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03,第一隻“小腦斧”來報到!

央廣網上海2月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沈豔 李妙然)踏着虎年的鐘聲,紅房子醫院虎年的第一個寶寶在楊浦産房降生。0:03,伴随着嘹亮有力的啼哭聲,一名3450g的男寶寶來到了爸爸媽媽身邊。因為媽媽特别喜歡卡通片《天線寶寶》裡熱情活潑的小波,是以媽媽給寶寶取名小波。高顔值的小波,可愛軟萌,一出生就成了産房裡的“團寵”。

0:03,第一隻“小腦斧”來報到!

第一隻“小腦斧”來報到!(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0:03楊浦産房第一隻“小腦斧”

小波的爸爸趙先生是一名90後,媽媽艾女士則是95後。剛結婚兩年的年輕夫婦,并沒有着急要孩子,小波的到來也是意外之喜。整個孕期,小波都十分“争氣”,除了因為一次胎心有點慢住院觀察過,媽媽的産檢一直很順利。

“盡管産檢很順利,但我還是特别心疼我老婆,現在陪着她生孩子,真覺得太不容易了,母親太偉大了。”這個年輕的小家庭十分溫暖有愛,媽媽分娩前,工作繁忙的爸爸正準備換工作,友善留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照顧媽媽。

但是作為初産婦,在正式分娩開始時,媽媽還是不太會用力。在一陣陣宮縮後,小家夥遲遲沒有出來,胎心也有一點慢,年輕的爸爸也在一旁緊張得說不出話。正當大家緊緊為媽媽捏一把汗時,一聲特别洪亮的啼哭告訴所有人,寶寶順利來啦~

0:17黃浦産房迎來“虎頭”寶寶

在黃浦院區,0:17分也迎來了今年的“虎頭”寶寶。30歲的丹丹如今是婚後第五個年頭。從新婚時的“不想要”到備孕時的“很難要”,丹丹也是嘗盡了個中滋味。在經過紅房子醫生的診治後,去年年初丹丹終于順利地懷上了寶寶。

大年二十九的早上,懷孕快39周的丹丹出現了腹痛,年三十上午,醫生查體時發現她宮口已經開了2公分,于是被送進了産房。丹丹非常想要一個“虎頭”寶寶,因為老公的生日就是大年初一,寶寶偏偏在此時發動,是想和爸比一起過生日嗎?這種妙不可言的緣分讓丹丹興奮不已。

“如果能和爸爸同一天生日當然最好,但是寶寶的健康是最最重要的。”丹丹說。終于,一聲響亮的啼哭聲後,一名重達3380g的男寶呱呱墜地,丹丹和她夫妻給寶寶起了個小名“希希”,希望他能懷揣着希望,茁壯成長。

那些守護健康的白衣天使

為了保證節假日期間醫療工作平穩有序進行,各崗位都安排了值班人員。尤其是産房,兩院區除了安排了相應的産科、助産士值班團隊,還特地安排了節假日加強班,全力保障母嬰安全。分娩按不下暫停鍵,這一夜,不同的小天使将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守候下陸續來到人間。

對于所有産科值班醫生來說,除夕都需要值24小時班,除夕夜也很難有完整的休息時間,産科急診、病房、産房,每一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楊浦院區的除夕産科值班負責人毛路一醫生是第一次負責除夕值班。盡管已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産科醫生,但她絲毫沒有放松警惕:“因為是在春節,會覺得責任更加重大,迎接虎寶寶既有壓力又很喜悅,和大家在一起值班很有家的感覺。”除了很多安心待産的孕媽媽,産房還有一名33周左右兇險性前置胎盤的孕婦,30号下午她因為出血轉到産房保胎治療。“目前這個孕媽媽的情況還比較平穩,但我們也會做好應急的準備。”齊嫣婷醫生說。

助産士湯秀琦是楊浦助産士夜班團隊的負責人,在工作的十二年時間裡,她已經多次參與除夕夜值班了。“以前一個人反而更希望除夕夜值班,有好吃的年夜飯還有親密的小夥伴,可有了女兒以後那就多了一份牽挂。”在出發去夜班的路上,四歲半的小女兒不肯媽媽走,一個勁兒問别人的媽媽都在家,為什麼自己的媽媽過年還要上班。“我說我要去迎接别的老虎寶寶,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要我帶小老虎回家跟她玩。”湯秀琦笑着說。

對于黃浦院區除夕産科值班負責人夏賢主任來說,這早已不是第一個除夕班了。5年以來,除了第三年去雲南援助,其餘除夕夜,她都和大家一起守護着新年寶寶的來臨。“大家也會在間隙時間一起吃點好吃的,新年新氣象嘛!”說起除夕夜值班,夏主任說産房比往日更加熱鬧、歡喜。

在黃浦院區助産士團隊中,95後“小仙女”陳倩倩雖然才工作4年多,但是家住安徽的她隻有一年除夕夜回家和父母團聚。“哈哈,不是在值班,就是在值班的路上,我們團隊都是這樣的,我已經習慣啦。”隻身一人在上海工作,盡管對家人有數不盡的思念,但陳倩倩告訴我們和同僚們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小寶寶也很幸福。

而婦科急診也同樣忙碌。除夕的下午,黃浦院區急診就收治了一名16歲的女孩。女孩因為劇烈腹痛入院,醫生接診後懷疑卵巢囊腫扭轉。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手術,很有可能造成卵巢壞死、卵巢功能下降甚至血栓形成、繼發栓塞性疾病,嚴重可危及生命,而這對一個還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将是巨大的打擊。手術醫生夏和霞副主任、敖登,麻醉醫生劉宇琦,護士朱懿和蔡麗英第一時間上台,通過50分鐘的緊急手術,将12cm囊腫完整剝出,成功為16歲的女孩完整保留所有的卵巢皮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