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作者:天天話育兒

孕媽媽作為特殊人群,過年也是被特殊關懷,凡事都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初一後去親戚鄰居家串門的時候,更要小心加小心。

民間其實有很多孕婦過年串門的講究,很多都隻是圖個吉利,但大多沒有科學意義。那麼,孕婦過年串門有什麼一定要注意的呢,今天小天與大家說道說道。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孕婦過年民間禁忌

  • 孕婦過年去親戚家,不能坐人家的床;
  • 孕婦過年不能見到孕婦;
  • 如果過年有新婚,那孕婦不能去新婚家庭串門;
  • 過年孕婦不能去喪事未滿3年的人家串門。

以上這些民間禁忌其實并沒有實際意義,多少帶點封建迷信的感覺。至少我們大部分懷孕的時候,都坐過人家的床,與其他孕婦之間聊過天,是以以上這些禁忌沒有科學依據。如果家裡老人強烈要求,為了以和為貴,讓一步也沒啥。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孕婦過年都串門沒?來聽聽現身說法

  • 牛牛媽:在我們這邊結婚是不能去的,因為懷孕是喜事,人家結婚也是喜事,怕犯沖,是以遇到人家結婚不要往上湊。
  • 豆豆媽:我們在城區沒有這種說法,過年出去玩玩是沒有問題的,但出去玩的時候盡量不要拿人家給的東西。
  • 葉子媽媽:過年孕婦可以串門,但如果遇到人家辦白事,不能串門。
  • 龍龍媽:懷孕的時候隻要健康就好,過年出去串門隻要人家歡迎就好。

小結:孕婦過年串門一些民俗禁忌,小天并不贊同,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一代,孕期更應該關注的是個人以及腹中胎兒的健康問題。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過年孕媽真正要注意的事情

請對吸煙的人“敬而遠之”

過年團聚,親朋好友其樂融融,有說有笑,有吃有喝。但身邊總有一些愛抽煙的男士,通常不由自主地點上煙,但身邊的人往往又不太好提醒。

這種情況下,孕婦最好“敬而遠之”,主動離開二手煙的環境中。尤其是一群人打麻将的房間内,孕婦最好就不要進去觀戰了。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請與病人“保持距離”

過年走親訪友,串門的人流量很大,加上現在也是疫情期間,同時也是生病流感的時期,是以孕婦串門請注意預防疾病。

如果去串門人家有人感冒,最好保持距離,要戴好口罩,回到家中要洗手消毒。因為一旦被傳染上感冒,吃藥也不是事,不吃藥也不利于胎兒健康,是以不要讓自己與胎兒陷入兩難的局面。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請與“冷+冰”保持距離

過年少不了吃吃喝喝,以及團圓飯,看到桌上的雞肉、鴨肉、魚肉、牛肉等各種美味,很多孕婦表示很膩,就想喝點冰飲料,來一口涼菜爽爽口,這萬萬不可!

一般孕婦過年飲食講究營養均衡,過年飲食過于油膩确實容易導緻發胖等後果,但也不能是以就另擇禁忌。

不要因為過年串門就放縱自己的飲食原則,一旦吃了過過的冷涼食物後,容易引起孕婦以及胎兒的不适。另外,孕婦也不要喝過甜的飲料以及咖啡等,以免引起胎兒躁動不安。

當然,酒是孕婦萬萬不能碰的,因為現在有明确的資料表明,酒精是引起胎兒畸形以及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酒才是孕婦過年期間的大忌諱。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不要學着家人“熬夜”

三十晚上熬一宿,守歲、春晚、看大片等等都是過年期間重要的活動,但這些活動不适合孕婦。孕婦過年期間,就要學着家人打麻将、唱K、熬夜了,因為這樣的一些環境都不利于胎兒的健康發育。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不要“濃妝豔抹”“高跟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孕期有些媽媽也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去見長輩還是好友,都為了眼前一亮。濃妝豔抹+高跟鞋,對于普通女性來說自然沒有什麼,但對于身懷花甲的孕婦來說就不行。

過年孕婦穿衣,以舒适、保暖、寬松為主,妝容上還是自然為好,濃妝豔抹可能會讓化妝品中的重金屬傷害肌膚,影響到胎兒健康。

說到高跟鞋,孕婦還是算了吧,去年穿過的高跟鞋今年趕緊收起來。過年期間有些地方下雪、下雨路滑,加上懷孕本來就行動不便,是以省省心吧。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不要“過度勞累”

孕媽媽們過年串門是可以的,但串門久了也會辛苦,尤其是不要去路程太遠的地方串門。

孕期無論哪個時期,都需要保持正常作息與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避免引起宮縮及zao産出現。

孕婦過年“串門禁忌”,不僅圖個“大吉大利”,也是為了胎兒健康

寫在最後

當然,過年串門的注意事項不僅以上幾點,孕媽媽們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串門。最後祝孕媽媽們過年好“孕”來、好福氣。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内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天天話育兒,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