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市值觀察,作者 | 大師兄,編輯 | 小市妹
食品加工制造行業在年關前的資本市場表現亮眼,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橫空出世的預制菜概念。
從養殖、餐飲到食品企業,上下遊産業鍊都在布局預制菜,連瑞幸的陸正耀,也開始孵化“舌尖工坊”,瞄準目前火熱的預制菜。
本文将重點回答二個問題:
1、預制菜隻是短期市場熱點,還是一個真正的藍海行業?
2、群雄逐鹿之下,哪些參賽者具備“王者之相”?
他山之石
所謂預制菜,是指經過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随後采取冷凍或真空等方式包裝儲存,消費者購買後隻需通過簡單烹調或直接開封即可食用。
預制菜并非新興行業,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在美國逐漸萌芽,60年代後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由于美國标準化餐飲企業數量居多,為預制菜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并由此催生了全球超大型食材配送供應鍊公司西斯科(Sysco)。
目前,西斯科在美國餐飲供應市場上占有率高達16%,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西斯科的營收高達601億美金,相當于4000億人民币左右,淨利潤16.74億美金,合人民币100億以上。目前西斯科的市值在400億美金左右,約人民币2500億。
預制菜的成熟,則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日本,由于經濟高速發展和便利店的興起,預制菜行業增速高達20%。
在日本預制菜行業,最大的公司是日冷食品。
日冷食品擁有70多年的預制菜發展經驗,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食品提供商,在全球範圍内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2019年,日冷食品營收為5848.58億日元,合人民币320億左右,其中預制菜占公司營收比重約為35%左右,在日本預制菜市場的份額大概在20%左右。
日美的經驗已經證明,預制菜是一個能跑出大公司的賽道。
風口來臨
大陸預制菜的興起,首先在B端市場,背後得益于餐飲業和外賣的快速發展。
2012-2019年,大陸餐飲收入從2.33萬億元增至4.67萬億元,年複合增速為10.44%,顯著高于GDP增速。
中國飯店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正餐類餐飲企業平均人力成本占營收比例高達21.35%,與預制菜企業合作,不但可以獲得原材料價格優勢,減少後廚人員數量,進而顯著降低成本,同時也能大幅提高出菜效率,幫助品牌化餐飲企業實作規模化和标準化擴張。
目前B端市場占預制菜銷售收入的80%,成為行業的主要營收來源。
對于C端使用者來講,由于當下中國的整體生活水準,和美國60年代以及日本80年代相仿,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費習慣變化、時間價值提高,未來預制菜行業有望在C端市場複制日本和美國的行業軌迹,實作較快速的成長。
大陸冷鍊物流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也為預制菜的運輸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2015年至2020年,國内冷庫容量從9.3萬立方米,增長至25.5萬立方米;冷鍊運輸車輛從10700輛增長至17700輛,為預制菜行業的持續擴張鋪好了道路。
最近10年,預制菜在大陸年化複合增速超過10%,已經成為食品加工行業中成長性最快的細分闆塊之一。
歐睿資料顯示,國内2020年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為877.6億元,人均預制速食支出占人均餐飲支出的比例僅為5.56%,遠遠低于美國的19.05%和日本的42.74%。對标美國和日本,長期來看國内預制菜行業規模仍有4倍至8倍的提升空間。
從行業生命周期來看,目前預制菜在國内仍然是行業初興、群雄混戰的階段,行業集中度極低,并沒有誕生真正的龍頭企業和超級品牌,未來誰能在這條賽道中跑出來還是未知數。
但是,一旦有公司從這個行業突圍,在行業成長和集中度提升的雙重邏輯下,未來的成長空間顯然極大。
誰能勝出?
我們選取A股主營預制菜的第一股味知香、近期資本市場表現最好的國聯水産、以及市值規模較大的安井食品為例子,對預制菜行業的三家重點公司逐一進行介紹。
- 味知香
A股中最純正的預制菜公司,無疑是去年4月上市的味知香,其主營收入絕大部分都來自預制菜業務。
公司旗下有200餘種半成品菜産品,論品類豐富性遠超其他同行,目前的在研産品包括高端火鍋食材(處于中試階段)、地方特色食品(處于小試階段)、煙熏風味食品(處于前期研發階段)。
味知香最大特點和優勢,主要是其立足于C端的戰略定位,公司C端的營收占比高達70%。相比其他企業更偏向B端的業務結構,味知香在C端消費者中的知名度顯然更高,其建立的“味知香”和“馔玉”兩大品牌,也為其赢得C端市場提供了助力。
從财務資料來看,味知香确實算非常不錯的公司,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預制菜行業是優質賽道,也證明了其C端戰略的正确性。
先看公司的成長性,2016年-2020年,公司營收從2.9億增長到6.1億,年複合增速超過20%;淨利潤從4147萬增長到的1.25億,年化複合增速超過30%。
再看盈利能力,其毛利率從2016年的24.5%上升到29.4%,淨利率從14.2%上升到20%,這兩個名額在食品加工企業當中也堪稱出色。
淨資産收益率從2016年以來連續5年都保持在35%以上,這在A股市場是極其優異的資料,全市場裡不超過5家,甚至比那些超級消費品牌的表現還要出色。
進行ROE拆解可以發現,味知香的資産負債率非常低,目前隻有8.34%,最近5年也都低于25%,其較高的ROE,主要來自于高速的資産周轉和淨利率,這意味着公司的經營和管理能力是比較出色的。
在行業快速發展和公司業績的高速增長之下,目前制約味知香發展的首要問題是産能不足。上市之前,其産能隻有15000噸/年,使用率幾乎是100%。通過IPO募資,其産能有望提高至65000噸/年,未來業績成長具有一定确定性。
- 國聯水産
國聯水産是國内最大的水産企業,擁有“龍霸”“國美”“OGOOD”“ICOOK”“珍漁坊”等衆多知名度較高的品牌。2020年,國聯水産預制菜業務收入達到7.3億,營收占比超過16%,預制菜産品線包括小龍蝦系列、烤魚系列、牛蛙系列。
從業績上看,國聯水産在2016-2018年經曆過一段較快的成長期,彼時公司的營收來源主要是對蝦出口,在美國等國家都具有較大的市場影響力。
2018年以後,由于美國收緊關稅政策,公司業績開始變臉,營收連續兩年下降,淨利潤更是出現了連續兩年虧損,2019年虧了4.6億,2020年虧了2.69億,要不是退市規則調整,公司在去年就會被*ST了。
國聯水産淨利潤走勢,來源:同花順iFinD
為了挽回業績頹勢,國聯水産最近兩年開始把發展重點轉向國内市場,并全面向水産食品轉型,逐漸擺脫初加工産品的定位,全面轉向以預制菜品為主的餐飲食材和海洋食品深加工産品。
去年9月以來,國聯水産分别和山東日冷食品及盒馬生鮮達成戰略合作協定,意圖借助行業和管道巨頭的資源優勢,在預制菜領域謀求更快的發展。
同時,公司定增募資10億,繼續加碼預制菜業務。其中2億用于廣東國美水産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廚房項目、5億用于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水産品深加工擴建項目。
據國聯水産的測算,此次定增的這兩個項目,将為公司增加年均銷售收入約25.67億元、年均淨利潤約1.77億元。
在預制菜業務的推動下,國聯水産2021年的業績有所回升,去年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超過1000萬,實作扭虧為盈。
國聯水産的最大優勢,在于成本控制能力。水産預制菜的食材成本,占生産成本的九成以上,公司作為國内最大的水産企業,成本控制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外,對蝦等水産品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公司全球采購優勢有助于熨平季節波動,確定原材料穩定供應。
- 安井食品
安井食品主要從事速凍火鍋料制品(主要為速凍魚糜制品、速凍肉制品)、速凍米面制品和速凍菜肴制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公司共有300多種速凍食品,是海底撈的重要供應商和國内速凍行業的絕對龍頭。
近年來,公司推出梅菜扣肉、佛跳牆、蒜香骨、牛仔骨、酸菜魚等預制菜,到2021年前3季度,預制菜的收入已經達到9.18億,營收占比15%。
安井食品過去的主要方向都是針對B端市場,其淨利潤率長期不到10%,與布局C端的味知香差距較大。
安井食品淨利潤率走勢,來源:同花順iFinD
2019年,安井食品推出預制菜子品牌“凍品先生”,主要瞄準的是C端市場。為了加快發展,安井還把“凍品先生”獨立營運,并給營運團隊設定了30%的股權激勵政策,設立的考核目标是2023年營收達到1.98億元,淨利潤達不低于1000萬元。
依靠安井壁壘深厚的管道資源和強大的營銷能力,“凍品先生”近年來在C端市場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高。
2021年底,公司57億定增落地,其中建立菜肴制品的産能高達10.5萬噸,加碼預制菜的意圖非常明顯。
在大手筆的激勵政策、強大資金和管道支援之下,安井食品在預制菜領域的發展,也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