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上新央視春晚 背後有一段安陽殷墟淵源

大象新聞記者 趙湧濤

“根據考古研究,青銅大面具的分鑄技術與合金比例,與安陽殷墟屬于同一系統,反映了中原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響。”在2022央視虎年春晚上,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面具驚豔世人。主持人張國立專門提到了,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殷商文化的密切關系。那這兩者間究竟有何異同,又是如何産生交集的呢?大象新聞連線安陽市文物局副局長孔德銘。

三星堆上新央視春晚 背後有一段安陽殷墟淵源

“三星堆文化與中原地區文化是多元一體的。”2016年,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柏莊鎮發現了一處商代鑄銅遺址,經過幾年的考古發掘,出土陶範約1.2萬塊左右。安陽市文物局副局長孔德銘介紹,其中一些陶範是用來鑄造用來裝飾青銅尊的青銅獸頭。這類陶範的形狀、形制、紋飾等方面與三星堆出土的類似文物非常接近。

三星堆上新央視春晚 背後有一段安陽殷墟淵源

在安陽殷墟也曾出土過一些青銅頭盔,與三星堆相關青銅器比較類似。另外,三星堆青銅器上的雲紋、夔龍紋等,都是中原青銅器常見的紋飾。

我們看到的青銅器并非是純銅鑄造,而是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了鉛、錫等金屬。殷商與三星堆的青銅器,在合金比例上基本一緻,都存在錫青銅與鉛青銅。孔德銘總結說:“從合金模式上看,它們應該屬于同源,或者互相影響。”對兩方青銅器中鉛的檢測,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金正耀教授通過對商代青銅器進行分析,發現商早期青銅器七成左右都含有高放射成因鉛,這種鉛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等地都有發現。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三星堆青銅器的測定結果證明,其中的鉛也來自于雲南。

三星堆上新央視春晚 背後有一段安陽殷墟淵源

中原地區并不缺鉛礦,那為什麼要千裡迢迢從雲南運輸這些高放射成因鉛,金正耀推測是這些鉛是伴随南方的銅礦被運到中原地區的。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中原商文化與三星堆文化之間密切的交流,促成這一交流的關鍵便在于長江流域。

中原地區與四川盆地相距一千多公裡,商文化如何進入四川地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江章華在《古國尋蹤:三星堆文化的興起及其影響》一書中提到,三星堆文化所見的商文化風格的青銅器與長江中遊出土的同類器更相近,可以推測商文化是從長江中遊經陝江地區進入四川。

三星堆上新央視春晚 背後有一段安陽殷墟淵源

文化間的影響是互相的,最早的柳葉形劍出土于成都,之後才在陝南、甘肅等地出現,說明中原文化豫古蜀文化互動感應的關系。由此孔德銘認為,“從中原到長江流域連通四川盆地,這是一個大的文化圈,可以稱之為多元一體。”

受疫情影響,安陽市殷墟博物院暫停開放,春節過後将正式對外開放,大家可以關注殷墟博物館官方消息,前往殷墟博物館感受厚重燦爛的商代文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