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王振雅

一片小藥丸、一台大CT、一個起搏器、一劑免疫制劑,凝結着衆多科學家的心血,守護着十四億國人的健康。

為了全民健康,醫療科技創新仍是衆之所求、民之所盼。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采訪8位國内外醫療企業高管,聽他們研判如何讓醫藥、藥械創新“如虎添翼”。

武田單國洪:

順應高品質發展趨勢,惠及更多患者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

武田制藥是一家擁有240多年的持續創新曆史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17年,單國洪就任武田中國區總裁, 5年間,單國洪帶領武田中國,經曆了整個産業向高品質發展的邁進,武田中國也實作了加速轉型,持續聚焦創新的中國發展戰略。

單國洪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近年來,國家推行的與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相關的一系列舉措,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質與公平可及,讓人民群衆通過公平的機會享受到高品質發展的成果。2022年也仍然是這一政策導向。作為一家跨國企業,順勢而行将大有可為。

武田制藥在中國将如何大有可為?答案便是加速推動更多創新藥物惠及患者。單國洪介紹,2022年,武田中國将進一步深入實施5年發展計劃,至2025年,在中國上市超過15款以上的創新藥物。例如,現階段有2款肺癌領域的創新産品:Mobocertinib和布格替尼片,正在積極推進在國内審批上市的程序。罕見病藥物注射用維拉苷酶α計劃會在2月份商業上市,惠及患者。

談及惡性良性腫瘤藥物紮堆創新賽道如何破局?單國洪說,“以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創新,才是醫療健康企業的立足之本。”他認為,首先要尋找有臨床價值的、差異化的創新,對标全球創新标準。其次要鼓勵跨國藥企、中國的創新企業等開展更加多元和更為深入的合作。

中國是武田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新年之際,單國洪表示,“武田正在前瞻布局,到2031财年,中國将成為武田全球第二大市場。”

波士頓科學張珺:

加快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從“跟跑”到“領跑”轉變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

波士頓科學是全球極具成長性的創新醫療企業,2022年是波士頓科學進入中國市場的25周年,也是中國醫械産業高速發展的25年。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帶領團隊見證和親曆了中國創新醫械産業從“跟跑”向“領跑”轉型的曆史性發展階段。

張珺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加快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一系列促進醫療創新利好政策的出台,進一步釋放了醫療器械創新的活力,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快速提高,這是醫療器械行業創新,從“跟跑”到“領跑”轉變的關鍵。

中國器械市場已經是美國以外的第二大市場了,每年都在以雙位數增長。除了政策外,“建立生态圈”是波士頓科學實作行業領先的戰略。波士頓科學與醫院合作探索建立疼痛中心,設定優化的診療流程,讓治療流程清晰化和标準化,提升醫院的診療水準效率和患者滿意度。

在張珺看來,醫療創新以解決醫患的醫療需求為要義,提供安全、有效和适宜的醫療解決方案,才能充分展現創新的價值和生命力。實作解決未盡之需“有效創新”才能推動整個産業的創新更新。

為此,波士頓科學也聚焦于基層醫生對先進醫療技術的需求。波士頓科學借助5G、數字化等新興的技術手段,不斷嘗試更靈活的專業教育方式,通過5G遠端教育訓練、遠端手術帶教和移動教育大巴車等,讓優質醫療服務進一步下沉,提升縣域的醫療技術水準,助力患者大病不出縣。

西門子醫療王弢:

集采倒逼企業轉向創新藥、創新藥械研發的投入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副總裁、市場及企業傳播負責人王弢

面對高值醫用耗材集采、醫保等政策,跨國器械西門子醫療又将如何進行本土創新、尋找發展機遇呢?

在王弢看來集采對于藥械企業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她認為,今後集采也将常态化、制度化。集采的藥械是患者需求量大、臨床成熟的藥械,相對而言也是同質化嚴重的産品。集采倒逼企業轉向創新藥、創新藥械研發的投入,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出革新産品。

面對機遇和挑戰,西門子醫療在中國已找到了“破局”的關鍵。王弢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想要在同質化的賽道上取得最終勝利,既需要“爆發力”也需要“持久力”,既需要一流的創新能力,也需要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穩定性和表現力。

西門子醫療已經看到了今後創新的賽道方向:智能手術機器人領域、5G遠端醫療、人工智能。例如,西門子醫療的介入手術機器人有望在2022年年中上市。該公司的5G遠端技術已在超過200家醫院内部署,累計遠端服務時長超過40萬分鐘。

摸清了賽道,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又該如何創新呢?王弢認為,“硬性”與“軟性”創新要并舉。西門子醫療裝置創新和裝置下沉基本已經實作并完成覆寫。另外,該公司也一直也借助技術手段和平台功能,讓優質醫療資源,尤其是人才資源落地基層。

瓦裡安張曉:

15分鐘精準放療,中國智造服務全球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瓦裡安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張曉

15分鐘精準放療、自動化無接觸……這是2021年瓦裡安推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放療中心。瓦裡安是全球率先提供質子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家,是

全球放療技術領域的上司者。過去3年中,在瓦裡安大中華區總裁張曉和他的團隊努力下,瓦裡安北京生産基地的産量擴大了6倍,中國目前是瓦裡安全球産品線最全的研發和生産基地。

張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瓦裡安醫療攜手中國産業鍊,已經實作從“複制全球成功到中國”全面走向“中國智造服務全球”,瓦裡安中國基地的産品目前90%出口。

随着醫保改革的深化,張曉以及團隊看到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顯著地提高了醫療的可及性、降低了患者的負擔、提升了中國癌症患者生存率。這讓他們信心倍增。張曉說,“2022年是新百年的新起點,我們醫療科技公司更要以創新求發展,以患者為中心,以價值醫療為導向,進入醫療科技的新時代。”

那麼2022年瓦力安将有哪些創新舉措呢?張曉介紹,瓦裡安将加大投資在中國設立創新中心,一方面發力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本地創新,針對中國國情提供覆寫癌症診療全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聯合國内生态合作夥伴,開發早篩、早診、早治的産業協作新模式,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國面臨的沉重的癌症負擔。

除了技術創新,瓦裡安也注重人才培養。瓦力安将繼續支援中國高校開展“放療新星”醫學公益項目,吸引更多年輕力量走向臨床。同時它也将攜手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聯合打造中國首個放療專業的行業崗位勝任力教育訓練體系“放療研修院”,繼續支援中國癌症基金會開展“基層惡性良性腫瘤中心建設教育訓練”的公益項目,培養基層醫療專業人才。

美敦力顧宇韶:

讓醫療器械領域的“黑科技”,全方位地實作本土化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美敦力全球進階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

世界最小無導線心髒起搏器、最新一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系統、脊柱外科智能導航機器人……每年美敦力都會有創新産品亮相。醫療器械領域的“黑科技”往往成為美敦力創新産品的代名詞。

為什麼美敦力的“黑科技”如此高産?美敦力全球進階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向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位居住在西藏墨脫縣的藏族大叔,患有心髒病,他在成都植入了心髒起搏器。起搏器植入後需定期随訪,測試并調整起搏器的各種參數,保證起搏器更好地工作。但墨脫地處偏遠,去最近可做随訪的大醫院,往返也需要2天,而且墨脫時常因冰封或泥石流而阻斷交通。

于是,醫院給這位患者準備了一款“黑科技”——起搏器的遠端随訪裝置。它隻有滑鼠的大小,可24小時監測并将資料傳輸至雲端。醫生可遠端對患者随訪。這樣一項科技很好的解決了偏遠地區患者到中心醫院随訪的不便。

類似的“黑科技”在2022年,美敦力還将推出更多創新産品。顧宇韶說,在政策推動、技術疊代、市場演變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醫療科技的創新正在重塑醫療大健康産業的未來。中國将有望成為下一代醫療科技和解決方案的重要創新基地。

作為紮根中國三十多年的跨國醫療科技企業,顧宇韶坦言,“我們當下的首要任務是思考在中國的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全方位地推進美敦力的本土化戰略,并且用創新技術普惠更多人,不僅在中國引領創新,還要讓美敦力在中國的創新走向國際舞台,産生全球影響。”

蔡司劉永華:

在未來的5年裡,提升在屈光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地位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蔡司中國區副總裁,蔡司醫療總經理劉永華

蔡司醫療是眼科領域的領軍企業,它的發明創造可以追溯到1900年,它曾是眼底相機,裂隙燈等裝置的品類開創者。而近年來,在蔡司醫療在中國業績猛增備受關注。

2022年是蔡司深耕中國市場的第65個年頭,為了順應中國市場發展,制定了“五年計劃”。2022年1月衛健委釋出《“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在劉永華看來,政策支援對于行業發展來說是個利好。

于是,蔡司計劃在未來的5年裡,提升在屈光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地位,優化全方位白内障解決方案,并與本地合作夥伴建構合作網絡,提供定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眼科作為一門多知識體系綜合交叉性學科,眼病的診斷和治療高度依賴于各種裝置,眼科裝置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診療水準的高低。劉永華介紹,正因如此,蔡司才一直在不斷推出滿足臨床醫生需求的創新裝置,也在嘗試打造數字化眼科疾病診療網絡,助力眼科優質資源下沉,惠及更多患者。

此外,百年蔡司,科技創新與社會責任是深深植根于其DNA的傳統,2020年“全飛秒微笑中國行”,為1100餘位赴鄂的抗疫醫師免費摘鏡,2021年“全飛秒微笑中國榜樣”,為615位各行各業的榜樣免費摘鏡,2022年,新的征程再起航, “全飛秒科普進校園”活動,将為大學生提供眼健康的權威科普知識,攜手各方,共同助力健康中國。

維昇藥業盧安邦:

内分泌是創新藥物研發的深藍海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維昇藥業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盧安邦

盧安邦擁有近30年醫藥行業經驗,盧安邦更關注的是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深藍海在哪裡?

“内分泌是創新藥物研發的深藍海。”盧安邦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身為創新生物醫藥行業的一員,以臨床價值為中心,盡力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才是我們創新發展的方向。目前已知的内分泌疾病超過170種,其中還存在着許多在中國無藥可醫或現有療法效果有限的情況。滿足這些未盡臨床需求是維昇正在努力做的。

想要做内分泌領域新藥研發并不容易。而維昇卻走出了自己的路。目前它有三款在研藥物處于臨床後期,例如隆培促生長素正在順利推進中國III期臨床試驗,預計将于2022年年内向國家藥監局送出上市申請。

談及中國醫藥創新如何做到從跟跑到領跑?盧安邦介紹,“我們最近剛在蘇州奠基了大中華區研發制造基地,因為在中國建設自主生産能力,能夠靈活有效地加速實作管線産品的商業化,是我們進行創新藥全鍊條布局的重大舉措。未來,我們還會在這裡進行生産技術轉移、完成本地化生産。”

高德美雷紅雨:

“顔值經濟”助推皮膚領域醫藥創新

2022年醫藥、藥械創新将如虎添翼

高德美中國區總經理雷紅雨

近年,得益于公衆消費更新和 “顔值經濟”東風的助推,大陸皮膚健康護理行業進入蓬勃發展期,這一産業包括日常護膚、醫美和皮膚疾病治療三大領域。

高德美作為一家總部在瑞士的企業,俨然已成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它是一家提供覆寫生命全周期和使用全場景的全面部解決方案的公司。

作為高德美中國的掌門人雷紅雨介紹,2021是高德美在中國實踐高能煥新戰略的第一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德美将最先進、最高品質的創新産品引入中國。例如,在國家加快審批的支援下,僅2021年高德美就獲批上市了4款醫美産品和适應症。

談及創新,雷紅雨分享了一則好消息,高德美首創新藥奈莫利珠單抗,正作為首個針對IL-31受體α的單克隆抗體在全球開展臨床試驗,并有望在不久的将來幫助衆多備受困擾的特應性皮炎以及結節性癢疹患者重獲健康。

此外,預期到2024年,高德美陸續引進約9款醫美産品、針對中國消費者的6款護膚産品和1款重磅皮膚疾病治療産品,以滿足消費者尚未被滿足的皮膚健康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