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胎毒”是什麼?有必要去“胎毒”嗎?

許多孕媽在孕晚期時,家裡的老人或一些熱心腸的過來人,會苦口婆心地囑咐孕婦,孕後期要吃鵝蛋、綠豆或玉米須等去胎毒。并告知如果胎毒不祛除幹淨,就會影響寶寶發育。

胎毒是什麼?

有些寶寶在出生後不久,臉上、腋下等部位會出現紅點點或疙瘩,民間通稱這些症狀為“胎毒”。

其實,将這些所謂的“胎毒”,對應到現代的醫學來看,就是我們常見的新生兒皮膚症狀,如:乳痂、濕疹、鵝口瘡、紅斑、黃疸等。

“胎毒”是什麼?有必要去“胎毒”嗎?

而引起這些新生兒症狀的原因,既有遺傳因素,又有激素水準、環境等多方面因素。與“胎毒”根本沒關系。

新生兒“胎毒”症狀,寶媽該如何應對?

看到這裡,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既然“胎毒”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症狀,那麼,當寶寶出生後有這些症狀時,又該如何應對呢?

乳痂

有些寶寶在出生的2-10周内,頭頂會出現一塊塊油膩的、灰黃色的鱗屑,有些還會聯結成痂皮,看上去很髒的感覺。這些痂皮就是乳痂。乳痂在新生兒中極為常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兒會出現該症狀。

“胎毒”是什麼?有必要去“胎毒”嗎?

應對這一症狀的方法,就是給寶寶勤洗頭,但動作一定要輕柔。寶媽們千萬不要想一次性把乳痂清理幹淨,這樣極易對寶寶的頭皮造成傷害。

如果乳痂長的比較多,經洗頭後還是沒什麼效果。這時,可以用棉簽取适量嬰兒油或礦物油,輕輕擦拭乳痂,待浸泡、軟化15分鐘後,再用洗發露把油漬清洗幹淨即可。

濕疹

濕疹也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疾病。許多人認為新生兒濕疹,是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食用了某些食物導緻。其實不然。新生兒濕疹主要是由于皮膚幹燥,導緻皮膚的含水量下降,進而導緻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進而形成濕疹。一般來源于遺傳和過敏。

應對濕疹的主要方法,就是勤給寶寶塗保濕霜。每天至少需塗兩次。特别是幫寶寶洗完澡後,要及時擦幹寶寶身上的水分,并立馬為寶寶塗上保濕霜。

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于感染念珠菌導緻的。當寶寶得了鵝口瘡,在寶寶的頰粘膜或口腔粘膜處,可見到白色的、像奶漬一樣的斑塊。

“胎毒”是什麼?有必要去“胎毒”嗎?

發現寶寶長鵝口瘡時,寶媽們不可用力強行擦除,而是需使用棉簽蘸取适量制黴菌毒混懸液,塗于寶寶整個口腔粘膜及舌面。同時,注意對寶寶日常使用的奶瓶及玩具等進行消毒。

紅斑

一般在寶寶出生後的2-3天,皮膚上會出現一些白色或黃色的、針尖大小的丘疹,其邊上還會有一片紅斑包圍着,這就是新生兒紅斑。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一周左右就會自行消退。

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形成,主要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在寶寶出生的1-2周内,由于其自身的膽紅素代謝能力較弱,會使血液出現一定程度的膽紅素蓄積,進而會導緻寶寶皮膚出現黃染現象,即黃疸。黃疸在新生兒中非常常見。正常情況下,足月兒中約有80%可肉眼觀察到黃疸。

一般新生兒的黃疸,在寶寶出生後7-10天左右可自行消退。如果寶寶的黃疸在出生8-10天不但沒有消退,反而更嚴重了,則需盡快帶寶寶到新生兒科就診。

通過以上科學的分析後,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胎毒”根本不是毒,而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症狀。并不是孕媽們在孕期通過飲食可以預防的。是以,請不要再把新生兒的任何問題,都歸咎到媽媽身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