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錢承熙

深邃、黑暗的洞穴可以吓到很多人,但它們是另一群人的愛和幸福的源泉。黃曉松就是後者。他來自貴州,從小就生活在山中,對星光熠熠的洞穴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非常熟悉。從國小開始,他就對洞穴着迷,直到今天,洞穴的壯麗仍然讓他感到無法自拔,并讓他一直在尋找更多洞穴的路上。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貴州山洞奇觀之美讓黃曉松無法自拔 本文由黃曉松提供

雖然洞穴探險在今天的中國更像是一項進入大衆視野的新型極限運動,但在黃曉松看來,洞穴探險遠沒有那麼神秘。貴州作為中國喀斯特地貌發展的典型地區之一,被稱為"喀斯特王國",洞穴種類繁多,奇特多樣。有些洞穴像迷宮,許多洞穴有黑暗的河流,是國内外許多洞穴探險家的天堂。在亞洲有已知的世界第四長洞穴,許多普通人帶着基本的防護裝備去探索這些簡單的洞穴。對于黃曉松來說,山洞帶給他的不僅是腎上腺素飙升的快感,更是他祖國壯麗的江山之美。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巨大的洞穴大廳和小人

那麼,在貴州探索洞穴的體驗是什麼呢?這個洞穴能有多可怕,又能有多美,燕訊私人地理和黃曉松聊起了他多年的洞穴探險。

新聞:據說你在國小時就開始探索這個洞,你能告訴我它是如何開始的嗎?

黃曉松:小時候,我非常喜歡海洋生物,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奇怪,色彩缤紛,特别像熱帶魚和珊瑚。我們住的地方,每次坐公共汽車走出"外面的世界",都會在離路不遠的地方看到一個大黑洞,它給我帶來了一種難以形容的恐懼和神秘感。在距離我孩子的學校大約兩公裡的山頂窪地上還有一個洞穴,高年級學生去那裡玩耍,帶回美麗的鐘乳石。那是我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突然間我打開了我未知的世界。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中的石針像珊瑚一樣美麗

當時,全校同學都熱衷于去那個洞,大大小小的學生都在那裡鑽,比如過河,我也跟着同學們進去,進去後就不能自拔了,因為鐘乳石在我眼裡像珊瑚一樣美麗。

我記得那個洞很深,有四層,最深的隻是下面煤窯的一堵牆,我能聽到礦工們在說話。我一點也不害怕,我隻是很興奮。後來,我經常帶着自己的手電筒,沿着懸崖山脊滑到山洞底部。那裡什麼都沒有,畢竟是整個學校的人光顧的,但我喜歡拿洞穴的石花。當然,我後來才知道,這是對洞穴的破壞,不可取。但當時不懂,用鑿子錘子在洞裡叮叮當當地敲打,敲回去把鐘乳石放在窗台上每天看,小插在瓷磚罐裡做假山,從河裡抓小魚,放進去繁殖,感覺很好看。洞穴給我帶來了很多童年的快樂,是以我無法放棄。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樁和石花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樁和洞穴珠

新聞:你說這個洞離你的學校很近,有很多孩子在玩,是以看來,在貴州解散這個洞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難、很神秘的事情?

黃曉松:因為貴州是一座山,很多村子都離山洞很近,其實隻要靠近洞口周圍居住的地方,幾乎所有人都去過。一些少數民族也有在山洞裡跳舞唱歌的傳統,元旦那天,很多人也會進去玩,古時候,尤其是鹹亂(清朝鹹風、桃光年苗族起義——注),苗族人避邪,跑到山洞裡生活,甚至在洞裡進行市場交易, 一直。有趣的是,在貴州,很多村民都有在山洞裡搜尋寶藏的習慣,因為在飽受戰争蹂躏的世界裡,人們喜歡拿錢進山洞躲藏。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山洞裡的硝基池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埋葬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中的懸崖石雕

新聞:探索洞穴時,你最大的樂趣是什麼?你會覺得鐘乳石看起來像珊瑚,就像我小時候一樣嗎?

黃曉松:現在摸的不僅僅是珊瑚、奇花、鳥獸、佛怪神、林林總、憑空而出。事實上,我得到的最大樂趣是從洞穴的景色中獲得快樂,而不是混合在裡面的太多其他東西。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象形圖和懸挂的蓮花倒置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象形圖蘑菇石

大多數洞穴探險者都喜歡說,洞穴探險是探索未知世界的秘訣。但我想,在洞裡,你手掌中的光芒總能照亮你面前的世界,最左邊是無盡的黑色,秘密是無窮無盡的,我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個驚喜。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探索洞穴

新聞:難道你沒有征服洞穴的感覺嗎?

黃曉松:我無法征服洞穴,因為我被它征服了很久。我沒有那麼貪婪。關于神性秀,我隻能崇拜,無法自拔。

新聞:在山洞裡,天很黑,隻有一點光,你和你的隊友在裡面感覺如何?你會感到特别平靜嗎?還是有點害怕?渺小感?

黃曉松:你說這些都有,有時很強,但我還是有無與倫比的滿足感和親密感。其實這個洞穴并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危險,它更像是母親,似乎一切都在原來的地方。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和洞穴中的隊友

新聞:你如何找到你正在探索的洞穴?

黃曉松:看地形,像懸崖、窪地、巢穴,這些地方最有可能出現洞穴。也可以通過觀察地表植被來發現,由于周圍地區的溫度和濕度不同,洞穴植物往往表現出不同的生長狀态和特有物種群落。還有當地曆史的記錄。我們走的洞越多,我們自然知道哪裡可能會有越多的洞。當然,這隻能有六七個點的右腦袋。最重要的是問當地人,他們最清楚哪裡有洞。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口通常可以找到皮葉厚管苔藓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秋天的海獺也是附近洞穴的标志

新聞:經過這麼多年的洞洞探索,你覺得哪些洞特别漂亮?

黃曉松:每個洞穴都有自己不同的美,是獨一無二的,語言很難表達。有的連相機都很難拍到,比如一個洞,朋友站在懸崖石上拍照,但懸崖下的壯觀景象,卻無法拍攝。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非常壯觀,照片很難顯示

新聞:很多人認為洞穴探險是一項極限運動,新聞報道經常出現在洞穴事故中,甚至這是驚悚片的主題之一,你如何看待洞穴探險的危險?

黃曉松:極限洞穴探險隻是洞穴探險的一種,需要使用SRT(單繩技術)進行,而且在和平時期也需要大量的訓練。但我個人并不追求這個,有一次我差點迷路,有一次,我看到我的一個朋友滑倒了,她還在大學裡學着去探索這個洞。好在後來離黑河一步之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它也加強了我的思想,現在基本上不碰了。在迷路之後更讓我探索這個洞是為了愛它的美麗,而不是冒犯它的威嚴。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中的河流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隻有一點點光

我也盡量不去碰那條黑暗的河。因為我有一次在南部縣的莫沖洞裡探險,由于長期在黑暗的河面上前進,有溫度過時,這在山洞裡很危險。當時,我匆匆忙忙地用了一條保暖毯,吃了巧克力和從運動中解救出來,在毯子裡再點燃一支蠟燭保暖是合理的,但是我沒有蠟燭,因為沒想到會降溫。我來的時候,外面已經三十度熱了,但是我和朋友進去不到一百米就開始涉水,後面全都濕透了。一般洞穴溫度,大約十五度,但水溫會低得多。溫度損失的主要原因是水溫過低。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洞穴中奇怪的鐘乳石

貴州的洞穴情況複雜。有些洞是幹的,它們進入的越熱,而另一些則像陰陽交界處。比如,我去了徽水縣的一個洞,那裡有一個大池塘,岸邊的土壤幹得像撒哈拉沙漠。這個洞在莫沖縣,洞口沒有水流出來,沒想到進去之前會有一條漆黑的河水。它實際上是水滲入洞穴口附近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的一個特點是地表不易積水。

訪談|貴州探洞者,為造化之美而來

在山洞裡遇到的臭青蛙

新聞:很多洞都會這樣,進入危險後會發現,那你會直接放棄嗎?

黃曉松:我會放棄最危險的部分,不用進一步探索,這個"最危險"是一個洞探索夥伴投票選出的。

新聞:如果沒有有經驗的普通人,即使是孩子,也能探索這個洞嗎?取決于難度?

黃曉松:如果不是玩極端的探索,就沒有必要下豎洞、涉水黑河等,隻要記住路就可以了。主要要注意保護頭部,帶上少量的食物和飲用水,以及充足的照明裝置即可。

新聞:未來有什麼特别的漏洞嗎?

黃曉松:雙河洞很要去,但隻對專業的科技人員開放。有很多人想去那裡,前段時間,有人撬開鎖進入,導緻救援事件。紫雲閣河12公裡長的洞穴,有世界體積最大、面積第二大的洞穴,叫苗廳,也很有名,也隻對專業人士開放,像我一樣,即使很難體驗它的美,因為它太大了,一定是大型的照明裝置,我的照明裝置還跟不上。

責任編輯:徐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