殊《奉和聖制立春日 其一 》

朝代更替,無論誰當皇帝,關于立春的祭祀都不會停下來。

大唐沒落,大宋興起,皇帝換了人,又一代天選之子,但是立春迎春的儀式還在,依然盛大。

在春天來的路上,依然會有隆重的儀仗,踏着春風,盛大迎春。

北宋宰相晏殊,就是描寫的又一次皇帝率領百官的迎春。

此時郊外皇家園林的莺啼婉轉,報告着春天回歸,一路上仍舊有積雪覆寫大地,此時應該算成春雪吧。

晴雪的路上,天空絲絲雲彩,早春的風已經含着滋潤的水汽,滋養着萬木,你看那柳條格外青青啊。在儀仗行進的路上,可以看到老百姓遠遠看到儀仗隊伍來,都紛紛跪下。

他們是真心擁戴給了他們太平的皇帝和給予萬木生機的春天啊。

立春節氣古詩六首賞讀:萬物含新意,風條萬類滋

很美好,很有趣。有趣的是,無論王朝更疊,人間有多少悲歡離合,立春和迎春,這樣的大典和儀式,仍舊能夠凝聚百姓的人心和情懷。

我甚至想是永恒的立春,流水的皇帝。

然而,也正是如此,很美好,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立春還将代代綿延,因為春去,春會再來。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