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這幾天,一款名為《主播女孩重度依賴》(NEEDY GIRL OVERDOSE,下文簡稱《N》)的遊戲,在國内的某些小圈子裡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但在更廣泛的遊戲玩家圈中卻沒太大動靜。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N》是一個相當特殊的遊戲,一個包含了太多文化性的遊戲。作者不遺餘力地将自己喜歡的種種文化碎片,都塞進了遊戲裡。看上去,它像一個類似《美少女夢工廠》的養成遊戲,玩家的目标是培育美少女主角糖糖的數值,進而達成不同結局。但實際上,《N》更像是一個亞文化的壓縮包,或者說潘多拉魔盒。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位于糖糖右側的任務管理器顯示了糖糖的各種數值,過高過低都會對結局産生影響

這是一個頗具風險的做法:開發者一旦能力不足,遊戲就會淪為常見的那種廉價“梗遊”——乏善可陳的劇情與玩法,輔以很容易勾引人截圖轉發的噱頭式網絡爛梗,最終成為玩梗作者與認梗玩家的狂歡。

《N》中确實有大量的梗,但很難說它在用梗當噱頭。首先,遊戲中的梗過于密集,幾乎到了完全由梗組成的程度——你難說這些梗僅僅是一種噱頭性質的點綴;其次,對于這些梗,作者顯然做了篩選。這些梗或者說典故,大體可劃分為兩類:一類與2000年前後的亞文化作品相關,在遊戲中起氛圍烘托的作用;另一類則是與當下的網際網路主播文化,地雷メンヘラ(menhera,即精神不安定)文化相關。遊戲的女主角糖糖就是這兩種文化凝成的産物。

盡管時至今日,地雷系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穿搭化妝風格的代名詞,但menhera則依然保持着原意——精神病态、不安定。可以說,糖糖的穿搭是地雷系風格,而她的精神則是處于menhera狀态。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世紀之交的亞文化縮影

像素藝術。晶片音樂。噪點馬賽克。藍屏亂碼。4:3的螢幕比例。蒸汽波。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N》宣傳影片中的一切都在告訴人們,至少在視覺上,這部遊戲打算走複古風格。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以藍綠粉紫為基調,被命名為“獨角獸色”的色彩搭配,出現在背景與女主角化身的超天醬身上

之是以這麼做,是因為1994年出生的開發者にゃるら“想做一個美少女遊戲”。這裡的“美少女遊戲”是一個狹義概念,指的不是現在滿大街都是的那種包含美少女的遊戲,而是上世紀末流行開來的那些視覺小說。可以說,《N》的一大部分内容,都是對世紀之交那些美少女遊戲的緻敬。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雫》,上世紀最知名的美少女遊戲之一

遊戲的女主角糖糖使用的搖桿類似上世紀末流行的Dreamcast搖桿,主題曲《INTERNET OVERDOSE》歌詞內的“腦天直擊”,則是當年世嘉土星主機當年頗為流行的廣告語。不僅如此,這個從歌詞到畫面構圖和演出都在戲仿名作的主題曲,着實彰顯了開發者對于美少女遊戲的熱愛。

如歌詞中的“連宇宙都能侵蝕的戀愛”,對應着2003年末由Nitro+發行的《沙耶の唄》宣傳語“那是,将世界都侵蝕的戀愛”,同樣,該宣傳語也暗示了遊戲中的沙耶開花侵蝕世界的結局。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被無數次傳來的毒電波溫柔包裹”,對應着1996年由Leaf社制作的《雫》中,在血紅的夕陽前,以自己身體作為接收器,微笑等主角到來的電波女瑠璃子名場景(下一刻主角會因為假稱可以接收到瑠璃子的電波,而被她反複發送的充滿情感的毒電波沖擊到昏厥)。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圖檔上半部分為宣傳片畫面,下半部分為《雫》的遊戲畫面,可以看到二者構圖非常相似

“閃閃發亮的天台上演奏着夢幻迷人的旋律”,則是名作《素晴日~不連續存在~》中橘希實香在屋頂用警棍打斷欄杆,并稱“這是音樂”的名場景。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歌詞還可能涉及了《いつか降る雪》、《lain》、 《Moon.》、《ジサツのための101の方法》等作品——都是當年頗著名的美少女遊戲。而除了歌詞,遊戲流程中的梗也浩如煙海。

在《N》的遊戲過程中,如果遊戲直播的選項到了第五回,那麼女主角會直播一款2001年的美少女遊戲《さよならを教えて comment te dire adieu 》(即《sayo教》),畫面中出現的女孩顯然是該遊戲的女主角巢鴨睦月。巢鴨睦月在《sayo教》的男主角眼裡就是天使——自稱電子之海中的天使的《N》女主角,在觀衆眼裡是不是也是一樣的天使呢。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遊戲中最難達成的成就“megaten”,不僅是《真女神轉生》的簡稱,還戲仿了《真女神轉生2》的都市傳說:據說玩家有1/65536的幾率,在《真女神轉生2》的開頭觸發滿屏的“快删了”紅字——在《N》中,紅字變成了白字,觸發機率則調整為了1/100。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左邊為都市傳說中《真女神轉生2》的開場紅字,右邊為《N》中有1%幾率出現的結局

另一個頗讓人玩味的梗,是糖糖服用過多精神類藥物後才會觸發的Rainbow Girl結局。糖糖會開始對螢幕對面的玩家說話,謝謝玩家引導她。而玩家面前會出現回應她的選項,這有些類似《命運石之門》開頭男主角對着螢幕講話, 但其實更趨近于《I/O》中D線的一幕:男主角發病時同樣會對着螢幕對面的玩家說話,然後出現選項——回應還是不回應:如果不回應一切會照常;如果選擇回應,男主角會開槍自盡。

現實主義遊戲

如果說《N》對往日的懷舊是浪漫的戲仿和緻敬,那麼對于日本主播文化的描繪則可以說是鞭辟入裡,幾乎就是百分百的現實映射。

盡管在遊戲中,主播超天醬隻是女主角糖糖化妝後的狀态——一些玩家是以拒絕将她稱為Vtuber,也覺得《N》不是Vtuber相關遊戲,但遊戲确實涉及到相當多的Vtuber擦邊球,看做是Vtuber直播生态也并無不可。

擦邊球最典型的莫過于——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以及基本隻有在Vtuber界才會出現的句子:我愛上中之人(虛拟主播後面的真人主播)了,皮套(虛拟主播的虛拟形象)再見。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揶揄Vtuber現狀的,還有“擺爛打APEX”——如果不知道播什麼,那麼播APEX準沒錯。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以及對直播界靠軟色情内容漲粉的揶揄: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以及女主播常見話術“大家要永遠陪着我”: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至于在論壇裡報團取暖,就是一些玩家與觀衆的創傷了。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心懷一絲希望,徒勞地在論壇(這裡是匿名版)尋求着被删掉的直播存檔,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同樣失去了天使的4chan。

而遊戲最容易冒犯玩家的一點,莫過于玩家本人在遊戲中的身份——玩家本人既是糖糖的Producer(類似于經紀人),又是她的男朋友。也是以,《N》獲得了“虛拟偶像男友模拟器”的稱号——盡管打通遊戲的玩家會意識到并非如此。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糖糖一邊收着粉絲送的禮物,一邊瘋狂讨好玩家。觀衆送來的禮物和錢,最終都會成為和玩家恩愛的潤滑劑。顯然,玩家一旦退出遊戲,就會瞬間從“主播的男朋友”變成普通觀衆,如果平日裡有給女主播打錢送禮物,多多少少會覺得有些不适。

而開發者顯然樂于給玩家提供創傷,在采訪中他直言:“如果我也能創作出一部給玩家内心留下傷痕的作品就好了”。恭喜,他做到了。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已經取關了

遊戲寫實的另一側,則在于對精神不安定、對特定的人有極大依賴性的menhera系女孩的刻畫。

在遊戲中,糖糖時不時會發資訊給玩家,如果玩家漏過了哪怕幾次回複,就會進入壞結局,隻能讀檔重來。對于一個數值養成遊戲,這點相當讓人煩躁。一些玩家認為這種設定不合理——不幸的是,這遊戲偏偏在這點上非常寫實……不回資訊,真的就會分手。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對精神不安定、依賴感很重的女孩來說,頻繁的“發短信-被回複”能确立安全感,而喪失這種安全感會讓她們抓狂。至于糖糖的其他表現:動不動猜忌對象是否是真愛,甚至出題考驗玩家第一次約會在哪裡,某某事情做過幾次,也都是現實中常見的行為。可以說開發者對這類型的姑娘有深刻的了解。

遊戲的數值設計也時刻在提醒你“這是現實的映射”:像是辛辛苦苦搞十次阿宅電台的漲粉量,也不如一次軟色情直播;在遊戲前期,刷論壇隻會徒增壓力,而随着糖糖陰暗度的提升,刷論壇噴人反而會開始減壓——這種從普通網民變成網絡噴子的過程,多多少少會讓玩家心有戚戚。

映射玩家内心的七彩棱鏡

在Steam上,《N》的評論區相當有趣。有人評價說“就像虛拟偶像觀衆比虛拟偶像有意思一樣,遊戲評論區也比遊戲本體有意思”。

更有趣的是,中日英每種語言的評論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遊戲梗原産地的日本,大部分評論都在讨論遊戲本體——比如“好多懷舊的東西啊”與“地雷女刻畫得很好”,提及Vtuber甚至主播的少之又少。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網絡上常見的メンヘラ女刻畫得很清晰。”

而遠離東亞文化的英文玩家,主要評論了自己的遊戲體驗。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真的很難相信,哪怕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幫助她擺脫困境,但最終還是感覺自己是個糟糕的家夥”

至于多姿多彩的中文評論區,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虛拟偶像”。具體表現為:“破防”“ptsd”“會變得不幸”“你把多少人生活毀了”“糖糖我好喜歡你,為了你,我要……”“你帶我走吧”。如果你不看虛拟主播,可能對這些話一頭霧水——當然從各種角度而言,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有利于身心健康。

可以說日英評論區提及虛拟偶像的次數,加起來乘十倍也沒有中文評論區多,很難描述這種現象究竟為何——難道是這個遊戲的中國玩家9成都是或者曾經是虛拟偶像觀衆,而日英區不是?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對2000年的網絡說再見

如何說再見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的遊戲流程從糖糖邀請你協助直播開始,經過了成百上千的梗後,又回歸到糖糖告别直播,也告别你——某些人被糖糖打動了,某些人沒有。

在通關遊戲的路上,越是熟知這些梗的來源,玩家就越會疑惑:糖糖到底是一個足夠複雜多元的人,抑或僅僅隻是一堆複古與當代寫實元素的拟合?

無論如何,對玩家來講是十幾個小時,對糖糖來講是30天的直播生活結束了。她以自己的意志離開了玩家與直播,走向了她的新生活。

她最喜歡的電影是《搏擊俱樂部》和《猜火車》,最喜歡的動畫導演是富野由悠季,她喜歡看《假面騎士》和《美妙頻道》,喜歡用Dreamcast風的搖桿玩大量2000年左右的遊戲,喜歡VOCALOID。

她想變成大怪獸,踩掉讓社畜們叫苦不疊的公司。在沉迷玩樂之餘,她也會苦思冥想怎麼做好下一次直播。

她的精神很弱,需要依賴藥物和割腕宣洩壓力,但也會一個人出門好好玩一天。

她會時不時講一些名台詞,像是“今天,去看了海。已經不再害怕了”,讓你搞不清她究竟是認真的,還僅僅隻是在玩梗。

她的被認可欲很強,但現在她已經不需要你的認可了。

她向你道别,留下了空蕩蕩的椅子。最後你關掉遊戲時,還會收到一句“晚安”。

這是一段2000年前後的回憶,一個和主播女孩的故事。

【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