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的傳說故事

【小故事】

“年”的傳說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是以,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一樣,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候,從村外來了個乞讨的老人,隻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讨的老人,隻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顔,精神矍铄,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讨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隻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子。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内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老婆婆家怒視片刻,随即狂叫着撲過去。将近門口時,院内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老婆婆的家門大開,隻見院内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讨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隻見老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内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紅色、火光和炸響。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大道理】

現在,春節是大陸人民的佳節,它象征着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在這個傳說中年的形象與現在年的形象可謂大相徑庭,現在年的形象往往是生肖,比如今年是虎年,那麼年就以一個虎虎生威的虎形來到人間,歡迎每個生肖年的到來意味着告别過去的不幸和迎接新的希望,是以年關未至就已充滿隆重的歡愉氛圍。而傳說中的過年則是為了躲避兇獸,年關意味着奔逃,躲避,如果有所謂歡度也不過是為自己還活着感到慶幸而已。抛開傳說中對習俗的解釋因素之外,我們仍然不難發現傳說與現實二者間對年的态度仍有本質的不同。

何以如此?何以傳說中的年要以兇獸的面目出現?

讓我們來重溫這個傳說,這個傳說告訴我們,年是個兇猛異常的“怪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上岸活動等等。如果我們不從現實意義而從象征的意義上來了解的話,這個故事就不是那麼有趣了。“海”是神秘莫測之物的象征,年從海上來,即是告訴我們,年的來源乃是不可言說的神秘,是不可了解的。而每到除夕上岸是說,年以除夕為周期周而複始的出現,遵循着一定的時間長度來“傷害人命”,年的到來以奪走生命為目标,這是年出現的目的,也是年是以被看作怪獸的原因——年的出現不可了解,帶來的後果又是如此的可怖,以至人們隻有紛紛躲避。至此我們可以猜到,這個周而複始來到人間帶走生命而又無人可以抗衡,從不可了解的神秘之地來到人世的“年”,實際上就是指時間。時間不停的流逝,以除夕為周期提醒人們自己的存在,兩個除夕之間的時間即是一個“年”,它來奪走地上一切生物的生命,尤其是其中有時間意識的那個生命——人。

人作為所有生物中唯一有時間意識的生物,需要對時間的迫近威脅有所反應,如何反應?

第一種态度不出意料是生物性的——逃離,逃到深山躲避“年”,實際上是希望逃離人自身上的時間性,希望以空間上的躲避拉開與時間的距離,借此逃避時間帶來的生命終結之焦慮。顯然這隻是權宜之計,年到該來的時候還是照來不誤,這種逃避無助于驅趕人們對時間的焦慮。正當人們對年(時間)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老人出現了。順便說說,在不同國家的各種傳說中,總是出現一些老人的形象,他們在故事的中途出現,為主人公指點方向,這些老人代表一種精神上的原型——睿智,富有遠見,并且常常以其道德品質著稱。這個故事裡的老人也不例外,他宣稱自己能趕走“年”,衆人當然對他的說法表示懷疑,這是當然的,好比一個人不能拔着頭發把自己揪離地面,在時間中的人如何能超越根植于他自身的時間性呢?人能超越時間而活着嗎?于是,智慧(老人)被留下獨自面對時間(年)。

時間按部就班的出現,但智慧卻給時間準備了一個驚喜——紅色、火光和炸響,年被吓跑了。聲、光、色,對應于聽覺、視覺和觸覺,隻能為有意識的生物所體驗,智慧以加強的生命體驗對抗時間。這裡,對時間的第二種态度出現了,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積極的應對。

然而,時間是無意識且冷漠的,與一切感覺無關,何以在故事中年會被紅色、火光和炸響所驚走呢?

在故事的結尾,人們重回村裡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年被趕走了,不僅如此,人們同時還得到了三個對抗年的法寶,從此以後,人們在除夕的時候不再需要逃離,而是用這三種法寶的衍生形式“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來度過年。智慧借助工具召喚生命體驗的加強,并把這種體驗以形式化的方式固定下來,成為一種儀式,借助這種儀式,人們不再對年感到害怕,人們能夠對年的到來坦然以對。換言之,人們通過儀式驅散了對時間的焦慮。到這裡,智慧(老人)的政策就逐漸清楚了,人不能脫離時間而生存,但可以克服随時間而來的焦慮,通過把視線從時間(年)轉移到儀式(貼對聯、放鞭炮、在家守歲),人的焦慮得到緩解,人在過年儀式的形式中感到安全,時間雖然仍然繼續(“年”深居海底),但人們不再恐懼(“年”倉惶而逃 ),年的力量被剝奪,人自由了。人自由地栖居在大地上,開始了自己的生活(“過年”成為節日)。

卡夫卡曾談到童話,“沒有不流血的童話。每個童話都是來自血液和恐懼的深處。這是所有童話共同的地方”。關于年的傳說也是一個小小的童話,他真正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時間的故事,時間帶來死亡,對死亡的焦慮需要人們來克服它,最終在某種程度上克服時間。不止通過儀式,也要通過語言,人們給自己講述了一個克服時間及其焦慮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和其他的童話一樣,人們給自己許諾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最後,祝大家2022年新年快樂,阖家幸福!虎年如虎添翼,萬事順意!祝大家工作舒心,薪水合心,朋友知心,夫妻同心,一切順心,永遠開心!

繼續閱讀