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作者:一石的城堡

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寒風映襯尖如劍戟的樹梢,雪和烏雲占據着天空的主體。很奇妙,雖然光線灰暗,世界反而更顯透明。雪花裡藏了無數光的棱鏡,當人在雪野中行走,心裡的光明和世界的光明,被雪晶組裝的棱鏡折射,遮掩生命的沉默之光便在雪國與心靈的交彙之處被點亮起來。

很顯然,大寒節氣裡,我們無法借着雪的純白之眼去觀察空天深處星辰的鬥轉星移。能想到星空,還是因為在朋友圈裡看到南方的朋友拍到了月球的環形山,拍到微茫金星在黎明的地坪下周圍震顫,如輕煙淡霧般銀河的影子圍巾一樣圍在地球的脖頸周圍。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的是一輩子。陰陽之變,溫潤與當機。

走上草窪西山的窄道,三十年人類腳步行走的痕迹串聯出一張道路的網格,每一條道路顯然都與一個起點和終點相連,每一條道路都和其他無數條道路互相連通,西山上的道路網格,反而變成了無始無終的一個生命之網。深感自己作為這個網絡中的一部分得到滋養,頗覺惬意。

山風吹拂,連綿山道裡滋生出的鄉土氣息随風而舞。我生命的部分本體便由這樣的鄉土構成熔煉。在這樣的山道中間行走,腦海裡突然湧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概念,有些驚心。可能是某種難言的思念吧!這句話概括了長眠在西山中間母親的一生,也同樣概括着我的生命。

寒風卷起雪星,在滿世界亂撞,有些雪星鑽進嘴裡,撞入眼簾。眼前當機的世界,一時之間告訴了我很多隐藏在時間背後的秘密。當機是多麼悲壯的一種潛藏,包裹住草窪西山一切選擇安靜的部分,包括母性與愛,包裹綠野與果實……當機的特質概括了我此刻的站立。

在黃土高原的地層深處,“三千年河東,三千年河西”,指的則是更深遠意義上一個文明的循環。

正走入其中的草窪西山的山道,三千年前曾是周朝部分的故地,中國文化裡三千年的神話時代和傳說時代的土壤,還有三千年有文字錾刻的有序文明的根脈,部分就在腳下的土壤裡紮根延續。

微如塵埃的一個個體,在無垠的時間之海了不如一序飄蓬,但用我心思考世界的輪轉,立在草窪西山的寒風中,自己一時間又成了宇宙中最具活力的那顆心髒。

我曾試圖擷取生命溫潤豐厚的土壤,但總是在當機之地停下腳步,看着心中期望在眼前摔裂又聚合。我試圖書寫心中的當機故事,生命的萌芽觸動生活的栅欄和荊棘,時間和空間聚合成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在我的筆下,那些開始構成一個獨立世界的邊界和核心又能擴充成什麼樣子?

當機本身是新生命裂變前的耦合與自損,一個靜止的核心開始運轉,也是由曾經的當機做了無形地推動。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27号和28号的早晨都積了雪,可以堆雪人,雪算是下得比較厚了。雪下的正急,風靜了,雲淡了,陽光照着雪面,雪消融後的水滴像斷線的珍珠。大寒節氣裡的魔術,可以從迅疾的冷暖交替中展開,陽光一躲進雲層,起了一點風,世界的驟冷就從某個看不見的心髒當中急速湧動,滿布世界。

這樣的時候,屋檐上滴下消融的雪水,先是從柔軟無形的水,變為利劍一樣的冰棱。曾在桂林布滿鐘乳石的溶洞裡坐船穿行,當時還沒有奇妙的看到時空蠕動的感受,眼前的天地造化,從時間之殼裡凝固出來超脫水鏡的奇迹。如今,看到屋檐下雪之水痕急速可見的變成冰棱,那是肉眼可見的物動之變,潛滋暗長,對應出時空之變,那是超越人類思維之外的次元的奇迹——僅僅是屋檐下的冰棱嗎?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打掃

外婆和母親的勤勞在我的内心留下的投影如此深刻,臘月二十四,雪花,臘月二十五,雪花,臘月二十六,陽光……趕快要打掃。

中國人從狩獵、農耕的四季循環裡累積了這樣一種頗具東方風味的風俗,這其中有着保證生命安全的智慧,也有着井然有序的社會思考。

曾經泥盆瓦屋,茹毛飲血;曾經男耕女織,雞鳴狗吠……有一條河流順着時間的溝壑流淌,血脈相繼,漸漸有了家園的擴充與豐盈。

衣物放在洗衣機裡,院子掃得不沾落葉,每個拐角的灰塵被抹布擦過……除塵、掃污、潔衣、淨身、理發……這種基于生活本身的儀式感,也是對一年将盡的總結。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19世紀法國史學家兼文藝評論家丹納在他影響深遠的《藝術哲學》(1963年1月第一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傅雷譯)一書中,談及藝術家和他的全部藝術作品如何誕生:

藝術家不是孤立的人,我們隔了幾世紀,隻聽到藝術家的聲音;但在傳到我們耳邊來的響亮的聲音之下,還能辨識出群衆複雜而無窮無盡的歌聲,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聲一樣,在藝術家四周齊聲合唱。

藝術家本身,連同他所産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個包括藝術家在内的總體,比藝術家更廣大,就是他所隸屬的同時同地的藝術宗派或藝術家家族。

直接孕育了藝術家和他全部作品的那個子宮,還有孕育這個子宮的空氣和土壤,可以概括一切藝術家和他全部作品的誕生。

丹納還說:

藝術家作品的個人特色是由社會生活決定的,藝術家的創作才能是和民族活躍的精力成比例的。

這些語言都可以用于思考當代藝術創作作參考。藝術家的社會土壤和藝術家的超然個性并不是相悖的。

草窪西山大寒節氣裡的冰封世界很是有趣,因為我們平常所了解的生命力的特質在這個時候變了顔色,白色與透明構成了雕刻世界的另一種工具,理性在冰封之中,更能逼視人心。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的“菲德羅篇”中說到靈魂,他說:“人的靈魂可以分為三部分,一個理性的部分和兩個非理性的部分。”來自生死、血肉的經驗之塔建立起來的理性,為了擺脫困境的局限和無限危機的威壓而爆發的激情,還有埋藏在人的身體裡不受理性和激情束縛的欲望囚籠,理性、激情和欲望三種元素幾乎構成了西方精神的三原色。

用具體的物象來簡明地叙述靈魂的構成,冰的理性成了科學發展的根基,紅色激情成了一切藝術誕生演繹的源泉,欲望牢籠則組成了人類社會紛繁複雜的多元隔離帶。

在雪花上、冰淩中、凍土裡,我看到了理性,正用一種沉默之力封印着生命的無序和死亡,沒有這種封印,世界的春天可能永遠無法到來,新綠就無法在火焰當中映照一個多彩的世界,人類也就無法摘到讓自身不斷發展的果實。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袁枚在《随園詩話》的序言中說到“性靈”:

自三百篇至今,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

這性靈關乎真情地抒發。詩心傳遞的橋梁,在乎一顆赤子之心。很自然的,袁枚把“詩言志”也納入到性靈之中,凡言詩,皆由本性抒發。

每個人,本性皆不相同,要形成獨特的詩語,這本性如何獨立成形,又如何通達萬狀?西方詩論在這方面有很多理性的成果,東方韻律詩歌多的是感性的認知。将兩者融彙一體的傑作總是很少的。巴什拉《空間的詩學》一書是比較接近的。

2022年日記:鈴音六部:1月31日

智力進化比人類早1.4億年,擁有9個大腦3個心髒的頭足類動物章魚,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占據食物鍊頂端的超級智慧?

在網上看到一個人養了一隻寵物章魚,它的腕足在伸出玻璃缸的狹小出口時,有一種近似人的警惕,試探,停頓,突然抓取,那種警覺之态會模糊人對智能生物的感覺。還有它擰開瓶蓋,鑽入狹小玻璃瓶中玩耍的情态,突遭震動,或者被尖銳器物刺激,小章魚本能般地将身體變色,和整個環境的顔色融為一體,看到躲無可躲,就會伸出長長腕足,毫不猶豫地迎接挑戰。

“一心二用”,在人類已經是一種超越了心理和生理的修煉,平衡性與協調性變為二維。而小小章魚的每一條腕足完全會各自運動,各自思考,那種驚人的協調性,讓飼養章魚的主人羨慕又驚歎。人類智慧的優越性在這一點上顯然會遭遇打擊。

有一天,章魚進化過程中,在軟糯的身體裡,如果進化出有主心骨的脊柱,神經元如果從5億發展到1000億(單個人體神經元的數量),當章魚的生命周期從7年延長到哪怕30年,在生育下一代時,不會父母雙亡,而能夠在基因裡累積代際的經驗延續,章魚的智慧定然會爆發式增長,飛速超越人類……

一個科幻作者試圖以這樣想象性的思維想象章魚族有一天會統治地球,并且奴役人類和一切物種。

但很顯然,在地球上經曆了億萬年的進化,經曆過無數次地球災難而存活下來,章魚定然不會選擇像人類這樣擁有可怕的爆發式的智慧。他感歎,人類的智慧,如同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僅僅是漫長的億萬年裡的一次火山爆發,而且還是小規模的。

人類智慧有着可怕的不可持續性,人類對這一點顯然絕對不會承認,而且還創造了一個可笑又虛幻的詞:永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