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躬耕微头条(178)刘弘“登隆山以远望”是望的镇压张昌起义战场吗?史书最早明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晋王隐(陈郡陈县人

作者:奔流到海不停留

躬耕微头条(178)

刘弘“登隆山以远望”是望的镇压张昌起义战场吗?

史书最早明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晋王隐(陈郡陈县人,今河南淮阳人)的《蜀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曰:

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谁能不殁,贵有遗格。惟子之勋,移风来世,咏歌馀典,懦夫将厉。

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畴昔之乖,万里殊途;今我来思,觌尔故墟。汉高归魂於丰、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两以仿佛,冀影响之有馀。魂而有灵,岂其识诸!

这些文字权威专家译成白话文就是:

天子命我,在汉水北岸,听着鼙鼓之声去沉思,领略先哲之遗泽,登上隆山而望远,在诸葛丞相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凭轼而致敬。

当年您隐居之时,惟选此宅,仁爱多智之人的居所,怎会没有规划格局?日升月落,时光流逝,谁能不殁,可贵的是能留有遗格。惟有您的功勋,能够影响改变来世风尚。吟颂歌咏您遗留的典章,懦夫也能得到激励。

您的典范长久深远,您的风仪超群卓绝。您的一切啊,都已难以追寻了!以前我和您相隔万里,殊途难同。如今我来,参拜您的故居丘墟。汉高祖魂灵归于故土丰沛,太公望五世皆返葬于周土。我用模糊的影子幻化着您的形象,希望追寻到您的踪迹,您若有灵,能体察到我的本心吗?

看清楚了吧,时间:晋永兴中。地点:沔之阳的隆山(今唐河县湖阳)。事由:祭祀诸葛亮故宅。请问襄阳专家,李兴祭文里有哪一句话提到了“镇压张昌起义”?难道刘弘“登隆山以远望”是视察“镇压张昌起义”的战场吗?难道刘弘的御用文人李兴写祭文能这么文不对题、节外生枝吗?难道李兴《祭诸葛亮宅》能翻添油加醋的译成“天子命我在汉水北岸(镇压张昌起义,在与敌厮杀中)深切怀念(被晋灭国的)丞相诸葛亮。登上湖阳隆山远望(镇压张昌起义的战场)还有诸葛故乡。

请问,襄阳文史学者都是这么读古文的吗?是不是襄阳的小学生写一篇游览隆中风景区的作文也能理解成实际是一年以前去鱼梁洲玩沙子的经历啊?

“隆山”在沔之阳的湖阳县,王隐将之命名为“隆中”,习凿齿把隆中“号曰”到“襄阳城西二十里”,再编一个“隆中者,中空也。行之上隆然有声”的释义。这样,“沔之阳”的隆山就变成了“沔之阴”的“中空也”的山窝小村庄了。

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节外生枝 缘木求鱼。这忽悠的本事,实在是高!

静等襄阳学者拿出李兴祭文里涉及镇压张昌起义的文字来,如果没有,就请不要继续瞎编了!

躬耕微头条(178)刘弘“登隆山以远望”是望的镇压张昌起义战场吗?史书最早明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晋王隐(陈郡陈县人
躬耕微头条(178)刘弘“登隆山以远望”是望的镇压张昌起义战场吗?史书最早明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晋王隐(陈郡陈县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