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躬耕微頭條(178)劉弘“登隆山以遠望”是望的鎮壓張昌起義戰場嗎?史書最早明确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隐(陳郡陳縣人

作者:奔流到海不停留

躬耕微頭條(178)

劉弘“登隆山以遠望”是望的鎮壓張昌起義戰場嗎?

史書最早明确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隐(陳郡陳縣人,今河南淮陽人)的《蜀記》。《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蜀記》曰:

晉永興中,鎮南将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

天子命我,于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轼諸葛之故鄉。

……昔爾之隐,蔔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殒其夕,誰能不殁,貴有遺格。惟子之勳,移風來世,詠歌馀典,懦夫将厲。

遐哉邈矣,厥規卓矣,凡若吾子,難可究已。疇昔之乖,萬裡殊途;今我來思,觌爾故墟。漢高歸魂於豐、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兩以仿佛,冀影響之有馀。魂而有靈,豈其識諸!

這些文字權威專家譯成白話文就是:

天子命我,在漢水北岸,聽着鼙鼓之聲去沉思,領略先哲之遺澤,登上隆山而望遠,在諸葛丞相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憑轼而緻敬。

當年您隐居之時,惟選此宅,仁愛多智之人的居所,怎會沒有規劃格局?日升月落,時光流逝,誰能不殁,可貴的是能留有遺格。惟有您的功勳,能夠影響改變來世風尚。吟頌歌詠您遺留的典章,懦夫也能得到激勵。

您的典範長久深遠,您的風儀超群卓絕。您的一切啊,都已難以追尋了!以前我和您相隔萬裡,殊途難同。如今我來,參拜您的故居丘墟。漢高祖魂靈歸于故土豐沛,太公望五世皆返葬于周土。我用模糊的影子幻化着您的形象,希望追尋到您的蹤迹,您若有靈,能體察到我的本心嗎?

看清楚了吧,時間:晉永興中。地點:沔之陽的隆山(今唐河縣湖陽)。事由:祭祀諸葛亮故宅。請問襄陽專家,李興祭文裡有哪一句話提到了“鎮壓張昌起義”?難道劉弘“登隆山以遠望”是視察“鎮壓張昌起義”的戰場嗎?難道劉弘的禦用文人李興寫祭文能這麼文不對題、節外生枝嗎?難道李興《祭諸葛亮宅》能翻添油加醋的譯成“天子命我在漢水北岸(鎮壓張昌起義,在與敵厮殺中)深切懷念(被晉滅國的)丞相諸葛亮。登上湖陽隆山遠望(鎮壓張昌起義的戰場)還有諸葛故鄉。

請問,襄陽文史學者都是這麼讀古文的嗎?是不是襄陽的國小生寫一篇遊覽隆中風景區的作文也能了解成實際是一年以前去魚梁洲玩沙子的經曆啊?

“隆山”在沔之陽的湖陽縣,王隐将之命名為“隆中”,習鑿齒把隆中“号曰”到“襄陽城西二十裡”,再編一個“隆中者,中空也。行之上隆然有聲”的釋義。這樣,“沔之陽”的隆山就變成了“沔之陰”的“中空也”的山窩小村莊了。

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節外生枝 緣木求魚。這忽悠的本事,實在是高!

靜等襄陽學者拿出李興祭文裡涉及鎮壓張昌起義的文字來,如果沒有,就請不要繼續瞎編了!

躬耕微頭條(178)劉弘“登隆山以遠望”是望的鎮壓張昌起義戰場嗎?史書最早明确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隐(陳郡陳縣人
躬耕微頭條(178)劉弘“登隆山以遠望”是望的鎮壓張昌起義戰場嗎?史書最早明确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隐(陳郡陳縣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